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大陆女嫁台湾后丈夫 卖馒头撑起一家 /

大陆女嫁台湾后丈夫积劳成伤 卖馒头撑起一家

“一年多前,我身上曾连买便当的钱都没有,没想到现在能做生意养家。”

穿黑色羽绒衣、蓝色牛仔裤,外号“馒头妈妈”的大陆配偶洪年香近日在台北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回想一年来家里的变化,她笑言“难以置信”。

图为洪年香(右二)与帮助过她的慈济志工出席一场活动(资料图)。

现年46岁的洪年香,14年前从福建三明嫁来台湾。先生刘正基学历不高,但勤劳朴实,在工地做体力活,还有马场的清洁工作。

夫妻俩育有一儿一女,女儿患唐氏综合症,行为能力欠佳。洪年香当起全职太太,每天重复做饭、洗衣、照顾孩子等家务,但“知足常乐”。

曾有人认为她生了“唐宝宝”,“人生完蛋了”。但洪年香说,“女儿是上天安排给我的功课,要善待她。”微信朋友圈上,她常“晒”儿女的照片。

一家人“平淡但知足”的日子在2015年11月出现转折。长期的体力劳动令刘正基积劳成疾,接受腰部手术后,他暂无法外出工作。

家中顶梁柱不时遭受疼痛,房租、生活费等需求却仍源源不断,洪年香一度以泪洗面。

“我要赚钱养家。”多年未工作的洪年香很快作出决定。在慈济基金会帮助下,经历了做水饺的挫折后,去年2月她尝试卖起馒头。

每周一、三、五凌晨三点,当人们还在熟睡中,她便起床,揉面团、烧水、蒸馒头,持续做到晚上六七点;隔日清晨五点再到公园卖。

初中学历的洪年香第一次到公园时,不好意思叫卖,辛苦做的馒头无人问津。

在慈济志工帮助下,慢慢有晨练的长辈前来买馒头,“甚至有吃惯了汉堡的人”。

“台湾社会很温暖,我觉得他们是心疼我。”谈起这些素不相识的顾客,洪年香眼眶湿润。

为增加销量,她不断摸索,开发出坚果、龙眼、南瓜等不同口味的馒头。慈济志工提供的二手面粉搅拌机更令她如虎添翼。

“如果别人愿意推你一把,那自己就要走快点。”她说。

不到一年,一家人的生活慢慢回到正轨。回想过去遇到的困难,洪年香说,“也许这是人生的转折,说不定以后做成大事业,还能帮助别人。”

如今,丈夫可能面临洗肾,洪年香心疼,但不认为丈夫拖累家庭。“既然选择这个婚姻,就要互相支持,不要去想对方有什么不好。”

洪年香理解丈夫因病痛无法外出工作的心情,经常安慰他说,“没有你在家里带孩子,我也无法到外面卖馒头,你是换一种方式在赚钱。”

当不了解情况的大陆亲戚误以为刘正基懒惰时,洪年香总会为丈夫辩解。

据台方统计,两岸通婚数逾33万对,在台居住的约19万对;来台的陆配都有自己的故事,也都努力融入当地社会。

图为洪年香(左)与帮助过她的慈济志工出席活动(资料图)。

“我是非常感性的人,只希望先生体谅我平时讲话不够温柔。”谈到丈夫,女儿已13岁的洪年香仍有些腼腆。

“人生就像一杯好茶,入口可能很苦,但一定会苦尽甘来。”洪年香说,刚到台湾时没有朋友,现在邻居会主动跟她打招呼。

农历鸡年,她希望能引入新设备,请工人帮忙,批量生产馒头。

“不攀比、不抱怨、不计较;多包容、多理解、多付出。因为有一种努力,叫做靠自己。”已全家回福建过春节的洪年香,在朋友圈分享如是语录。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