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香港青年创业者的新年愿望清单 /

香港青年创业者的新年愿望清单

如今新兴科技不断激发新的市场需求并缔造无数商业神话,敢为人先的年轻人在寻求出路时,亦不再拘泥于传统行业,而凭借科技创新贡献社会。在香港,新兴科创企业同样是一支颇有前景的商业力量。无论是在美国硅谷还是北京中关村,都可以看到香港科创者的身影。这些香港年轻人通过创办小型科技创新企业,成为海外与中国、大陆与香港之间的桥梁,一点一点地改善着倚重金融和地产的香港产业生态。

新年伊始,多维记者访谈钱方好近创始人李英豪、视野机器人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人岑棓琛等两位香港80后科技新贵,讨论青年创业者在新的一年对科创产业的期待。

愿望一:创意落实开绿灯

李英豪是港人北上的代表。借助中国大陆微信支付兴起的契机,他创办了钱方好近,专门为中小商户提供电子支付业务。如今公司虽在京港两地都有业务,但他坦言在香港发展金融科技困难不小。因为电子支付既需要金融又需要科技的参与,相关要求多而复杂,需要有一个相对完善的产业生态来支撑。目前香港的传统金融业发展虽是世界一流水平,但在金融与科技相结合方面已然落后于中国大陆。

香港青年创业者对未来行业发展及政府规划提出期许(图源:中央社)

作为常年在陆港两地奔波的生意人,李英豪分析说,大陆金融科技为何发展迅速?内地流行的创新先行理念是主因——大陆政府部门看到企业有不错的创意,觉得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就放手让这个创意落实,然后再设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去监管。但反观香港,其管治特点是中规中矩,故政府对于可能冲击传统行业的新兴科技的态度较为保守:如果科技创新带来的后果是可能踩到有关行业规范的红线,那么就不要做。在中国大陆被合法化的手机约车应用程序在香港一直得不到官方认可就是一例。政府采用适当方式灵活变通,为创新企业开绿灯成为不少科创者的心声。

愿望二:创办企业不奢侈

在“寸土寸钻”的香港创业,成本不低。研发智能机器人的岑棓琛早前曾将创业公司迁入数码港,除租金外每月亦需交纳上千元港币的管理费。而由沙田乘车到位于大埔的科学园,车费大约7.5块港币,算上从家出发到地铁站的车资,普通打工仔每日交通费就要约30元港币,这些因素或会降低年轻人到科技园区就业的兴趣。

岑棓琛希望政府能为科技人才提供充足补贴,或效法英美等国推出为部分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工作地点。“一直以来,港府都奉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港人亦认为该做法稳健。其实留着钱不用未必是安全,把钱投放到市场,产生源源不断的新价值才是真安全。”岑棓琛说。

李英豪亦感叹,一提到北京的科技中心,大家就会想到中关村,但香港目前仍然没有形成这样一个中心。“因为北京中关村针对创业公司从租金减免到税收优惠等方面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优化体系。但香港无论是科学园还是数码港,政府参与都非常少,企业所享受的优惠十分有限。”

愿望三:港府提供“路线图”

在世界范围内,香港一直是最具自由度的经济体之一。但凡事过犹不及,对于许多创业者来讲,政府对于急需扶持的科创产业也做起甩手掌柜,不免令整个产业缺乏规划统筹,让缺乏人脉和资源的普通创业者求助乏门。

非常熟悉中关村的李英豪对于内地政府的产业规划印象颇深,他认为适当的规划正是香港目前欠缺的。“香港对于产业发展似乎一直缺乏相对清晰的路线图。建立科技园区需要规划,不是划一块地出来就够了。我们要重点发展哪些企业?这些不同类型的企业要成长起来需要什么样的养分,都需要不同的供给。经过精心培育的初创企业才能兴旺起来。”

而岑棓琛亦指,产业规划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专利——日本就跟中国大陆一样,在产业发展方面有自己的5年计划。例如为解决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本政府就将发展智能机器人作为产业规划的一个重点,大力扶持。香港政府也应该要有这样的魄力。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