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特朗普引舆论风暴 北京需要平常心 /

特朗普引舆论风暴 北京需要平常心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女儿伊万卡1日前往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庆祝农历新年。她此番祝贺正值中国国内媒体对特朗普不致新春贺词忿忿不平之际。

在过去10天里,特朗普外交动作频频:与英国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y)举行会晤,与俄法德澳日墨首脑通话。令外界颇感奇怪的一点就是:正处于中国农历新年之际,他并未向中国领导人发新年贺词,也未向在美华人祝贺新春。

眼见特朗普的“无礼”举动,中国国内媒体发表题为《绝不寻常!特朗普首次打破惯例,没给华人拜年》的文章,指责他“忘记”了给华人拜年,不知是何居心?这位怪人对中国以及中国的春节另有看法?甚至揶揄称特朗普是因为了解华人文化才不拜年,中国有一句俗语“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他不愿当黄鼠狼。

的确,不论是克林顿时期、小布什时期亦或是奥巴马时期,美国总统通常都会在农历新年发贺词。虽然特朗普本人并未发表农历新年贺词,但据多维记者查询,1月27日(农历大年三十),美国国务院代理国务卿沙农(Thomas A. Shannon)发表声明,称在农历新年之际,代表特朗普和美国人民向世界上的朋友祝以健康、和平和繁荣。从声明来看,特朗普政府并未特意针对华人或者说中国拜年,而是向庆祝新年的国家送上祝福。

不淡定的中国国内舆论

特朗普及其女儿对比鲜明的做法也引发中国国内的热议。中国国内媒体纷纷转发特朗普未给华人拜年的文章,相关的讨论一度登上了微博的热搜排名榜。对于伊万卡拜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认为,这是一个政治举动,表示他想与中国保持某种联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强也认为,传递善意的信号。时事评论员陶短房看来,伊万卡的到来,是特朗普的一种“补锅行为”。

伊万卡前往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庆祝农历新年(图源:新浪微博@李大光的微博)

中国网民认为伊万卡在为父亲善后,称一家人都比特朗普懂事,对她拜年很满意,叫好声一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媒体和网民的反应都未免太过情绪化,在特朗普未发表祝贺时便恶言相向,伊万卡有看似示好的举动,就一片欢呼。舆论的风向完全被特朗普和女儿的做法所引导,少了一份淡定与理智。

其实,这种被别人牵着走的现象并不鲜见。在美国大选期间,特朗普有赞赏中国的评论,比如他曾表示自己爱中国、爱中国人,要跟中国改善关系。中国国内不少人认为,他比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对华友好。但他胜选后破例与台湾总统通话、质疑中国南海行动后,中国国内舆论又开始猜测中美关系要破裂,可能会在台湾或者南海一战,甚至北京“武统”会台湾提前。在特朗普高喊“美国优先”、反全球贸易后,更是有人担心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

特朗普上台后尚未就台湾问题发表看法,有媒体又认为这可能是暴风雨到来前夕的平静,台海局势正处于高度敏感期。甚至特朗普未给习近平致新年贺电,也被媒体解读为怠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认为这凸显了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

中国应冷静看待特朗普

特朗普的确展现了对华友好的一面,今天伊万卡拜年、此前会见阿里巴巴CEO马云等等都是例证。但他对华也有不友好的一面,在台湾、南海、朝核问题上,频频挑战中国,这又证明了他对华姿态很强硬。这种前后反复的姿态都已经表明,中国不能完全乐观看待特朗普,更应该观其言察其行。

当然,中国对于特朗普的举动也不必过度解读和紧张。相较于伊朗、叙利亚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特朗普上台后对中国尚未表现出过多或者偏激的举动,也没有像其竞选时过多的将矛头主要对准中国,并进行批判。因此,可以判断特朗普政府对于中国更多的还处于试探阶段。

对于中国而言,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地缘经济作用大于地缘政治的今天,中国无需过度担忧特朗普在所谓的贸易战后中国无法采取反制措施。而中美战争冲突爆发的可能,在美国政策收缩的今天也越来越小,起码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中国同美国之间的关系也不至于失控。

因此,对于特朗普及其团队和家人的举动我们虽然需要关注,但无需过分被牵着鼻子走。毕竟,向来以打破建制和打破常规为执政方式的特朗普,一些相对特殊的举动未必有那么多能够影响大局的实际意义。冷静克制的分析,才能使得中国在这场与特朗普初期的试探中占有优势。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