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三位国军中将1955年被中共授予上将 /

三位国军中将1955年被中共授予上将

1955年,解放军授予55位将领上将军衔,后又增加两人。这57位将军称为“开国上将”。在这57位开国上将当中,陈明仁、陶峙岳和董其武三位显得比较特殊,他们不是已为中共军队服务数十年的“老红军”“老八路”,而是率部起义的原国民党中将。本文摘自2014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原题为《盘点:开国上将里面3位原国民党军队将领》。

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章典礼在北京怀仁堂举行(图源:VCG)

在57位开国上将中,陶峙岳、陈明仁、董其武曾在国民党军队中担任过要职。他们起义一方面是革命战争胜利形势的推动,也是由于我们党和军队的政治工作的结果。国民党起义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不分先后、论功行赏的原则与和平建国的方针。

毛泽东对陈明仁说:“林彪打仗不如你!”

1946年4月15日,陈明仁率国民党军第七十一军进至四平前线。此时中国的形势是,国共尽管都还处在战略过渡时期,但“关内小打,关外大打”的局面已然形成。因此,国民党军第七十一军一到四平前线,就与国民党军新一军联手攻打林彪指挥的驻四平的东北民主联军。

陈明仁与林彪的交手立即展开。陈明仁说:“不攻下四平,绝不罢兵。”林彪誓言:“死守四平,寸土不让。”真是针尖对麦芒!两支部队打得是难解难分,一打就打了整整一个月时间。国民党军死伤1万余人;东北民主联军伤亡8000余人。

死拼,显然要让东北民主联军吃大亏。毛泽东致电林彪强调:“(一)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二)如果你觉得继续死守四平已不可能时,便应主动地放弃四平,以一部在正面迟滞敌人,主力撤至两翼休整,准备由阵地战转变为运动战。”5月18日,林彪决定撤出四平。

陶峙岳与王震携手揭开新疆神秘面纱

王震和陶峙岳,一个是共产党的高级将领,一个原是国民党的中将,为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和平,在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之前,两位战将的手紧紧握到了一起,双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数不多的开国上将。

风雨人生,沧海桑田。一九八八年的十二月二十六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当听到陶峙岳不幸逝世的消息时,老泪纵横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近些时间,我几次看到湖南省委关于将军病危的报告,陶将军的病一直牵动着我的心。按照陶将军原来的身体状况,我曾期望他成为百岁老人的,但没料到近几年来他却身卧病榻,在九十有七之年,与世长辞,我很是感到悲痛……”

董其武:毛泽东不同意他降为中将邓小平批准他入党

董其武戎马一生,在抗战中功勋卓著;于1949年举行和平起义,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绥远方式”。董其武从国民党军队上将到人民共和国上将又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在邓小平的关怀下,于耄耋之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演绎了他传奇的人生。

董其武一回到绥远,就暗中为起义做准备工作。他考虑到,由于北平的和平解放,南京国民党政府对绥远部队肯定不放心,一定会派特务进行捣乱破坏;他还考虑到,绥远各族人民和部队士兵是欢迎和平的,下级干部绝大多数也是倾向和平的,但是由于多年来国民党的反共宣传和严厉查禁、封锁进步书刊,有许多干部对共产党不了解,有怀疑。如果准备不充分就贸然进行和平起义,反而会弄巧成拙。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