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追赶美俄 中国航天将进入核动力时代 /

追赶美俄 中国航天将进入核动力时代

中国国防科工局近期公布了“十三五”时期该国核工业未来发展蓝图。

官方媒体央视13日披露,中国将加快空间核动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这意味核动力卫星、核动力宇宙飞船乃至深空探测器将变为现实。

兵工科技公号15日称,空间核动力技术主要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裂变能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能,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通过不同的方式,把核能转变成电能和推进动力。

目前,航天器使用的空间动力源主要有三大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阵-蓄电池组和核动力装置。

空间核动力装置的优势有,易于实现大功率供电;能量密度大、重量轻、体积小、比面积小、阻力小、受打击面小,隐蔽性好;功率调节范围大,机动性高;可全天时、全天候连续工作;环境适应性好,可在尘埃、高温、辐射等恶劣条件下工作。

空间核动力装置对核反应堆小型化等技术要求极高,目前只有美俄两个航天和核技术顶尖强国掌握。

美国早在1965年就首次发射了SNAP-10A空间核反应堆装置,在Snapshot宇宙飞船上进行了试验。而在“先驱号”、“伽利略”、“卡西尼”等深空探测器上,美国都使用安装了核动力反应堆装置作为能源。

其中“卡西尼”号深空探测器经过6年8个月、35亿千米的漫长太空旅行,进入土星运行轨道,对土星及其卫星进行科学考察。

与美国主要将核动力装置应用在卫星、飞船和深空探测器上不同,苏联/俄罗斯走的是“核火箭”发展之路,即将核动力反应堆技术应用于火箭,制造热核火箭。

中国逐步增加对外空的投入(图源:新华社)

上世纪60年代起,苏联成功研制了核火箭发动机的燃料元件和燃料组件,建造了RD-0410型核火箭发动机试验样机,在贝加尔试验台架上完成了全尺寸核火箭发动机反应堆的几个试验系列。

2009年10月,俄罗斯宣布了功率为兆瓦级“核动力飞船”的研制计划,计划用核火箭来发射太空飞船。投资6亿美元,研发周期9年,将于2018年发射升空。

中国核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核动力装置小型化、小型/微型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重大突破,已经初步具备了将核动力装置应用于空间推进领域的基础。

同时中国也是航天技术大国,具备将核动力与航天相结合,发展空间核动力技术的条件。

随着中国将空间核动力技术列入国家核工业技术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空间核动力技术必将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未来中国的核动力飞船或深空探测器,就能长航数十亿千米,探索比月球远得多的遥远宇宙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