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马来西亚消失的港产贺岁片 /

马来西亚消失的港产贺岁片

巨屏液晶电视萤幕上,刘青云又不服气打麻将输给了刘德华…...这是2002年的香港贺岁片《呖咕呖咕新年财》,该片几乎每年春节都会在马来西亚的电视频道播映,从中亦可窥见,港产贺岁片曾经在马国受欢迎程度。

马国华人相当热爱香港电影,每年春节当地的电视频道都会重播经典港产贺岁片,除了刘德华、刘青云所主演的《呖咕呖咕新年财》,还有香港人所熟悉的“双周一成”,即由当年周星驰、周润发、成龙等主演的电影。由于马国华人与香港人口一样都为七百多万,而且马国粤语人口也相当多,因此马国可说是香港电影在海外最重要的票仓之一,无论是港剧或演唱会,不少港星都常到马国宣传。

马来西亚最大的电影院公司GSC(多维记者:杜晋轩/摄)

然而每年春节香港“老片”老调重弹地重播,在意味着虽然马国影迷仍不离不弃的同时,也意味着近年的港产贺岁片已经失色。今年的中文贺岁片,就只有成龙主演的《功夫瑜伽》及徐克导演、周星驰监制的《西游伏妖篇》(以下简称《西游》)双领风骚,且带着浓厚的大陆味道,多年来“众星成城”的纯“港味”贺岁片已近乎消失。

香港电影是与马国连接的重要媒介

东南亚是两岸三地中文电影在海外的重要市场,而香港影视产业的发展与马国的关系密不可分。早期香港的邵氏电影以及前身为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的国泰机构,即在马来亚和新加坡两地拥有片场与电影院,其中电懋是由香港“一代影王”陆运涛所创,而陆云涛出生于马来亚,他父亲是业务遍布世界的马来亚“锡矿大王”陆佑,香港就有一条纪念陆佑的“陆佑街”。

邵氏和国泰在马新两地不仅制作中文电影,也为争取当地人口众多的马来族群市场制作马来语电影;不过随着马国在1957年独立后,马国政府特别扶持马来民族产业,包括电影产业,造成邵氏和国泰的利润下滑,最终将生意从南洋转移回香港。

虽然如此,马国传播学者关志华指出,目前马国的中文电影产业,有不少港台电影工作者和技术人员的“外援”,“移植”港台的电影制作技术与传统,改善电影制作的品质,披上香港或台湾电影的“外观“,以让马国中文电影获得当地和跨国观众的认同。

同时,虽邵氏与国泰已退出马国,但香港的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产品凭着优良的制作,至今仍在当地拥有不俗的票房与影响力。虽香港影视产业工作者近年来在“北上”的趋势下影响力有所下滑,但香港影视产品及其技术,仍是是连接马国甚至东南亚的重要媒介。

香消玉殒的港产贺岁片

香港被视为是中文贺岁片的开山鼻祖,由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新艺城电影以巨星云集的《最佳拍档》揭开序幕。而透视代表香港文化软实力的贺岁片在东南亚华人世界的影响力,华裔人口众多的马国是重要指标。

港产贺岁片向来是马国华人春节期间贺岁片票房的主流,大陆和台湾贺岁片只能说是配角,甚至缺席。然而2017年港产贺岁片不仅消失在香港,更消失于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华人社会,这对于香港在海外与华人世界的软实力影响力是个警讯,但也无可奈何是时势所然。

近年的香港电影产业,无论是贺岁片或非贺岁片,为了大陆市场,而走向“中港合资”的道路;然而合拍片不保证一定是佳作,由于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难以言语的“港味”,已让不少海内外的香港电影粉丝叹息港产片的黄金年代已过去。

笔名阿宽的香港导演陈庆嘉在《消失的香港贺岁片》一文就指出,当大陆市场未开放时,即使台湾市场比香港大,但当时的台湾观众还是喜欢看港片的“港味”,因此当时的贺岁片也是拍给香港观众看的,但近年贺岁片为满足大陆市场,以香港、台湾、或者是东南亚华人市场为主的贺岁片已再无立足之地了。

两岸三地贺岁片 谁来填补马国贺岁片票房

2017年以香港市场为主的贺岁片只剩下《我要发达》和《小男人周记3之吾家有喜》,但这两部片的卡司知名度不高,锋芒远被《功夫瑜伽》和《西游》盖过。

《西游伏妖篇》在大年初一同步在大陆、香港及马来西亚上映(图源:新浪微博@电影西游伏妖篇)

截至2月7日,马国的贺岁片票房由《功夫瑜伽》狂收2300万令吉(约4000万港元)票房排名第一,也打破成龙2012年《十二生肖》总收2000万令吉(约3500万港元)票房的纪录,而《西游》956万令吉(约1670万港元)票房排第三。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电影在马国上映的版本只有粤语配音版。《西游》虽比《功夫瑜伽》晚一天在马国上映,但首日票房却超越了周星驰2016年的贺岁片《美人鱼》,更创下中文电影在马国春节期间史上最佳开画纪录。不过,由于《西游》上映后评价褒贬不一,票房在观众口碑影响下也变得后继无力,其在马国的遭遇也和大陆一样,最终遭《功夫瑜伽》“逆袭”。

分析《功夫瑜伽》何以在马国票房胜过《西游》,因为成龙此前在好莱坞拍的电影为他吸引了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许多跨族群的国际粉丝,他在马国拥有享有“拿督”封号,受到当地各族群欢迎,而《西游》的主演等在马国却并不为人普遍熟悉。相比主打中印文化的《功夫瑜伽》,由于徐克与周星驰的《西游》具有不少向刘镇伟执导的《大话西游》系列致敬的桥段,因此《西游》的“香港元素”比《功夫瑜伽》更多。但遗憾的是,该片明显已无坊间熟悉的“港味”,也不意外地被香港影迷打上负评,内地影迷也评价不一。至于马国华人影迷,虽然他们没有抵制中港合拍贺岁片的情绪,但也会根据自己的观影偏好,就作品的好坏用“钞票”投票。

2017年1月12日 电影《功夫瑜伽》海报。(图源:@电影功夫瑜伽)

2017年春节消失的港产贺岁片,以及只能缅怀过去的《西游》,已显示香港电影影响力在海外华人世界的萎缩,而大陆和台湾的贺岁片在马国的接受度却仍有待提升。大陆2017年贺岁片《大闹天竺》、《乘风破浪》尚未冲出大陆市场。而台湾近年的贺岁片素质不被台湾观众看好,即使是陈玉勋导演评价不错的《健忘村》也没在马国上映,且其2013年的贺岁片《总铺师》虽有在马国有上映,也不叫座。因此两岸三地贺岁片在马国似乎已进入了“空窗期”。

港产贺岁片“离开”马国后的空窗,该由谁来填补呢?以笔者所见,以及《纽约时报》曾经的报道,大陆的普通话电视剧,已在马国华人社群受到欢迎,挤压了原本位居主流港产粤语节目,大陆官方的中央电视台旗下一系列频道也常包含在马国有线和卫星电视的付费节目单中了。不否认大陆电影内容品质仍有待进步,不少烂片充斥在大陆市场,但可预见的是,当新生代马国华人的观影习惯被改变够久后,未来大陆电影在马国的接受度会提升,空窗也逐渐会由大陆取代。

每一部电影都有自己的目标市场,在大陆电影市场的巨大票房诱惑下,两岸三地的中文电影都不一定要取悦相对边缘的马国华人,或者其他海外华人市场,但无论未来香港贺岁片是走向合拍,或是坚守本土而纯“港产”,最重要是将电影的故事讲好,因为只有好的电影故事能让观众接受,反之则会被唾弃,而说不好电影故事,是目前两岸三地电影界的一个普遍困境。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