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夺笔”污点难消 李鸿忠展示文宣造诣 /

“夺笔”污点难消 李鸿忠展示文宣造诣

近日,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再度引起外界注意。在2月19日该市专题会议上,李鸿忠评论习近平讲话用到了“纵贯古今、指引方向、气贯长虹”等评价极高的词语。当月8日,李鸿忠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四个统一”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武器》,此文得到中纪委官网的摘选展示。

观察人士表示,如果把时间设定为从李鸿忠就任天津市委书记至今,他在媒体中发表文章数量和讲话引起注意的频率,似乎都高于其他央地大员。由此展现出来的政治思想意识、理论造诣水平,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仕途走向。

李鸿忠发力文宣获认可

2月19日天津举行的会议主题是传达学习习近平在2016年末的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精神。习近平当时就《准则》《条例》,以及涉及中共和国家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李鸿忠评价该讲话称“纵贯古今、指引方向、气贯长虹,体现了鉴史、立论、定向的高度统一,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为党的十九大召开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讲话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党的领袖的思想、理论、情怀、人格魅力、政治家境界;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重大问题的真功夫;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的领袖风范” 。

政治嗅觉惊人的李鸿忠(图源:VCG)

其中一些用词体现了极高的评价,而且比较少见,因此引起外界很多关注。其实,自李鸿忠担任天津市委书记之后,经常有文章发表在中央或天津当地重要媒体中,他在其中和在会议里的一些讲话,也不时吸引观者注意。

2月8日,李鸿忠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四个统一”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武器》文章聚焦于习近平在中纪委十八届七次全会上所讲的“四个统一”,也就是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统一,坚持抓惩治和抓责任相统一,坚持查找问题和深化改革相统一,坚持选人用人和严格管理相统一。

李鸿忠在文章里提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缔造了我们党的核心、人民的领袖,习近平总书记的雄才伟略、卓越智慧、领袖风范、为民情怀、人格魅力,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戴,是当之无愧的核心、万众敬仰的领袖,为我们党长期执政提供了坚强保证,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有了英明的领航人”。

除此之外,他还表示,从工具价值来看,正如邓小平同志讲的,党始终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同时也是为我们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服务的工具。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

其实在中纪委十八届七次全会后,新华社也曾有过评论文章《坚持“四个统一”,深化正风反腐》,具体解读“四个统一”的内涵。而李鸿忠的文章则得到了中纪委官网的支持,后者摘选了李鸿忠文章中有关全面从严治党的部分。

李鸿忠担任天津市委书记后,已经多次在当地党媒《天津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比如《做讲政治的知行合一者》、《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 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两篇文章都长有五千余字,字句坚定,用力颇深,受到外界强烈关注。

2016年11月17日《中国纪检监察杂志》上,也发表有一篇李鸿忠署名文章《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锻造坚强领导力量》。文中表示“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对党绝对忠诚”,也提及了黄兴国。

有评论人士认为,在现今体制内外话语环境中,李鸿忠的一些说法确实略显夸张,不过也能从中体现出他较高的理论造诣和水平。后者可能会成为李鸿忠仕途走向的影响因素。

多省大员盛赞习近平的“领袖风范”(图源:新华社)

李鸿忠非特例 言语未必“出格”

其实,李鸿忠受到如此多关注背后存在一些偶然因素,未必是因为他本人言行有所“出格”。比如,内蒙古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同样主题的会议上也曾说,习近平讲话展现了他“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党的领袖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坚定信念、人格魅力、领袖风范”。

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则称习近平“具有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坚定信念,具有运筹帷幄、勇于担当、率先垂范的领袖风范”。

与李纪恒、谢伏瞻等大员相比,李鸿忠之所以受到舆论场更多关注,是因为他的名气更高一些。不过,这种名气中有相当部分是指“恶名”。

中国内外媒体和坊间在观察李鸿忠时,经常会想到或提及一次发生在7年前的事件。当时身为湖北省长的李鸿忠在“两会”公开场合从记者手中夺过录音笔。虽然李鸿忠后来似有后悔意向,但这一“夺笔事件”所招致的舆论风暴和李鸿忠的“恶名”已经难以收拾,其负面影响持续至今。

多维新闻此前曾有文章《四提“习核心” 李鸿忠托身中央》指出,相较于“夺笔事件”发生时的10年前,中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舆情也已发生较大的变化。当时中共官员对待媒体舆情态度蛮横、方式粗暴几是常态,李鸿忠的做法并未完全“脱轨”,但在现今已经很难被接受。如果再有一件夺笔事件,则不会再有李鸿忠当时所获的待遇。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