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对陆吓阻“有效”改重层台湾意欲何为 /

对陆吓阻“有效”改“重层” 台湾意欲何为

北京时间3月2日,台湾国防部长冯世宽赴立法院作报告,台军事战略从过去的“防卫固守,有效吓阻”改为“防卫固守,重层吓阻”。

此前蔡英文曾要求台军研拟新的军事战略,当时有媒体推测蔡主张的新军事战略可能既不会用陈水扁时期的“境外决战”,也不会沿袭马英九当局的“固若磐石”,而今答案公布,“重层”替代了此前的“有效”。

据媒体透露,关于新的军事战略,蔡英文向冯世宽提出过四个原则,一是国防自主;二是从“有什么,打什么”,改为“打什么,有什么”;三是不准美方干扰;四是不能闭门造车。

有熟悉台湾军情的专家指出,对于现阶段台湾的军事实力,上述四点要求完全达到具有难度,但借由部分装备的革新投入,及军兵种的强化训练,对军事战略的微调或可能实现。

那么“有效”改为“重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台军改变军事战略(图源:多维新闻网)

据台湾国防部官员称,有效吓阻指开战即是决战,一战定胜负;而重层吓阻则是空中、海上、滩头及城镇的多层截击,累积小胜为大胜,意指战力保存。

换言之,该战略要求台军提升立体纵深作战能力,更大程度挖掘台湾的地理优势。

但立法院的立委们似乎不太买账,国、民两党立委均指,这两个字的变化并不能带来什么差别,只是不想继续沿用马英九时期的表述而已,同时在和美军交流方面也多有不便。

不过台军也并非如立委所指,全为文字游戏,冯世宽的报告便首次证实,“爱国者”导弹进驻花东地区。目前台湾有多个导弹营,装备“爱国者3型”、“鹰式导弹”等防空导弹,还有一些战术反制导弹及巡航导弹。

台湾的军事战略曾有数次变化。李登辉时期的战略为“防卫固守,有效吓阻”,1996年台湾的《国防报告书》中说“在战略指导上,则是以‘防卫固守’、‘有效吓阻’之政策指导。”而后陈水扁时期,将上述战略的表述颠倒顺序,改为“有效吓阻,防卫固守”,更加突出主动的战略威慑进攻性。及至马英九上台,战略重又改回“防卫固守,有效吓阻”,到蔡英文又现一变。

应当说,在李登辉及陈水扁时期,不管是防卫在前还是吓阻在前,台湾的军事战略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时两岸之间的军事实力较为均衡,特别是大陆在海空方面及登陆作战方面的实力不足,而台湾在美国的装备支持下,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当时的台军某高级将领退役后便透露,“有效吓阻”战略曾对解放军产生过威慑作用,台军的水下封锁方案在李、扁时期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但从马英九上台开始,两岸之间的军事差距已经逐步拉大,到目前,台湾在任何作战维度已无对陆取胜可能。

上述军事专家称,从现实角度来看,台军制定什么样的军事战略实际上已不能产生多大的具体影响,海峡间德实力天平不可能再向台北倾斜。在蔡英文仍执行柔性台独的背景下,相关的军事动作只可能加深大陆的战略猜疑,于两岸关系没有好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