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日媒:中国用工成本调整方式严重扭曲 /

日媒:中国用工成本调整方式严重扭曲

以制造业带动的中国经济,曾呈现出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并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但随着用工成本的不断增长,这种局面早就难以为继,但中国在扭转这一颓势上的手段有待商榷。

据《日本经济新闻》3月7日报道,中国制造业出现了加强了抑制工资上涨的动向。制造业最发达的广东省2017年正式决定不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这将是自2015年起连续三年不上调。

实际上,在中国经济全面实施改革开放后,同时作为实现高度经济增长起点的1992年以来,连续三年冻结最低工资标准还是首次。抑制最低工资的动向还开始扩大到全国,工资持续上涨的中国制造业将迎来巨大拐点。

用工成本上涨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拓展市场的一大因素(图源:新华社)

广东省最近修改了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关于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即上调的期限,以前要求各企业“至少两年一调”,以在工厂工作的外出务工人员等低收入者为中心,推动了工资上涨。

而今后将改为“原则上至少三年一调”,将以此大大抑制工资的上涨速度。随着规定的修改,今后最低工资标准可能会连续三年保持不变。
广东省被称为“世界工厂”,截至2016年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28年高居中国榜首。随着引领中国制造业的广东省明确抑制工资上涨,今后相同的动向被认为会扩大到全中国。

此前,中国各省每年会根据地区的情况决定最低工资的涨幅和上涨时间。以前规定“至少两年一调”,但随着经济的高增长,来自工人的涨薪压力日渐增大,因此实际上各省几乎每年都会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以广东省为例,个人电脑、多功能一体机和智能手机等工厂云集的深圳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仅次于上海市,为全国第二高。

在全面实施经济方面改革开放的1992年,广东省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245元,而到2015年迅速上涨至2030元。在这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仅出现过两次未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其中包括受到雷曼危机影响的2009年。

这次持续上调最低工资的趋势被中断,致使连续三年维持不变的局面属于史无前例的情况。原因是政府和企业都抱有一种危机感,即随着经济的减速,工厂生产陷入低迷,如果依然像原来一样继续上调工资,今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丧失。受中国的高人工费影响,部分制造业的工厂已经从中国转移到了东南亚等国家。

不仅是广东省,抑制最低工资标准的动向正逐渐在中国全国扩大。据统计,在32个省和直辖市等地区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地区2012年为25个,2013年为27个,2014年为19个,2015年又达到27个。大部分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几乎每年都会上涨,而2016年则只有北京市和上海市等9个地区上涨,比例仅占往年的三分之一左右。

中国的两会上能够切实为民生说喊话的例子并不多见(图源:新华社)

不过,虽然抑制了作为工厂工人等的工资目标的最低工资,但城市地区工作的白领的工资依然保持每年数个百分点的涨幅。抑制最低工资上涨还可能导致已经成为中国社会问题的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在3月5日开幕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这也将成为重要的议题。中国政府或被迫做出更为艰难的抉择。

但这一严峻课题说明,中国的经济重心转型至少在目前仍不成功,以压制劳动者生活水准提高来争取加工业保持市场份额的做法,显然是非常扭曲的错误政策。香港、新加坡、韩国、包括很早就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日本,最早的经济起步期,都有依靠技术要求不高的加工业历史,但也都逐步发展自身技术能力完成了转型。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