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俞正声提了“两岸一家亲” 台媒放心了 /

俞正声提了“两岸一家亲” 台媒放心了

每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涉港台部分,都是港台媒体“挖宝”的一座富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台部分,李克强没有提“两岸一家亲”的传统表述,引发台媒的紧张和猜测。今天,俞正声在出席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审议时,重提了这句话,一些台媒可以暂时放心了……

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今天台湾代表团参加审议。

3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台湾代表团审议。

俞正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台工作取得积极成果。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思想,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俞正声强调,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努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他表示,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持续推进两岸民间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亲情和福祉。

“敏感”的台媒纷纷注意到了这个小细节……

今天的台湾“中央社”报道截图

比如,“中央社”7日晚间报道称,李克强5日发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涉台内容“反独促统”的意味强烈,列入“绝不允许分裂”及“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等说法,且并未放入2016年工作报告提及的“两岸一家亲”。今天俞正声则重提“两岸一家亲”。

中时电子报7日报道称,今年大陆“两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至今尚未对涉台问题发表谈话,在日前的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及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未如过去提及“两岸一家亲”,引起讨论,俞正声7日在出席台湾团时,重提“两岸一家亲”。

据观察者网查询,自2013年起,“两岸一家亲”理念就年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已连续4年。今年的确没有写入。

3月5日,李克强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后,台媒就纷纷钻研起了“文牍学”。

3月6日的台湾媒体报道截图

比如有台媒报道称: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对台政策时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有关涉台内容较2016年大幅增加,两年的报告虽提到“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海和平稳定”,但今年报告则对台独增加“遏制”二字,并首次增列习近平曾发表的“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任何名义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主张。

李克强在谈到今年对台工作时称:“要持续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台湾同胞尤其是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没有2016年报告中所提到的“两岸一家亲”字眼。今年报告中所新增的则是“坚定不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共同创造所有中国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

中时电子报报道称,“两岸险峻反独语气加重”。比较与2016年的报告涉台内容差异,今年没有再提“两岸一家亲”、“命运共同体”,增加了“坚定不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反对台独的语气也加重,去年仅提“反对”,今年还多了“遏制”,并强调“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任何名义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

中时电子报还在一篇社论中指出,比起往年,今年的报告是政治味更浓,经贸味更淡。文章称,李克强去年报告提出“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并主张促进两岸科技交流;而今年报告,则简单地以一句“要持续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来概括,完全未指涉具体的经贸交流合作事项。所以,这次报告的对台经贸味道是很淡薄的。

回看马英九政府时代,大陆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对台部分,大都是政治经济并重。以2015年两会之报告而言,其强调要努力推进两岸协商对话、推进经济互利融合、依法保护台湾同胞权益、让更多民众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这些表述,反映当时两岸经贸交流是主题,且大陆愿意积极对台释放“两岸红利”。

中时电子报提醒,对于这种态势,台湾产官学必需有所警觉,且应各自尽力,去维护两岸间既有的经贸交流合作关系,即便是个别厂商,也需设法稳固自身对陆商务及产销合作关系,切莫让其淡化或断绝。

香港《明报》还注意到了3月3日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作工作报告,涉台部分继续不提“两岸一家亲”,提到加强与台湾的交流时,交流对象由“青少年”扩大为“青年一代”,还增加了“基层一线”、“民意代表”,以达到“厚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民意基础的目标,却不再提对台“经贸文化交流”。

报道称,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1月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曾以“六个任何”表达对反分裂的决心,俞正声在报告中也称“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的台独分裂行径”,而去年则没有“任何形式”的说法。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了这些猜测,于是,在大陆“两会”采访的台湾媒体还纷纷围上了各路涉台官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