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打击港独须动脑 内地也须再启蒙 /

打击港独须动脑 内地也须再启蒙

今年中国总理李克强首次把港独问题纳入工作报告,显示对港独议题颇为关注,而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亦提示香港应反思是否太着重政治斗争、社会泛政治化,而忽略经济发展。不过与此同时,内地铁路专家王梦恕就高铁一地两检问题向香港发炮,直斥港府未把设计权交予中央,导致严重延误和超标,又指内地对香港“太娇惯”,香港就是中国“一个省”,内地要通过就通过,没什么好说,若不靠内地,香港就会变成“臭港”,因此“谁不听话就滚出去”。王的言论马上惹来香港舆论的反响,令香港社会再度“泛政治化”。

李克强首次把港独问题纳入工作报告(图源:新华社)

王梦恕指内地太纵容香港、以及“香港是中国一个省,谁不听话就滚出去”等言论,虽然今次只是出自他的口中,但可以肯定,其实反映出不少内地人对香港的观感。按照王的逻辑推敲,便是说香港既然回归了中国,便是中国境内的一个地方,所以不能够“不听话”,高铁要过就过,毋须跟香港说太多,若有人“不听话”显然是不爱国,那就滚出香港去。王这种“我爱怎样干就怎样干”的说法,充分表露部分内地官方背景人士那种对香港恩主的官僚思维。

一国两制非权宜

毫无疑问,香港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但这就是否代表内地对香港便可以为所欲为吗?当然不是,我也不相信这是中共高层对港政策的精神。但随著中国的综合实力在这20年间持续增长,所谓“香港不靠内地就成臭港”的说法日益流行,当然香港经济确实受到市场及资金的支持,但这就表示香港不靠内地就会变成臭港吗?这样说法不止不够体面,而且过于自大,除了内地外,欧美日韩等国亦在香港有巨额投资,何况向来贸易都是讲求互利互惠的关系,未闻完全单方面受益,香港也帮助内地企业和资金出走,而内地也不断大力吸引包括港资在内的外资协助发展工业,所以难说谁真的完全靠谁。

像王梦恕所谓“臭港”以及“内地乘客来港不需入境限制”等说法,不少地方根本不值一驳,例如内地的铁路也找香港设计,而且内地也有户籍限制,只是不同程度而已。但最令我感兴趣是,王这位内地铁路专家就高铁问题炮轰香港制度的说法,相比起十几年前,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中国好,香港好;香港好,大家好”的名言,今日内地对香港的舆论显然出现一种趋势,便是香港这一制不好,才能证明内地好。香港发展之所以停滞,高铁之所以迟缓,皆因香港这一制大过洋化、自由和民主,以至弊端丛生;反观内地制度能集中办大事,效率高,办事佳。所以香港的“不识抬举”已然过时,当初权宜的一国两制亦是时候取消。如此,既不符合现代社会多元共存与发展原则的先进思想,也不利于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

“改造”香港适得其反

笔者思考和关注的是,内地近年所谓复兴香港的大道便是要靠拢内地说法一旦渐渐成为舆论主流,接下来香港的“改造”势难避免,就如香港近日的七警案,内地舆论纷纷向香港独立的司法体系开刀。如此一来,势必激起更多港人的反抗,社会更政治化,港人对一国两制的信心愈来愈低,港独意识亦会更加横行,而港府和北京政府也定必更猛烈的打压,这样两地人心也会渐行渐远,一国两制也会走样和变形。

相比起回归初期,陆港关系的蜜月期,近年两地关系剑拔弩张,导致港独思潮出现,除了因为部分香港人盲目抗中、言行偏激外,也与部分内地学者、官员不时以训人的口吻批评香港事务不无关系。北京欲促成香港人心回归的问题,务必要在坚守一国原则下,对两制差异有正确理解,而切勿以一种浅尝辄止的心态,认为内地今日的经济成功,昔日权宜的“一国两制”亦毋须存在。或许不止是香港,日益发展的内地也需对一国两制的初心再启蒙。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