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人大代表呼吁无人机“实名制” /

人大代表呼吁无人机实名制 民航局长这么说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至少有4名全国人大代表都提出了有关加强无人机监管的建议,涉及到建立行业标准、完善相关法律和规定、实名制购买等问题。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对此也进行了关注(阅读链接:无人机“黑飞”盛行,代表呼吁“实名制”)。

3月11日,重案组37号注意到一条消息,中国民用航空局党组书记、局长冯正霖近日在人民网接受访谈时表示,民用无人机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使用不当带来的危害开始显现,比如干扰飞机飞行等。民航局会研究推行无人机实名制管理方式。

▲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冯正霖在人民网接受访谈,表示会研究推行无人机实名制管理方式。

▲新京报调查报道《无人机“黑飞”盛行 代表呼吁“实名制”》引发公众对无人机监管问题的关注。

今年无人机威胁民航安全事件逾11起

近两年,无人机逐渐从神秘的专业领域“飞进”平常百姓家,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无人机的展区扩大,独立成为一个展区。商家推出的民用级无人机性能更好,飞行能力更强。

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无人机爱好者开始增多,由于缺乏适当的引导和管理,无人机频繁闯入各地机场净空保护区,多次造成航班延误,已经对民航飞行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通过网上搜索发现从今年1月份开始到目前,各地已经有无人机闯入禁飞区报告逾11起。

今年1月、2月,在杭州萧山机场,四川绵阳机场,相继发生无人机影响民航飞行安全事件,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无独有偶,就在上周,哈尔滨机场净空区域内发现一架疑似小型民用无人机在机场附近飞行。造成较严重后果的是2013年发生在首都机场飞行净空区域的无人机闯入事件,民航飞机避让,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涉事操作者被判刑。

▲“黑飞”无人机威胁民航客机安全。 网络图片

人大代表建议民航机场部署无人机干扰系统

无人机“失控”已经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栗生锐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建议,希望尽快出台措施规范“民用无人机”市场和飞行行为。他认为,现行的管理体系内,对民用无人机的管理不在民航总局的管理行列,处于实际上的无人监管状态,暴露出了安全性、隐私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栗生锐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和法规规范无人机生产企业和用户的行为。此外,栗生锐还建议,在民航机场、军工企业、部队、政府等涉及公众安全和国家机密的关键场所附近,部署“无人机干扰系统”,“这可以在技术源头上,制止无人机对于敏感空域的侵入。”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高明分局副局长梁志毅此前也向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表示,无人机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来实施犯罪,对安全构成潜在而现实的风险挑战。他建议建立起无人机实名登记制度,加强监管。

▲警方使用无人机干扰器防控违规飞行的无人机。 网络图片

民航局长:将研究推行无人机实名制

就该热点问题,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做客人民网时回应网友称,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航空器,在中国开始不断兴起。在无人机发展过程中,确实方便了航空爱好者,也有力地推动了我们在工业、农业、商业各个方面的应用。但无人机带来的危害也在显现,比如说干扰飞行,造成事故征候。

“对民航局来讲,我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对无人机航空进行登记,包括对操作员进行管理,我们会研究推行实名制。”冯正霖回答提问时介绍,对于一般的、娱乐型的、运动型的轻型航空器,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更便利的方式。比方说,我们会在航空控制区建立电子围栏,无人机在出厂的时候就应该把机场的数据录入,电子围栏建立起来以后,凡是飞行禁区,无人机是进不去的。

今年部分无人机威胁民航安全事件

●1月15日 浙江萧山机场净空区内,一无人机爱好者用 无人机拍摄日落,并将飞行中的民航客机录入, 后自己将一段8秒的视频上传网络,引起社会广 泛关注。目前,该嫌疑人已找到,案件移交相关 部门进行处理。

●2月2日晚 四川绵阳机场发生一起发光“飞行器”干扰 航空飞行事件。受此影响, 5个出港航班延误、 3 个进港航班备降,其中一班航班备降后取消。绵 阳市公安局已派人到机场进一步调查。

●2月3日15时 深圳机场发生不明飞行物干扰航空飞行事 件,共造成11架次航班起降受影响。

●2月3日至5日 昆明长水机场发生6起无人机入侵事件。

●2月3日下午 汕头机场空域,也发现类似不明飞行物干扰 航班正常起降事件。

●3月4日 哈尔滨机场净空区域内发现一架疑似小型民 用无人机在机场附近飞行,没有对机场运行造成影 响。但也引起哈尔滨机场对此事的高度重视。

探员追访

警方调查“无人机禁飞区遭破解”

今年以来,全国发生了多起无 人机干扰机场正常运行的事件。在昆明长水机场,还曾发生无人机飞行离空中客机仅50至70米、甚至闯入跑道区域的险情。

目前,大多数消费级无 人机涉及“黑飞” (未经过登 记批准的飞行),监管也难以 落地。新京报记者通过调查 发现,有商家通过安装破解模块,即可突破禁飞限制。 据悉,朝阳区警方已介入调查,目前正在工作中。

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创新回应称,报道中提及可破解禁飞区的飞态创新门店,并非大疆官方授权经销商。其冒用授权经销商的名义,涉嫌侵权,法务部门已介入。此外,最新版本的固件已解决篡改GPS定位问题。

律师说法

对民用无人机缺少规定和监督

中国航空法律服务中心首席专家、北京蓝鹏律师事务所主任张起淮称,破解禁飞区后,无人机可能会飞入一些禁区,危害公共安全。但目前还没有具体法律针对无人机的破解行为本身。

“随意改装汽车可能违法,因为汽车行业比较成熟,对于各种生产标准都有明文规定。”张起淮称,但我国对民用无人机产品标准,缺少统一的规定和监督。如果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无人机都设置同样的禁飞区,有人再破解,就肯定涉嫌违法了。

新京报记者 郭超 赵力 李禹潼 实习生 刘经宇 编辑 张太凌 校对 陆爱英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