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深圳温州东莞落败!中国为何需佛山模式 /

深圳温州东莞落败!中国为什么需要佛山模式?

佛山没有山西那样丰富的资源,没有深圳那样的特区优势,也不是北京和上海这样的直辖市,但是,三十余年的静水深流,佛山已悄然成就浩大,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佛山模式。

正是由于没有什么先天的优越条件,佛山的崛起,对于中国多数城市的发展之路,更具借鉴意义。有人说考究佛山模式的核心在于四点。坚固厚实的实体经济、强盛丰茂的本土经济、富有活力的民营经济。三大主体,承载佛山。一个特色,内生式发展。这是佛山区别于其他国内经济重镇最显著的特色。

佛山模式,简单来说有几点核心内容:

1、民营经济发达。佛山净商品出口从2006年占GDP的30%减少到2012年的18%,其转向比温州(25%)、东莞(32%)、深圳(37%)更有效。佛山的30个专业镇,每个镇有一个工业集群,都跟全球供应链连在一起。此外,佛山吸引外来人员前来打工,当地一半以上人口都从外地来。佛山通过公共服务改革,使他们利用良好的教育、医疗、住房以及社保服务。

2、地方政府权力下沉。这比较特殊,但也不是特别难学,造成这种权力下沉的部分原因,是当时的人民公社把土地平均化了。(广东早到在人民公社刚垮台时,各个村、各个镇都有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就立刻把土地控制权下放到最基层的村、镇。佛山南海、顺德、高明各区全部有土地控制权。由此,发展到后来,村是最富的,有些村非常富,越到下面,因为对土地直接控制,这些地方也有了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通过财政和行政权力下沉到镇街一级,佛山鼓励了区内的竞争,政府从替代市场,转向推动和支持市场发展。

3、发展靠中小企业。佛山的工业中几乎没有国有企业,虽然当地也有中国电信、四大银行这样的国企,但在工业领域基本没有。佛山最重要的特点是中小企业多,当地每20个人就拥有一家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GDP和就业。人口也是外来人口为主,而且很多都留下来生活。

4、实体经济为主导。广东是中国的经济重镇,而且有多个中心城市,深圳、广州的服务业均很强势。部分珠三角城市和区域腾笼换鸟,效果并不明显,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没有意识到其部分服务业功能,已经被这些城市代理了。坚守制造,既符合国家大势,亦有利珠三角诸雄之间的错位竞争。一直以来,佛山的第二产业比重,一直维持在60%左右。佛山制造成为佛山市最响亮的名片。逐步确立了家电、陶瓷等几大支柱产业,积数十年之功,逐步成为全国最著名的制造业重镇。当其他城市为当初的投机付出代价的时候,佛山雄厚的实体经济,成为其崛起的根基。

5、本土经济能力超强。本土经济发达的城市,才真正是后劲巨大的城市。美的、格兰仕、万和、志高、海天、东鹏等著名企业,均崛起于佛山。佛山因此成为中国的家电王国、木工王国、陶瓷王国,建立了门类齐全,产业链相对完整,主要依靠劳动效率提高、主要依靠内需的产业体系,形成一种典型的内生式发展模式。在东莞震荡的非常时期,广东危而不倒,以佛山为代表的本土经济,居功至伟。

那么,佛山的经济实力到底有多强。

首先是业绩,佛山的人均GDP超过北京、上海。麦肯锡做过一个研究,全球最有活力的75个城市中,有39个在中国,佛山排在第13位。佛山的人均GDP一路领先,接近15000美元,已超过了世界银行的高收入标准(12616美元,2012年)。

首先讲几个数字。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经济的整体面貌,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们为城市列出了三个条件:一个是人口超过300万,一个是GDP产值超过1000亿美金,还有人均GDP超过世界银行规定的高收入(12616美元)。据此,我们选出了16个中国最好的城市。如果按照人口排,其顺序是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武汉、青岛、杭州、南京、宁波。这些城市外国人都知道,然后就是佛山,排第11位。佛山外国人不一定知道。后面那些城市,也是众所周知的:沈阳、长沙、苏州、无锡、大连。佛山人口超过700万,但一半以上都是过去20年来的移民或农民工。

第二,我们按人均GDP,就是人均劳动生产率来排。这时佛山从11位排到第9位,超过了长沙、南京、北京、上海、青岛、沈阳、武汉等。另外,佛山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它是工业城市。1978年以来,佛山的工业占GDP比重增加了11个百分点,从51%增加到62%。然而这段时间内,全国工业占GDP的比重从48%降到45%。

总结一下,佛山模式值得借鉴,就是要研究问题所说的坚固厚实的实体经济、强盛丰茂的本土经济、富有活力的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参考作用。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