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风险加剧 中国监管层扫雷影子银行 /

风险加剧 中国监管层扫雷影子银行

日益庞大的“影子银行”已经成为中国监管治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影子银行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无限制的银行业信贷更像是定时炸弹,可能威胁到中国金融系统。

“影子银行”是一个体系,指称那些脱离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借贷平台,比如委托贷款、信托、小额信贷乃至典当行,也包括“灰色”的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理财产品是不受监管的投资和地下钱庄形成的巨大影子系统的一部分,许多中国人靠影子银行获得维持其商业运行的贷款。

“影子银行”之所以野蛮生长,究其原因是民间对它有很大需求及培育它发展的土壤。但是,其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看不见”的部分,对现有规则和监管发出了强力挑战。

日益庞大的“影子银行”风险 成为监管治理重要目标(图源:VCG)

当然,从世界范围看,“影子银行”都源于流动性泛滥,但各国金融环境不同,又造成了“影子银行”形态的分化。中国的影子银行与国外有所不同。中国的影子银行大多是通过理财产品或者信托产品形成,其业务形式主要包括小额贷款、信托产品、理财产品。

那么,影子银行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有数据显示,中国影子银行系统规模2015年猛增30%,达到53万亿元人民币(8.1万亿美元),接近中国经济规模的80%。也有数据称,目前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在56万亿到65万亿之间,相当于中国GDP的82%。有机构估计,2020年“影子银行”的规模将达到385万亿元。中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表示,中国内地影子银行风险格外值得重视。

影子银行引发次贷危机

影子银行的危险表现在哪里呢?一是规模过大,就是表外资产不受监管过大;第二涉及的公司太多;第三就是由于监管之间互相不通气,所以导致监管标准不一。第四就是高杠杆,导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案例增多。

所以,影子银行在带来金融市场繁荣的同时,也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并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推手。我们都知道,次贷危机,就是典型的影子银行突破了监管的限制,导致了所谓金融创新,最终严重失控迎来了2008年的大危机。

实际上,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问题也得到监管的重视,在过去几年,中国监管层已经出台了诸多监管文件收紧风险控制。比如,未来将统一监管标准,横跨一行三会,穿透式监管等等。

同时,中国央行于2017年一季度评估时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此外,“影子银行”问题在2017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更被列为四大金融风险之一,需要高度警惕。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