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从金正男谋杀案思考中国的半岛政策 /

从金正男谋杀案思考中国的半岛政策

金正男被杀已过去一个月,根据马来西亚方面的调查,可以确定以下几点事实:1.死者身份确为金正日长子、金正恩同父异母兄长金正男,否则,朝鲜就不会拒不接受做DNA身份核验,或者早应找到“金哲”的亲属现身否认;2.多名朝鲜籍男子深度卷入此案,其中四人在刺杀成功后即从机场离开马来西亚辗转回到平壤,这就排除了韩国、美国或其他人栽赃嫁祸的可能;3.所用的是VX神经毒剂,该毒剂用于制造化学武器,民间很难获得,这说明这次暗杀是国家所为。种种迹象显示朝鲜政府的嫌疑最大。而朝鲜当然是抵死不认,拒不配合。最后的结局很可能像天安舰事件一样成为一桩悬案。

不管该案如何收场,其影响已经释尽。无非是让平壤政权的更加声名狼藉,国际上更加孤立。除此之外,既不会在朝鲜国内、也不会在国际上造成任何实质性影响,毕竟金正男在海外隐世多年,早无政治影响力。更何况,干这种事朝鲜又不是第一个。美国特种部队深入巴基斯坦境内杀了本拉登,以色列特工在迪拜刺杀过哈马斯领导人,俄罗斯特工在英国刺杀过叛逃特工。问题是,既然金正男已无威胁,金正恩又为何时过这么多年后又甘冒风险将其除掉?作为个人兴趣,可以不负责任地推测一下。

首先,刺杀的地点为什么选择在机场,又是上午时间?机场有严密的监控系统、严格的安保措施和密集的人员往来,显然不是明智选择。很可能是朝鲜特工并不掌握金正男在马来西亚的具体住址和行踪,只知道他会在2月13日乘坐某一航班。要获得这一信息并不难。根据媒体报道,金正男使用的应是朝鲜政府为其办理的外交护照,使用化名“金哲”。在马来西亚机场工作的朝鲜航空公司职员应该能查到乘客的信息。

金正男谋杀案引发极大的国际关注(图源:VCG)

第二,即使时机场合并不好,特工依然决定实施暗杀行动,而且采用极易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和谴责的化学武器毒剂,说明朝鲜急于要置金正男死地,不惜冒暴露被抓的风险。从招募两名外国女子具体实施,到有意选择绕道迪拜、海参崴回平壤而不是选择最近的经中国回国路线,说明朝鲜特工早已策划多时,并尽量洗脱嫌疑。(一旦马警方获悉金正男身份,朝鲜人自然是最大嫌疑,经中国回平壤的航班也会受到优先排查,中国很可能会应马方请求协助截获这4名嫌疑人。)

第三,金正恩接班后,金正男一直流亡海外,二人间的关系备受关注。韩国媒体一直传言金正恩有除掉金正男之意,但为何5年后才做此事?根据日韩媒体报道,其实金正恩刚上台就下达了长期有效的刺杀金正男令,并且有过两次暗杀行动,都被金正男侥幸逃生。近些年金正男一直居于澳门,受到中国政府保护。如果该报道属实,金正男应该深居简出,出行至少要带保镖。而他却独自来马来西亚打理生意(媒体报道这两年他曾多次到东南亚旅行),表明朝鲜的威胁一度有所缓和,只是最近金正恩才下达或者是重启刺杀令。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金正恩如此着急、不计后果地欲除之而后快呢?结合近半年曝出的朝鲜新闻,我们可以捋出一条线索。去年8月朝鲜驻英公使太勇浩叛逃韩国。据他介绍,金正恩上台后实行高压统治,对领导干部动不动就清洗、下放劳教,造成精英阶层人心惶惶。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金正恩罕见地自我批评“能力不足”,并表态会更加奋发图强、全心全意为民工作。大有安慰民心之意。随即,朝鲜权力要害部门安全保卫省遭清洗,保卫相遭免职,5名高官被处决。安全保卫省是金正恩监视国内、清楚异己、巩固权力的具体实施机构。对该部门的清洗或许是为了平息精英阶层不满而找的替罪羊,也或许是因为工作不力甚至有不忠之心而遭惩治。在这一背景下金正男被暗杀。很可能是因为,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流露出对金正恩不满,私底下发出“让金正男接班比金正恩要好”的牢骚,甚至有些人对金正男回国掌权确有期待。金正恩觉察后,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除掉金正男,以绝后患。

要理解这一点并不难。平壤政权历经三代世袭,把“白头山血统”确立为权力继承的正统。也就是只有金氏家族子孙掌权才具有合法性。金正男又是“先帝”长子,如果有人想改立新君,自然会拥立他。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古代比比皆是,如明朝英宗与代宗两兄弟之间争斗。朝鲜结束帝制已有百年,难道整个社会思想仍然如此封建传统吗?这与政治文明先进或落后无关。精英阶层都是朝鲜体制里的掌权者、受益者,他们只是对金正恩不满,而不是对政权、对体制不满。他们不希望政权垮台,进而被韩国统一。这样的话,他们不仅会失去特权地位,还会遭到清算。

如果以上推测成立,该事件就暴露出金正恩当前面临的统治危机。可以预测,在金正男死后,金正恩会更加严控精英阶层的政治动向,清洗不忠者,更换不力者。在这种高压恐怖氛围下,会有更多官员叛逃,甚至不排除有人对金正恩进行暗杀或政变的可能。同时,在对外方面,金正恩还会继续进行导弹或核试验,一方面是威慑美韩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挑起外部危机来巩固其国内统治。

金正男遭谋杀,金正恩陷入舆论的风暴眼(图源:VCG)

这里,笔者还想就当前中国的半岛政策谈谈自己的看法。从去年开始,中国与半岛关系发生了自冷战结束后的最大一次变化,由同南北同时交好迅速滑向同时交恶。先在安全领域出现争端,从而引发民意逆转,最后传导至经贸交流。虽然出现这种局面的责任不在中国,中国甚至是“躺着中枪”,但在朝鲜弃核无望、韩国部署“萨德”不可逆转的情况下,中国只能适应这种局面。

中国在本世纪上半叶的核心任务是实现自我崛起,这就需要有稳定有利的周边环境。就东北亚方向而言,半岛南北制衡的格局是对中国最为有利的情形。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或者说是尚不具备霸权实力的国家,让域内国家相互制衡是最好的策略。类似于19世纪英国追求的大陆均势政策。不管是由一个拥核的朝鲜统一半岛(当然这种可能性不存在)还是由同美国结盟的韩国统一半岛,都不符合中国利益之所在。因此,中国的半岛政策要围绕一个目标,就是维系半岛地缘结构稳定。建议采取以下举措:

第一,对待朝鲜要将金正恩与平壤政权区别对待。金正男被杀,让金正恩坐实“残暴独裁者”形象,这就断绝了中朝最高领导人会面的可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领袖不能同一个“弑兄”凶手谈“传统友谊”。中国只能丢掉对金正恩幻想,在政治上与其做彻底切割。但并不意味着放弃对朝鲜的支持,相反,应持续加大对朝鲜的粮食援助。只要朝鲜人民的吃饭问题能够保障,平壤政权就能稳定;只要平壤政权稳定,对美韩就是一种牵制。中国放弃金正恩,绝不是抛弃朝鲜。至于朝核问题,这绝对不符合中国利益,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但也要看到,在当前态势下朝鲜拥核有助于恢复南北战略平衡,有助于朝鲜政权安全。所以,中国只需尽到联合国决议义务就行,不应该为美韩火中取栗。

第二,韩国执意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表明在安全问题上首尔仍然是最仰仗、最信赖美国。美韩同盟不会因中韩之间的经贸关系而松动,现在如此,将来即使韩国统一半岛也会延续韩美同盟。“萨德”入韩对中国到底有多大危害,或许只有军方才清楚,可以明确地是,美国在韩部署“萨德”绝不仅是防范朝鲜,更多是防范中国。“萨德”入韩打破了东亚的战略平衡(注意:不止是中美在东亚的战略平衡,而是中国同美日韩军事集团的平衡),中国现在要做的是恢复这种平衡,换句话说至少要掌握对日、韩和美国东亚驻军新的威慑手段。当前中国希望用经济制裁的方式阻止韩国部署“萨德”,是用错了工具,结果是中韩双输,美国得利。韩国是因为安全考虑引入“萨德”,中国就要让韩国体会到“萨德”不仅不会带来安全,反而招致新的威胁。具体做法就是中国应增加在韩国周边海域、空域的军事活动。中国军舰和战机应像巡航钓鱼岛一样,频繁穿行朝鲜海峡,在日本海域搞军事演习。

近日,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刚结束东亚三国之行。此行的核心任务就是为了解决朝鲜核导问题。据说,下个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会访问美国,与特朗普总统首次会面。中国有学者借机鼓吹中美应在朝鲜无核化问题上加强合作,使其成为支撑中美关系的新支点。这种完全是一种短视言论。中美在朝鲜问题上有着根本利益的区别。中国要维持平壤政权,美国要搞垮平壤政权,不能因为在无核化问题上利益一致,就搁置根本利益的矛盾。朝鲜如同萨达姆的伊拉克、塔利班的阿富汗一样是拖住美国战略步伐的陷阱,中国帮其填平无疑是愚蠢的。(表面上看是朝鲜的核野心招来美国军事力量向东亚集结,实际上不管是“重返亚太”还是“亚太再平衡”,都是针对中国。只要中国在崛起,美国就要来制衡,特朗普也不会脱离此政策框架)朝鲜去核问题任由美韩折腾,中国只需遵从联合国决议,该制裁制裁、该援助援助,就是最好的策略。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