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文学革命百年范曾邀杨振宁谈鲁迅 /

中国文学革命百年:范曾邀杨振宁谈鲁迅

今年是中国文学革命发起100周年,鲁迅作为这场革命的旗帜性人物,既代表了当时新的文学形态,也内化了旧有的传统文脉。百年来,其文字和思想的影响力虽几经起伏,但他的名字始终占据人们对文化、民族、历史的认知高地。

3月22日,一场主题为“‘鲁迅与传统文化’高峰论坛暨《范曾插图鲁迅小说集》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范曾,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院士,鲁迅长孙周令飞等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本次新书发布会。

表演艺术家濮存昕着长衫朗诵鲁迅的《野草题辞》(多维记者:韦语斯/摄)

范曾致辞时谈了当年绘制鲁迅时的心境和构思,并高度评价了鲁迅的小说成就,称《狂人日记》可以和尼采的《扎拉斯图特拉如是说》等量齐观,前者主人公的反叛精神和对社会的认识与后者表达的精神内核高度一致。

发布会过后,围绕如何正确解读鲁迅,以及鲁迅小说在当下的美学意义和价值等问题,范曾、杨振宁、周令飞和高旭东等人进行了一番讨论。

杨振宁并没有多谈鲁迅,而是追忆了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与范曾相识的往事,讲述当年在画展上偶见范曾画作,叹其有梁楷风骨,后经人介绍两人有短暂交集。80年代,杨振宁与范曾同在南开大学,故而交往增多,建立了友谊。

杨振宁特意提到范曾赠予自己一幅画上的两句诗,是杜甫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深得杨的欣赏,会上杨振宁当场把这两句诗稍加改动转送范曾,诗句改为:“笔墨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称意坎坷,毁誉互搏,两位各自领域的巨擘对此心领神会,台下也喝彩不断。

杨振宁(左二)在论坛上赠语范曾(右二)(多维记者:韦语斯/摄)

说起鲁迅及作品在当下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高旭东表达了自己看法,他认为从上个世纪末到现在的文化潮流都是倾向解构一些东西,包括鲁迅在内的文化名人、英雄烈士都遭到解构,还有学者提出鲁迅有汉奸的嫌疑,但真正的汉奸反而受到追捧,比如胡兰成,比如有汉奸色彩的张爱玲。

所以他主张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应为鲁迅招魂,并认为鲁迅的文坛地位应提升到和易卜生、卡夫卡等人同等的位置。

当下我们要不要读鲁迅,答案是肯定的。但不应因为新书发售就把一个文化名人捧到天上,鲁迅和卡夫卡能否并列视之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并不是一个需要讨论或定性的问题。

阅读鲁迅要讲求方法,需要寻找个体生命与作品的连接点。越是在逆境中阅读鲁迅,越是能感受到其中妙处,而在当今生活顺遂的年轻群体中,阅读鲁迅是很难产生共鸣的,其文辞的犀利、人物白描的卓绝,只能停留在试卷高度。当人生阅历逐渐丰富,经历数段困厄,智识得以增长之后,再去读鲁迅,才能够接近他,也更能接近自己,接近中国社会。

为什么说更能接近自己和中国社会?鲁迅作品虽然描写现代,但指向是过去和未来。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时代面临着和鲁迅当时同样的矛盾,有着和他作品中一样的面孔,只是身份换了,称谓换了而已。所以读鲁迅不是一个过时的行为,而是一个顺应的参照,用过去参照和提醒现在,用现在寄语和打磨未来。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