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极端冷漠反韩民粹背后折射出两个中国 /

极端和冷漠 反韩民粹背后折射出两个中国

反韩中的民粹事件引发巨大争议(图源:Getty/VCG)

日前,据韩媒《中央日报》报道,韩国驻华大使金章洙已向中国发送了请求让乐天玛特恢复营业的公函,称这有助于中韩关系。不过这并不表示韩国主动迟滞部署萨德系统,日前已有装载地质勘探装备的卡车开往星州高尔夫球场。

而与此同时,萨德在中国掀起的反韩浪潮也在持续讨论,尤其是针对乐天集团的民粹举动,中国大陆的舆论场中出现明显争论。

其中的一些声音认为当前反韩民粹中的极端个例不但冲击道德底线,还涉嫌违法,凸显出盲目与非智的国民性;另一些人则认为,在国家利益冲突之时,民意有激烈反弹应属正常,除去违法个例,对自发的民粹行为不宜过多干涉。

两种观点在网络上的交锋蔚为壮观,不过映照在现实中可能是另一番景象。透过反韩民粹在网络空间内外的不同,实际上体现的是存在于精英想象和平民现实之间,中国社会的巨大割裂。

争论中的极端民粹

目前与反韩相关的民粹事件,典型的个例有沈阳女子在乐天超市偷吃偷喝、江苏南通砸车案、绿之韵员工拒下邮轮、网红穆雅斓喊麦抵制乐天等。

其他的群体性行为如民众在部分乐天超市外拉横幅抗议,以及拒购乐天商品等,还有韩星、韩国影视剧、综艺节目等在中国遇冷,出镜率大幅降低。再有则是中国网民在涉及萨德问题上的激烈言论。

这些民粹事件在中国舆论场引发争议,前述针对民粹的观点交锋即多以这些案例作为依据。

不过有评论者表示,事实上如沈阳女子偷吃偷喝等个例事件很难归入民粹行为,已被证实多为炒作之举,或者是与反韩无关的个人纠纷。真正属于民众自发的集体反韩举动,只有那些带有群体特征的行为。

但在网上引发现象级讨论的,也正是这些个例,并反过来使其拥有了某种代表性。评论者指,网络上通常只有舆情,没有事情,在极易生发观念论争的议题面前,就事论事是艰难的,只有情绪化的广泛引申才易在网络上吸引眼球,获得话语权。

这就使得具有引申价值的议题——如民粹,极易在网络上形成自己封闭的舆论场,加之社会精英对于民粹天然厌恶,在他们的加入下,话题更趋激烈和理论化,不过这也常导致讨论脱离现实,走向纯粹意见的输赢。

“平静”的现实

但在网络之外,如果走进中国的现实,或许是另一番情景。

首先同2012年钓鱼岛事件引发的反日浪潮相比,中国民间实际上并没有广泛的反韩实际举动,仍以民众口头的情绪宣泄,和成本低廉的网上攻击为主。而对于乐天集团的制裁及韩国文艺产品遇冷,则或是中国官方鼓励,或是直接主导,民众的自发抵制零星而散碎。

也就是说,在网络上就极端民粹争吵正酣时,现实中却十分“平静”。

现实中的中国民众多对反韩保持理性而冷静的态度(图源:VCG)

一位在北京从事经贸工作的韩国人透露,因工作关系需常年往返中韩两国,经历了中韩关系因萨德问题自好而坏的整个过程。但即便在网络上反韩情绪最为汹涌的时候,该韩国人在中国的正常工作生活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收到不少中国朋友的问候。

他说,当自己在韩国浏览中国网络时,一度心生畏惧不敢来华,但随后就发现现实同想象完全不一样。

上述评论者指出,这种精英想象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割裂实际上对中国是一种伤害,当个人的极端行为总被演绎为民粹的普遍展现,个体的恶劣被当作集体国民性的代表,长期下去就会形成舆论习惯——每有能够涉及中国形象和国民性的恶劣个例出现,就会在短时间内被上升到离奇的高度。进而舆论习惯可能对现实的社会心理造成影响,走向偏激和对立。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