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虎躯一震:黄易与他的中国武侠梦 /

虎躯一震:黄易与他的中国武侠梦

2017年4月5日,知名武侠小说家黄易在香港病逝。消息传来,笔者“虎躯一震”,第一反应竟然并不是为黄易的去世感到哀悼,而是又一部小说"太监"了。

香港武侠小说家黄易(多维新闻网)

此生未完成

发轫于2012年的《日月当空》,是黄易"盛唐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他封笔七年之后重出江湖之作。从"盛唐三部曲"的名字就能看出他的野心,大凡名作家似乎都有三部曲,金庸的"射雕三部曲"、老舍的"激流三部曲"等等。《日月当空》面世时,也曾创造海峡两岸三地同时出版的盛况。

按照黄易的规划,三部曲分别定名《日月当空》、《龙战于野》、《天地明环》,每部18卷。以黄易每月一卷劳模般的写作速度,将于2017年完结。2014年4月《日月当空》18卷完结,2015年10月《龙战于野》18卷完结,2017年4月《天地明环》18卷完结,但故事却并未完结。此前黄易估计将增加几卷,谁能料到三部曲竟以如此方式完结。尽管黄易去世两天后,论坛中放出了第19卷的预告,将于5月4日出版,但从故事的时间线以及伏笔来看,恐怕三部曲终将"此生未完成"。

对于笔者这样一个一旦入"坑",无论怎样都想看到一个结局的人来说,这也将是一个遗憾。李隆基终将成为唐明皇,这是无法更改的历史,那么龙鹰的命运又将如何,他与慈航静斋传人端木菱、魔门玉女宗传人无暇的柏拉图式恋爱又将怎样结局,天师道席遥、静念禅院法明执着的“破碎虚空”是否能实现……

季羡林的"人生三书"其中之一是"不完满才是人生",曹雪芹《红楼梦》80回未完结,被引为经典,反而是高鹗续40回使故事圆满而受人诟病。黄易的不完满,未完结,可能也正是完满吧。

落寞的武侠

笔者对于"三部曲""太监"的话语,虽有些对黄易的不敬,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前中国武侠落寞的现实。

1995年,古龙作品首次在大陆授权出版时——《古龙作品集》(珠海出版社),策划者、现任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教授罗立群曾为该书做序,回顾了中国现代武侠的历史。

在罗立群看来,中国现代武侠小说起源于梁羽生1954年的《龙虎斗京华》。当时正逢香港武术界太极、白鹤两派掌门人在澳门比武,引发社会热议。嗅觉灵敏的时任香港《新晚报》总编辑罗孚,建议同事陈文统(即梁羽生)创作武侠小说。比赛后第三日,《龙虎斗京华》开始在《新晚报》副刊连载,一炮走红。中国现代武侠就此诞生。

1955年,罗孚又邀请另一位《新晚报》同事查良庸(即金庸)在报纸上连载武侠故事,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就此产生。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享誉海内外。长期以来被中国大陆禁止,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武侠,能在大陆解禁,很大程度也与金庸和邓小平的会面不无关系。

整个20世50、60、70年代都可以说是现代武侠的黄金岁月。香港有金庸、梁羽生两大巨擘,以及倪匡等名家,台湾有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古龙四大家以及柳残阳、陈青云、萧逸、云中岳等人,总体而言台湾的作者群体、题材要比香港丰富得多。与此同时,以邵氏为代表的武侠电影的兴起,又将武侠小说推向新的高度。

不过,出于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中国大陆禁止民众看港台"资产阶级"武侠小说,而台湾同样出于意识形态的需要,对于香港金庸等人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武侠也一概禁止。马来西亚华侨、武侠小说作家温瑞安,在台湾读书时就曾因看金庸小说而被扣上通共的帽子入狱,遣返马来西亚。又因马来西亚的反共而不得不到香港发展,最终走上了写武侠小说之路。

1980年代,当中国大陆解禁武侠时,港台的武侠已经大不如前,代表性人物金庸、梁羽生封笔,古龙病逝。大陆迸发出的武侠热、武侠电影热,也因不完善的版权制度,而使利益落入盗版商之手。这才有了,古龙小说80年代流行大陆,但直到1995年才第一次合法授权在大陆出版。

黄易1987年开始入行写武侠小说,可谓赶了一个晚集。35岁的黄易,在生命最美好的时光里,却没能遇上武侠最好的时光。

黄易的突围

面对武侠的落寞,黄易该如何突围?

作为1950年代出生的人,黄易与那些深受传统文化熏陶,乃至私塾启蒙的前辈们相比,传统文化的积淀大为不如。梁羽生的小说每个章节前后都有一小段类似诗词的话,金庸《神雕侠侣》开头引用的欧阳修《蝶恋花》,"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好一派江南秋意,至今令人记忆尤新。

相比台湾前辈武侠作家,大多军旅出身,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对于武术、格斗、战争的理解也非黄易可比。前辈们,对于武术的招式,可以一板一眼,跃然纸上,就像录拳谱、剑经,而这也非黄易可以做到。

然而,黄易有他的优势,作为深受漫画、影视、游戏等影响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于武侠有着自己的理解。黄易的武侠其实已经不能算50年代以来的现代武侠,被称为新武侠更为合适。受“黑洞”理论的影响,黄易的武侠、武术更多的是一种哲学,并不纠结于招式,而在于身心的修炼,以超脱肉体对精神的束缚,达至"破碎虚空",进入另外一个世界。黄易的第一部小说《破碎虚空》由此而来,武侠在黄易手里进化为玄幻。

奠定黄易武侠宗师地位的《寻秦记》,贯穿他"破碎虚空"哲学的同时,这竟是一本穿越小说,中国现代最早的穿越小说。武侠在黄易手里又进化出穿越。玄幻与穿越,正是21世纪初以来中国网络小说最火热的两大题材,黄易可谓开山祖师,为武侠趟出了新路。此外据考证,网络热词"虎躯一震"竟也是黄易发明的,还演化出了"娇躯一震"……,真可谓"潮"。

由《破碎虚空》到《寻秦记》、《覆雨翻云》、《大唐双龙传》再到《边荒传说》,黄易不完满一个个完满。《寻秦记》中黄易受制于不能改变历史,项少龙未能杀死小盘称帝,只能给项少龙安排了一个养子项羽来推翻秦朝。《大唐双龙传》,寇仲、徐子陵也只能为李世民为做嫁衣。到了《边荒传说》,燕飞的两位兄弟拓跋珪、刘裕终于称帝,建立北魏、刘宋,燕飞自己最终也与爱人纪千千、安玉晴"破碎虚空"而去,实现圆满。

金庸将武侠写到《鹿鼎记》,历史与虚构,以假乱真,登峰造极后,毅然封笔。黄易在《边荒传说》圆满后,又重出江湖,说没有野心,没有想法,是没人相信的。出师未捷身先死,"盛唐三部曲"能为新武侠带来什么?能否为新武侠走出低谷趟出新路?需要长时段的检验。

不过,黄易依托真实历史写武侠,难免要为历史所限,束缚手脚。带着镣铐前行,前路极难,也许打破了历史的束缚才能真的突破。

武侠的未来

2000年,台湾武侠小说作家孙晓的《英雄志》出版时,封面曾有这样一句广告词——"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在金庸封笔,古龙、梁羽生、黄易等名家去世,武侠的后大师时代,新武侠的出路在何方?

每一个大师的离世,总能激起中国人的"大师热",反思这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由黄易开拓的玄幻、穿越,与互联网的结合,在21世纪引发一场新武侠的热潮。大陆新武侠标志性刊物《今古传奇·武侠版》一度月发行量高达72万册,笔者也曾从创刊号开始一本不落地收藏。2004年,武侠版还与黄易一起推出"黄易武侠文学特别奖",鼓励新武侠的创作。

时未寒、凤歌、苍月、步非烟、小椴等新作者辈出,台湾武侠作者九把刀的《少林寺第八铜人》、孙晓的《隆庆天下》等都因在武侠版发表而为大陆读者所熟知,最终引入其他作品。可以说当时的《今古传奇·武侠版》是两岸三地新武侠最重要的阵地。

时至今日,曾经每月三期的《武侠版》,已经回归到每月一期。原本的新武侠作者,大多另谋高就,许多书"太监",只有时未寒的《山河》仍在坚持连载,但也从月更变成了季更,甚至中间中段了很长一段时间,命悬一线。

与此同时,网络新武侠却是另一番天地。自中国作家富豪榜出炉以来,网络武侠作者日渐走上前台。网络玄幻小说作者唐家三少,自2014年开始连续三届蝉联网络作家富豪榜,2016年收入高达1.1亿人民币,碾压作家富豪榜第一江南的3300万,而江南实际也是写玄幻的。当然,网络先天的低门槛,一方面可以使作品极大丰富,另一方鱼龙混杂也使好作品出头变得艰难,但全民写作,出好作品、好作者的机会总会高点吧。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武侠情节,这是深植于华人骨子里的——仗剑江湖,锄弱扶强、匡扶正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正如李白的《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中国人的侠义之心没有变,只是阅读习惯变了,由出版物转移到了网络、电子阅读。许多台湾的武侠作者,在出版纸质书的同时几乎同步发行电子书,有的已经完全放弃传统出版,转战电子书,赢得大批拥泵。相比网络的鱼龙混杂,传统出版物转过来的作者,作品质量更有保障。

中国传统武侠小说,因梁羽生、金庸等而现代化兴盛三十年。现代武侠小说,经黄易开拓出玄幻、穿越而兴盛,引发网络小说热潮。无边界的网络为现代武侠提供了最好的舞台,这场戏应该怎样唱?

梦想不死,武侠不死。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