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金融风险濒危时刻 银监会拆弹分秒必争 /

金融风险濒危时刻 银监会拆弹分秒必争

北京时间4月10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份旨在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银行系统性失灵的文件出台后,中国的金融大监管一方面将清理项俊波落马后满目疮痍的战场,另方面则加强稳杠杆并恢复金融监管刚性力度

在郭树清就任银监会主席届满一个月之际,银监会已接连出台了三份监管文件,从先前的整治“三违”(违法、违规、违章)到“三套利”(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银行监管的制度牢笼已大致完备。《风险防控指导意见》出炉后,影子银行处在监管死角的弊病也一并获得改善。

郭树清加速拆除影子银行不定时炸弹(图源:VCG)

影子银行带动虚假繁荣

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实体经济遭遇剧烈冲击。为缓解国内经济紧缩,中国政府制定了金融做大做强的指导方针,通过扩张金融业体量来稀释实体经济所面临的风险。

伴随着央行货币政策出现调整,在四万亿的拉动下,中国金融业体量迅速膨胀;然而,资金供给失衡也导致了资本脱实入虚。随后,资产泡沫、金融套利甚至金融腐败,中国的金融体系出现严重恶化,而主要的根源都归因于“影子银行”蔓延。

所谓“影子银行”并非特定金融机构的指称,而是金融领域内规避监管的概念创新。影子银行的目的在于让金融机构绕开监管部门的限制,不仅杠杆比重获得提高,资金链条也得以延长。由于位处金融监管盲区,影子银行的普及使得金融业的杠杆倍数也随之扩大。

目前在中国,影子银行已渗透到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其中最主要的三种形式: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与民间借贷。诸如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保险公司销售的万能险、P2P等都属于影子银行范畴,覆盖规模之广,所涉及客户数量之多,影子银行规模已到了“大到不能倒”的地步。

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并未就影子银行规模公布具体数字。根据国际信评机构穆迪(Moody)截至2015年底的统计数据推算,中国的影子银行总量恐上看53万亿人民币(约合8万亿美元),占当年度GDP总量的80%。可以说,影子银行已成为当前中国金融体系最大的风险集散地。

银监会接手稳杠杆

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性的货币供需失调在全球范围内吹起了两个巨型泡沫—— 美股泡沫与中国房价泡沫。随着全球流动性转向,当资金流动性出现轻微拥塞现象,影子银行便会率先以挤兑方式进行去杠杆。目前看来,楼市天花板浮现后,如何避免严重踩踏事件成为金融稳杠杆的首要任务。

在中国,即使银监会对于货币宽松所引发的过剩流动性有所警惕,但市场对资金的渴望促使金融机构竞相通过创新手段扩大表外资产。此外,面对市场旺盛的资金需求,金监部门也以权力进行寻租,甚至不乏有监管人员同金融大鳄勾结,以监守自盗的方式鼓励市场加杠杆,这加剧了金融体系失灵的风险。

去年底,面对中国外汇存底不正常流失现象,李克强便将矛头指向了金管部门的“内鬼”。在中共中央对金监部门提高警戒的同时,包括项俊波在内的干部仍旧恣意妄为。去年12月初,面对险资在股市举牌频频的现象,项俊波甚至以鼓励的口吻喊话:“险资举牌越多刘主席越高兴”。这番错估形势的表述铸成了中共重手整顿金监部门的决心。

持平而论,银监会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已初见成效,银行收放款利差正在收窄,影子银行的增速也因此放缓。此外,银监会坚持审慎监管原则也让银行坏账率维持在可控范围内。迄今为止,中国上市银行坏账率仍未突破2%的关卡,同美国的1.8%不相上下。

从自身条件来看,中国面临的金融风险尚属可控,但高风险的影子银行却对市场上的风吹草动异常敏感。如何稳住杠杆,避免在疏散过程中出现踩踏事件成为现阶段金融大监管的主要任务。

早在“三套利”专项整治阶段,银监会已要求银行与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间建立防火墙,不得为各类票据或证券提供担保。这项规定意味着银监会下重手对影子银行展开整顿,避免沉淀资金以各种名头在市场间进行套利交易。

目前看来,随着楼市调控奏效,楼价走势见顶,由资产价格上涨带动的虚假繁荣已到了转折阶段,影子银行爆发挤兑的风险正逐渐攀高。如何让自发性膨胀的影子银行消风,市场都在关注银监会的一举一动。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