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习特会两有四无中美走向好的不确定性 /

习特会“两有四无” 中美走向好的不确定性

刚刚结束不久的中美首脑会晤,让舆论界对中美关系的走向做出各种解读。日前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将习特会总结为“两有四无”,认为中美关系依然任重道远;而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则表示,中国没必要对中美之间的“不确定性”忧心忡忡,这次习特会,中美已经“从不确定性走到了确定性,又走向了一些比较好的不确定性”。

在习特会之前,外界普遍对这次两国元首会晤持悲观态度。而实际上,习特会气氛之好,“明显超出先前广泛的猜想和估计”。时殷弘认为,考虑到特朗普从竞选开始针对中国不友好的言行,和前一段时间“对于中国的威胁”,习特会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习特会的友好气氛大大出乎外界预料(图源:Reuters/VCG)

时殷弘将会晤的具体内容总结为“两有四无”:

所谓“两有”,一是指中美双方同意在今后100天内进行谈判,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做了一点让步”,因为“100天谈判”的方向规定为增加美国对华出口和减少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二是中美确立了四个方面的对话磋商机制,虽然这个内容跟过去的中美战略性对话差不多,有大陆媒体形容为“新瓶装旧酒”,但时殷弘认为“‘新瓶’能不能做出来,多长时间做出来,对于中美两国来说还是一个挑战”。

而“两有四无”的“四无”是指:尽管特朗普“百般威胁和施压”,但中国政府没有同意在多方对朝鲜非常严厉的制裁措施之外,再采取重大的行动;特朗普没有提及,更不要说认可习近平几年来提倡的核心概念“新型大国关系”;特朗普没有像很多人事先猜测、预期的那样,表示美国将继续考虑加入亚投行和认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习近平也没有像外界认为的,提议给美国大量投资来参与美国基础设施建设。

“习特会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中美之间任重道远,两国国内的政治基础不要过高估计。”时殷弘强调,中美关系要真正阻止进一步“走低”,还是要做大量的工作,“我们要争取,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凡是我们争取的,并不是最终都能争取到的”。

郑永年认为这次习特会带来了“较好的不确定性”(图源:Reuters/VCG)

郑永年则对一直以来分析人士所说的“特朗普给中美之间带来巨大不确定因素”提出了不同意见。“为什么中国人不喜欢不确定性?我搞不清楚,不确定性是对于中国有好处的,如果有确定性的话,中美关系只会坏下去。”他表示,特朗普当选的不确定性就是既可以更坏,也可以更好,而这次习特会正是“开启了更好的可能性,阻止了更坏的可能性。”

郑永年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反而可能对中国的外交有好处。“我们太骄傲,朝鲜的问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结果(很多时候)看成美国的问题”,包括美军对叙利亚的导弹袭击,“我觉得对中国是比较好的一个压力”。

“我们只看到特朗普搞贸易保护主义,但在引领全球化的问题上,恰恰会对中国制造一种压力,就是怎么来竞争国际资本。我们现在不仅仅是国际资本流出,民营资本都留不住。以前美国的资本是流出去的,现在美国要资本回流,还要吸引国际社会的优质资本,中国拿什么跟美国来竞争?因此,这些不确定性对于我们是一件好事情。”

对于这次习特会,郑永年的解读是“中国从不确定性到了确定性,又走向了一些比较好的不确定性”。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