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毛泽东的女秘书走了 去世消息竟不可言说 /

毛泽东的机要女秘书走了 去世消息竟不可言说

2017年4月14日,发酵近半个月之后,月初假借专栏作家高瑜之名的爆料——“毛泽东红颜知己、身边的机要秘书谢静宜已去世,终年81岁”得到确认。中国大陆左派网站“中红网”发布消息,称毛泽东机要秘书谢静宜“2017年3月25日凌晨6时零7分,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

谢静宜,官至副部级的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在中国庞大的离退休干部群体中并不怎么出色。1996年出版的《从延安到中南海——中共中央部分机要人员的回忆》一书曾收录她的一篇文章,对于她现在的身份只有短短四个字——“退休干部”,普通到再也不能普通了。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普通人,一则普通的去世消息引发媒体热炒,何在?一个退休干部的去世,权威消息缺失20天,才由一家民间网站“官泄”,何在?因为她是毛泽东身边的人,担任毛泽东机要员长达17年。当代中国,任何人与事只要与毛泽东沾边,就注定会处在风口浪尖,更何况在高瑜的爆料中谢静宜还被扣上一顶“毛泽东红颜知己”的帽子,更添话题与谈资。

谢静宜与毛泽东(图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谢富治的女儿?

对于谢静宜的出身,长期存在她是谢富治女儿的传言。有谢富治这样一位文革红人父亲,再有谢静宜这样一位文革新贵女儿,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与当今的社会现实也很切合。

从官方的简历看,两人籍贯正好都是湖北黄安。1992年由中共党史研究室下辖的中共党史出版社编撰并出版的《历届中共中央委员人名词典》中,谢静宜又恰好在谢富治的后面,很难不让人遐想。

然而到了2001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共第一届至十五届中央委员》时,谢静宜的籍贯已经修正为“河南商丘”。1996年出版的《从延安到中南海——中共中央部分机要人员的回忆》一书中,谢静宜的简介也是“河南人”,并且该文章以第一人称写就,不出自谢静宜之手也应该是谢静宜口述,可信度更高。

而据文革研究者余汝信披露,中共党内存在一个潜规则:“中央机要部门不使用任何高级干部的子女,这是一条铁律。”“试想一下,在中央机要要害部门安插使用高干子弟,该有多少弊端!如何能保证这些人不会将随时可能接触到的、有涉其父辈利益关系的机密外泄?”

古往今来,皇帝身边的近侍从侍卫、伴读到太监几乎都要求良家子弟,到了明朝就连后妃都多选自平民家庭。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亲一色的全是普通工农子弟。谢静宜如果是谢富治女儿,几乎就不可能担任毛泽东的机要员,还是长达17年。

造化弄人

这一小节原本定名“飞黄腾达”,谢静宜文革确实飞黄腾达了,以毛泽东代言人的身份权力远超职务,但今天看来一切都是“造化弄人”。一个普通人被大时代裹挟沉浮,没有谢静宜一定还会有周静宜、李静宜。

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原因,分析的文章很多,说法也很多,达成共识并不容易。但发动文革的结果却是无可置疑的事实,比如一同打江山的老干部被打倒,毛泽东建立起了绝对权威。

老干部被打倒,从中央到地方,尤其是最高层出现的权力真空必然要有人来填,以张春秋为代表的笔杆子,以林彪为代表的老革命,江青、叶群为代表的裙带,以陈永贵为代表的工农兵干部崛起。

然而,以中国古代的政治实践来看,在毛泽东的绝对权威之下,上述新贵除江青外也只能算是外臣,毛泽东身边的人才是内臣。这些毫无背景的“良家子弟”,普通的工农子弟,才是毛泽东最信任的人。正如《海瑞与嘉靖》中杭州织造、太监杨金水所说,官员可以辞职回家,我们这些人没有退路,宫里才是我们家,皇上是我们的天。

作为毛泽东身边的人,包括谢静宜在内的王海容、张玉凤以及汪东兴等人,文革中飞黄腾达。汪东兴作为毛泽东的大秘,官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跻身权力金字塔的最高层。王海容任职外交部,就连周恩来在外交上都得征求她的意见,实际是征求毛的看法。

谢静宜任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市,执掌笔杆子“梁效”。江青在一次会上曾把“梁效”称作她的班子,谢静宜当即予以反驳,“这个班子是毛主席提议建立的,是按毛主席的指示工作的。”江青也不得不马上改口。1975年,江青给毛泽东写信,要求让谢静宜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列席政治局会议,作为接班人培养。毛泽东未采纳上述任职建议,但从此谢静宜实际上参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工作,虽不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却可出席政治局会议。

1976年毛泽东去世后,谢静宜认为江青将成为中共领袖,便发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师生给江青写效忠信。粉碎四人帮前江青最后一次公开活动,就是在谢静宜陪同下前往清华大学团河农村视察。

时任清华大学党委第一书记刘冰在《风雨岁月》中这样写道:在随员的搀扶下,江青和谢静宜分别骑上高头大马,在随员簇拥中漫步。这时的江青踌躇满志,认为最高权力已是囊中物。她在马背上环顾簇拥她的男人,信口开河道:“在生产力中,女的是最基本的。”“在氏族社会,是女的当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将来管理国家的还是女同志。”“女的也能当皇帝,到了共产主义也有女皇。”

几天后,两人沦为阶下囚。1983年审判四人帮余党时,谢静宜“因坦白认罪较好,被免予起诉”,成为“退休干部”。

绕不过的毛泽东

谢静宜的去世之所以敏感在于毛泽东,谈谢静宜绕不过毛泽东,热炒谢静宜也不过是为了谈毛泽东,谈毛泽东则是各有用心了。

谢静宜退休后,闲暇之余,出版《在毛主席身边》、《毛主席给予我们的教育、理解和关怀》、《跟随毛主席在外地视察》、《在外地视察的毛主席》等文章歌颂毛泽东,她说她“感到有责任和义务把它写出来,留给历史”。

曾担任毛泽东保健医生的李志绥,在美国出版了《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披露了毛泽东不为人知的私生活。杨继绳的《墓碑》,披露了毛泽东主导下的大跃进造成的残事现实。《炎黄春秋》刊发过许多揭露毛泽东文革权斗的文章。他们也认为,他们有责任和义务把历史写出来。

网上曾有一篇热文,名为《毛泽东的罪恶和身份》,列举了“毛泽东对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犯下了十项大罪”。文末的喜欢与不喜欢的之比为451对426,几乎是势均力敌,可以见出对于毛泽东的争议之大,问题之复杂。

而中国官方,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盖棺定论,毛泽东总体上"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以来,对于毛泽东大多闭口不谈,或者说是所谓的“不争论”,与毛泽东相关的一切都成为禁忌。

在谢静宜去世20天后,中国官方沉默20天后,假借高瑜之名保留近半个月后,左派网站“中红网”确认谢静宜去世。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