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一季度经济开红门 L型筑底回升? /

中国一季度经济开红门 L型筑底回升?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6.9%,优于早先预期的6.8%。随着开年经济形势出现好转,中国的经济形势已同步出现增长动能,这也为完成全年发展预期目标打下了扎实基础。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当前民间投资意愿低落之际,中国政府积极通过财政扩张政策来为中国经济托底。从刚公布的数据来看,民间投资增长率虽上看7.7%,较去年度年均增长率8.8%进一步下滑。可以看出,作为中国经济走势的领先指标,民间投资仍旧意愿尚未出现显著提升。在中国政府积极扩张财政支出情况下,第一季度增长率虽有所回升,但要说中国经济已进入触底反弹阶段仍为时过早。

中国经济第一季出现触底回温迹象(图源:Reuters/VCG)

官热民冷的景气回温

3月2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1至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其中两项数据表现引发市场关注:首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首次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大关;其次,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增长逾一倍以上。

从数据来看,在中国政府积极推动过剩产业去产能下,包括钢铁、煤炭在内的过剩产能纷纷转亏为盈,作为过剩产能的煤炭业巨头中国神华甚至出现了227亿(约合33.4亿美元)人民币的巨额盈余。

在中国政府积极扩大财政支出为经济“兜底”之际,包括上游原材料、基建等行业纷纷出现巨额利润。然而,中游的电气、电力以及下游的铁路、船舶业利润虽止跌回升,但由于比较基期较低,运输业的利润尚未恢复到合理水平。在当前经济触底反弹之际,国有企业的业绩增长虽然为中国经济的不振起到支撑作用,但作为领先指标的民间预期表现则不如国企表现来得强势。

从数据看来,中国央行已持续缩紧对房地产行业授信额度,房地产业也完成了为经济托底的“重责大任”。作为房地产触底后的领跑者,中国政府正持续通过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需求端的控制。在PPP、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加持下,中国的经济虽出现回温迹象,但行业利润差过大,包括食品、制药等劳动密集型下游产业仍处在等待景气回温。

投资与消费能否维持循环成关键

在政府积极扩大财政支出情况下,中国经济出现触底回温态势,但在中国经济转型换挡之际,如何让消费取代投资,释放经济增长潜能才是中国经济是否真正回稳的关键依据。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存在着重投资、轻消费的失衡现象。截至2016年底,中国全社会储蓄率高居全球首位,中国居民储蓄率超过GDP总量的50%。储蓄率过高意味着社会上出现“投资无门”的情况。

面对需求持续疲软,企业、政府将账面余额趴在账户上晒利息,这也给虚拟经济提供了巨大的融资资金存量。随着中国经济经历了一轮由放贷拉动的库兹涅兹经济周期,资产效应引发的泡沫经济已引发中共中央高度警惕,如何抑制资产泡沫成为2017年度中共中央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

然而,在消费、投资流动性失衡状态未解情况下,单纯的财政扩张政策能否拉动消费上涨仍有待观察。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涨7.0%,虽微幅跑赢经济增长率,但在产业上游景气独好,中小游产业传导效率低落情况下,如何推动全社会景气回温,而非只是停留在库存回补引发的短期景气循环才是中国经济能否找到支撑力度的关键。

生活服务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