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政治资源新概念?反腐剧道破玄机 /

政治资源新概念?反腐剧道破玄机

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近期在中国保持收视率第一,虽然剧集中的地名、人名都系虚构,但其对官场政治生态的反映被指相对真实。该剧的成功不仅有赖于剧情与表演,更得益于编剧们在个案基础上表现了更关键的官场要素,比如“政治资源”这个类似剧集甚少提及的概念。

提到政治资源时,《人民的名义》对得起“大尺度反腐剧”称号,借剧中人高育良之口道破天机:“你说的政治资源,不就是指政治靠山么?”

人脉资源有两面

电视剧引发热议,中国官媒也进行跟进。新华社文章直接点出“后台”一词,痛批小圈子“政治资源”是政治生态中的污泥浊水。连中纪委披露的落马官员“忏悔书”中,都有过半“老虎”自陈祸起“交友不慎”。可见“政治资源”这一说法确实切中官场问题。

毋庸讳言,中共官员腐败“拉帮结派”一度罄竹难书。前政法委书记周永康的“政法帮”、前中办主任令计划为代表的“山西帮”,再加上“石油帮”、“秘书帮”……“团团伙伙”皆曾被点名曝光。

得益于官员选拔机制,“人身依附”在某些地区、领域一度僭越其他“政治资源”,促成“塌方式腐败”,令民众“对官员的感觉就是无官不贪”。在《人民的名义》中,京州市市委书记李达康甚至为避免被指拉帮结派,刻意不推荐提拔前搭档易学习。

虽然杜绝了任人唯亲,但李达康此举却也不免矫枉过正、草木皆兵。与他形成对比的是,汉东省省委书记沙瑞金在考察时结识易学习,与他建立人脉关系并向省委推荐,让这位优秀的官员没有被埋没。

热播剧《人民的名义》提到诸多中共官场真实现象(图源:VCG)

可见人脉资源并非天然等同于徇私枉法,任人唯亲,被理解为政治资源的全部也不足为奇。人脉既可为下级晋升提供正当渠道,也可为上级提供选拔人才的窗口,方便现实中任人唯才、任人唯德的“沙瑞金”伯乐相马,发掘更多“易学习”。

官员能力与站位

《人民的名义》中的京州市公安局局长赵东来曾引用企业家马云所言“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对中共官员而言,将抱负定位为不被揭发检举,显然是政治无力的表现。稍有自信的官员都会在一届届人事大潮中寻求晋升机会。

“资源”本是经济学中的概念,其在政治领域中的含义更加抽象,连“站位”都可被视作资源。例如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在中共“讲政治”大局下敏锐跟进风向,积极响应“国家大事”,甚至成为“核心”概念代言人,把自己与迟钝者区分开来,将“站位”纳入自己的政治资源。

然而,仅靠喊“核心”显然不足以成就他的脱颖而出。对于很多中下层官员,结识“汉东省一把手”也并非必然事件,仅靠人脉不足以从茫茫官海脱颖而出。更遑论现时中国官场还有其特殊之处,除了人脉、站位,政治资源种类繁多,年龄、履历、籍贯、岗位等诸多因素都是影响政治生命的重要条件。

面对复杂的人事变量,归根结底需要对官员价值进行科学的评判。在这样的需求下,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一种统计概念,一度成为重要考核标准,甚至是一些官员自我考核的唯一标准。其被“奉为神明”,既显示官场中人亟需稳定、明确的评比标杆,也说明官员们渴望将政治生涯主导权操之在己,通过自身能力争取资源。

政治资源是争取成果、影响他人的手段,官员的事业离不开对它的获取、维持、扩大。然而官场圈子文化已然被严厉否定;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也强调不应“简单以GDP论英雄”。“十九大”后再靠结党营私或GDP造假升官,难度将不可与过往同日而语。

对有抱负的官员而言,带动绿色经济、肃清地方腐败、应对突发事件、提高政治站位、治理环境问题等等多种能力,势将成更珍贵的政治资源。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