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迷一样的存在 中国海航集团遭媒体聚焦 /

迷一样的存在 中国海航集团遭媒体聚焦

航空起家、神秘扩张、旋风收购,讳莫如深的“海航工会”,疑问重重的“慈航基金会”……中国大陆企业集团海航集团近日成为中国媒体的“宠儿”,包括大陆财经类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综合性媒体《新京报》等,均在日前发布长篇报道,深挖海航集团复杂的股权结构,大手笔的资本运作、海外并购,以及背后所涉及的神秘掌舵人。

更为罕见的是,上述两家媒体的长篇报道,在短时间内获得广泛关注后,相关文章便无法访问。

被聚焦的海航集团

海航集团,是以中国一家航空公司——海南航空起家综合性企业集团。自2015年首度上榜《财富》世界500强之后,2016年再次以营业收入295.6亿美元坐稳世界500强,排名较上年上升111名,位列第353位。

海航集团官网3月23日发布的新闻显示,2016年集团收入破6,000亿元(人民币,下同,1元人民币约合0.1452 美元),总资产规模逾1万亿元,其中境外资产占比超过30%,约合433亿美元。

中国海航集团近日被媒体广泛聚焦(图源:VCG)

公开资料显示,海航集团成立于1993年,注册资本只有1亿元,起初只是一间传统的航空企业,业务更集中于海南岛。短短20多年间,已变成一家富可敌国的综合型企业,其国际化的战略更三度入选哈佛大学商业案例。

目前,海航集团旗下分为6大业务,涉及航空、实业、旅游、资本投资、物流及生态科技。据《新京报》报道,海航系11家上市公司目前总市值达2,546亿元,2016年营业收入共计1,253亿元。

《新京报》报道称,自2017年年初以来,海航至少参与了12宗并购交易案,包括洽购瑞士机场零售商Dufry、美国商业杂志《福布斯》以及德国国有银行HSH Nordbank的一定数量的股份。

此外,海航还收购了德意志银行4.7%的股份,以及以7.75亿美元收购嘉能可石油产品存储业务51%的股份。

海航较近的一次收购发生在本月初。4月9日,海航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海航实业发布公告称,拟以13.99亿新加坡元(约合10.05亿美元)收购新加坡物流公司CWT全部股份。

神秘的幕后掌舵人

海航集团规模虽大,但由于没有上市,幕后大股东是谁、是否国企,原来一直不为人知,其背后控制者“海航工会”,亦非由职工持股所成立。

2015年11月,海航系旗下7家上市公司同时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和实控人发生变更,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简称慈航基金会)成为海航集团实际控制人。

根据公开资料,慈航基金会是由海航集团发起,于2010年10月8日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原始资金为人民币2,000万元,全部由海航集团捐赠。

简言之,海航集团是谁的,至今仍然是一个谜。《金融时报》2011年的一篇报道便以“opaque”﹙看不透﹚来形容海航集团。这也被媒体广泛聚焦。

《新京报》报道,与海航股权结构复杂、隐秘不同,海航在管理上的掌控机构——董事局成员较为高调。

以64岁的董事局主席陈峰为例,他热衷于参加社会活动。根据海航官网介绍,陈锋曾被授予“海南十大功勋企业家”、“2005中国最佳商业领袖”、“亚洲最佳商业领袖”等荣誉称号。

除了创始元老之外,海航董事局中不乏年轻一代。《新京报》报道称,现任海航集团董事局董事、海航科技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为童甫,其生于1982年6月生,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15年获得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截至目前,《新京报》题为《海航“迷雾”》的长篇报道已在网站删除,《21世纪经济报道》的相关文章也已无法访问。不过,其他网站的转载内容依然有“漏网之鱼”。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