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泰国名牌竟是中国货泰国人都看不下去 /

这些泰国名牌竟是中国货?泰国人都看不下去

如果你打算出国旅游,那么还是得送你那句“小心同胞”的告诫。最新的案例,就发生在中国“家门口”的泰国。

“中国女导游在泰国半路甩下同胞。”这是泰国《星暹日报》5月3日的报道。

▲泰国《星暹日报》报道图

“老乡坑老乡,两眼泪汪汪?”除了中国“黑导游”事件,日前泰媒还爆出了“中国黑心商人在泰国造假泛滥”等乱象。

虽然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泰国取代韩国,成为了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出境游目的地国家。然而在泰国旅游市场上,专门“挖坑给中国游客跳”的“幺蛾子”并不少。

而以泰媒最新披露的报道为例,其中尤为令人尴尬的是,那些想方设法“坑”中国游客的人,自己也都是中国籍。

勒索未果后,中国“黑导游”甩下同胞

泰国《星暹日报》详细披露了日前这起“甩团”事件的经过:

原来,事发于5月2日傍晚,一名中国籍女导游在带团的返程途中提出收取附加费用,每人1800元,声称是准备用于购买游览项目、观看表演等。不过,22名游客拒绝了她的要求,并表示早在中国时,就已交清了所有费用。

遭到拒绝后,该中国籍女导游索性以“大巴故障”为由吩咐司机停车,继而弃车逃走,只留下了不会说中文的泰国导游和司机,且他们对游客要入住的酒店等信息一无所知。

▲“被甩”的中国游客团(图片源自《星暹日报》)

人生地不熟、呼天不应叫地不灵的中国游客,只能打电话向中国驻普吉领事馆求助。经过了漫长的周折后,他们直到第二天凌晨4时才得以被安顿,住进了普吉的某酒店。

至5月4日,涉事女导游被警察逮捕,不过她否认了自己“导游”身份,谎称只是泰国导游的朋友。

▲涉事女导游落网(图片源自《星暹日报》)

消息传至国内,“黑导游”的中国籍身份,像一根刺扎进了网友心里——

中国“黑导游”甩团事件并非第一次发生。去年6月,泰国媒体也曾广泛报道了38名中国游客的类似遭遇,当时,涉事者也是一名没有导游证的中国籍“导游”。

泰媒吐槽:“中国商人‘做烂’了泰国货!”

“伤害”中国游客的不只是“黑导游”同胞,还有一些在泰国的中国商家。

据微信公众号“泰国头条新闻”日前披露,近期有中国部分商家和代购,以卖泰国商品的名义,实际贩卖中国商品来欺骗“自己人”。他们出售的“泰国名产”,很可能连泰国人自己都没听说过……

泰媒表示,有些中国人把在中国生产制造的商品说成是质量好的泰国货,自己做中间人在网络上高价卖给中国人,从中谋取利益。这些商品小到足贴、驱蚊药、牛奶,大到高价格的乳胶枕,真真假假,良莠不齐。

▲随意搜索国内购物网站,即可显示出各种自称来自泰国的商品,让人难辨真假。

比如,有的足贴和“童颜神器乳霜”等商品一度非常受中国游客欢迎,被说成是可以排毒解湿、缓解头痛、提高睡眠质量的神药、可以返老还童的神乳霜,等等。但其实,它们很多都是在中国生产的假货,里面添加了化学物品,并不是真正从泰国商家进口的真货。

尤其是受中国人追捧的能改善健康的乳胶枕,被很多中国游客当作礼物送人。殊不知,这其中有的乳胶枕被说成是“泰国最好的牌子”,但却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中国生产的假货。不过,因为消费者并不知情,所以依然畅销,卖得红红火火。

▲某购物网站上的一款“泰国乳胶枕”销量惊人。

更令国人“受伤”的是,竟还有中国人参与专门的“培训班”来“教授”如何向中国游客兜售假货。

就在前不久,泰国特别警务警察、旅游警察和军方4月23日突击检查了曼谷翁通郎区某酒店,查扣正在会议室参与导游和产品销售培训会的60名泰国人和78名外籍人士,其中就包括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缅甸和韩国的人员。

泰国警方还在行动中查获了一批针对中国游客的违法产品样品,它们大多是一些乳胶枕头、咖啡、化妆品等,没有合法认证标志,也无具体厂家名称和地址。

一手准备着“三无旅游产品”,一手培训“黑导游”。说得严重一点,泰国警方这次打掉的是一个专门坑中国游客的“产业链”。

“坑同胞”现象为何屡禁不止?

“是时候整治‘自己人玩自己人’的旅游乱象了。”微博上,有中国网友为此呼吁道。他的话立即引发了网友共鸣——

“坑自己同胞,这在泰国确实很普遍。”曾在曼谷担任导游工作的中国人阿宝向参考消息网-锐参考补充道,据她了解,一些中国人经营的购物店里,有些商品其实是东莞生产、成本不过几十元,但贴着泰国商标,售价高达几百元(人民币)。

“还有热卖的蛇药,其实跟蛇没任何关系,就是草药,但很多人吃了有效并多次托人买,其实它的成本也就不到100元,不过两年前在购物店的售价已1000元。”阿宝介绍说。

她表示,中国“黑导游”和“黑心商品”之所以在泰国“泛滥成灾”,与泰国旅游中的“低价团”现象密切相关。

▲在泰国曼谷卧佛寺游览拍照的中国游客

泰国的“零团费”旅游操作模式已存在了20余年。这主要指:游客在所在国旅行社缴纳低于旅游成本价的团费,抵泰后当地地接社把他们带入一系列旅行社指定的购物店,并向其兜售自费项目,以游客额外的消费填补少交的团费。

从去年8月开始,泰国政府大力出手整治“零团费”旅游乱象。当时,泰国旅游警察联合多个执法部门严惩了中国“零团费”旅行团的操纵者——OA运输集团及其旗下的皇家珠宝、皇家蛇药、皇家旅游餐厅、曼谷皮具中心,查处了该网络流动资产超过100亿铢(约合20亿元人民币)。

“但是除了OA集团,还是会有其他商家钻检查空子。他们虽然也是中国人,但往往在泰国经营数十年,在政界、警界都有照应,所以屡禁无效。”阿宝说。

此外,打击“零团费”被认为会在短期内对泰国旅游经济“有伤害”。据媒体报道,泰国国家旅游局驻中国成都办事处去年9月时曾表示,一些中国省市赴泰旅游人数比以往下降了30%。在一些泰国当地的旅游人士看来,这可能会影响整顿措施的实施效果。

“去年有段时间我的导游朋友们都回家了,不让带团,但现在又都回来了。”阿宝告诉参考消息网-锐参考,“好像‘低价团’春风吹又生了。”(编辑/芮思客)

文内部分信息源自泰国《星暹日报》、“泰国头条新闻”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