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一带一路泰国遇阻 幕后细节曝光 /

一带一路泰国遇阻 幕后细节曝光

2017年5月4日,北京“一带一路”峰会前夕,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作为“一带一路”更广泛计划的一部分,中国主导的湄公河河道疏浚计划遇阻,再遭泰国民众抗议。“泰国这些反对声浪凸显出中国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计划所面对的一些严峻挑战。”

各国达成一致的湄公河航线拓展计划,为何受到抵制抗议的是中国?

2016年3月2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海南三亚国际会议中心主持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会前越南副总理范平明、老挝总理通邢、泰国总理巴育、李克强、柬埔寨首相洪森、缅甸副总统赛茂康合影(图源:新华社)

湄公河疏浚计划遇阻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向南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注入南海,绵延四千余公里,是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最为重要的国际河流。

长期以来,湄公河航运扮演着沟通沿线各国交通大动脉的角色。中国与老挝间的湄公河航线,曾因2011年的“湄公河大劫案”而广为人知。然而,由于激流、险滩的存在,湄公河只能分段通航,能够通航的上游中老航线也只能通行300吨级船只,国际交通大动脉、水运廉价的优势并未完全发挥。

作为“一带一路”更广泛计划的一部分,湄公河疏浚刻不容缓,先期计划将“湄公河变成一条能够容纳500吨驳船的航道,以使货物能够从中国云南省直接运送到老挝的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市”。由中国出资的河道勘察工作已获得缅甸、老挝、泰国批准。

然而,就在中国勘察队进驻湄公河开展工作时,却遭遇泰国示威者的抗议,以致中国工程人员夜间也只能到湄公河老挝一侧过夜。反对该计划的莱清孔保护小组主席尼维特说:“这项计划将会导致湄公河死亡,会对湄公河造成无法逆转的破坏。”在湄公河实施石滩爆破清理行动,不但会破坏鱼类栖息地及扰乱迁徙鸟类的活动,更会导致水流量增加,从而侵蚀河边农田。

对于民间组织的抗议,今年1月初,泰国总理巴育(Prayut Chan-o-cha)曾质问“为何单方面抵制中国,湄公河又不是泰国独有的!”并且巴育也曾向媒体强调,湄公河疏浚工程是流域间各国达成的共识,不是任何国家的单方面行动。据泰国曼谷中文报纸《星暹日报》报道,泰国港务厅副厅长宋猜4月15日也曾表示,除了中国爆破清理礁石外,泰国方面也会挖开河岸,拓展航线,不能单方面针对中国。

各国达成一致的湄公河航线拓展计划,为何受到抵制抗议的是中国?

为何是中国

中国投资项目在中国周边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受到抵制、抗议,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据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2014年4月柬埔寨专题分析统计,从2007年到2013年中国在柬埔寨先后有中国在柬埔寨第一个水电站——甘寨水电站、天津优联集团地产旅游项目、鄂尔多斯集团金边万谷湖房地产开发、中海油石油勘探项目、中国国电集团柴阿润水电站等项目遭到当地民众的抗议、请愿。在缅甸,中缅石油管线项目、中缅密松大坝工程、中缅合资莱比塘铜矿、中缅高速铁路计划等也都遭到当地民众抗议,或中止,或暂停,或进展缓慢。

为何明显有益于当地经济发展的中国投资项目屡次受到当地民众的抵制、抗议?中国企业通常也会按照国际惯例,向当地文化、教育、公益事业捐资、捐物,为何结果却大不相同?

一方面,中国企业可能确实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比如将中国国内的不良习气带到国外,官商勾结、贪污腐败,自以为有钱看不起当地人等等。另一方面,这些事件的背后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大多是由非政府组织(NGO)牵头,而这些NGO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欧美西方的影子。

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主办的《国际先驱导报》,2015年曾刊文谈及日本、美国的NGO,从一个侧面可以管窥西方NGO在中国周边的影响。“从上世纪90年代前后起,日本政府逐渐意识到NGO的特殊作用,开始动用公共资金予以扶持,几十年来创设多种援助机制。”据日本国际合作民间组织中心秘书长定松荣一披露,“在一些政府没精力处理或不好出面的‘重点战略项目’上,‘NGO会代劳,并获得政府的重点资金支持’”,年均投入资金70亿日元(约合6,160万美元)。

该文尤其指出,“相比欧美国家,日本NGO主要集中于中国周边地区。大部分NGO深入当地经济、社会等领域,对改善、塑造日本的形象起到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安倍政府上台以来,也借助NGO的力量拉拢东南亚、南亚国家,这种‘笼络人心’的战略考量,也意在服务于外交大局。”

日本这种政策效果之一,即是曾经侵略缅甸的日军战死者陵园维修一新,并有专人看守,而曾经出兵帮助缅甸抵抗日本侵略的中国远征军陵园,不但破败不堪,甚至还被破坏,维修都被刁难。

而美国的NGO,虽大多隐藏其政府背景,但其行动目标却与政府“不谋而合”。“在美国,不少NGO实质上带有浓厚的‘政府特性’,有些甚至直接为政府的外交政策服务。最典型的就是一批以‘民主输出’为己任的NGO。”

在以佛教为国教的缅甸,缅北克钦、克伦、那家人等少数民族却主要信奉基督教,这与西方宗教组织一直以来的渗透不无关系。目前控制克钦邦的克钦独立军,就源于二战时期美国扶持的101克钦族突击队。而中国在缅投资项目被抗议最多的正是克钦邦。

服务于遏制中国的战略,经过几十年的深耕,布局于中国周边的西方背景NGO,诱导当地民众抗议中国投资项目也就不难理解了。

以彼之道 还施彼身

湄公河疏浚计划遇阻,民间的抗议与泰国政府的表态,也折射出中国现行外交政策的缺陷——重官方、轻民间,重上层、轻底层。当前中国大陆对香港、台湾的政策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

孟子曰:“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诚然,与各国当权派、上层既得利益阶层打交道无非利益二字,要比与民间、下层简单、容易、立竿见影。然而,当这些国家公民社会发展起来,中国反而成为民众反对威权统治、既得利益阶层的牺牲品。当地民众之所以能被NGO组织起来抗议中国投资项目,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此,在他们眼里中国就是威权统治者、既得利益者压迫他们的“帮凶”。

化解之道,也很简单,民间与官方、上层与下层并重的均衡外交,“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西方NGO能够深耕当地数十年,建立起友好关系,中国的NGO同样也可以,一年不成两年,两年不成五年、十年……。推而广之,当中国的NGO走向世界,深耕细作,中国形象将被中心型塑。

中国的崛起,不仅是硬实力的崛起,也应该是软实力的崛起。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