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21人空降破纪录 多人封疆“修成正果” /

21人空降破纪录 多人封疆“修成正果”

截至北京时间5月11日,随着陕西省党代会闭幕,中国已有18个省份完成地方党委换届,一些新的人事特征开始显现出来。

其中,省委副书记及以上级别——省委副书记、省长、省委书记群体中,具有“空降”经历的官员已占据不低比例。

所谓“空降”,指的是中国政坛央地交流的一种方式,即官员在拥有中共党中央直属部门或国务院工作经历后,赴地方任职,属于常见的政坛履职形式。

空降官员“全景”

从今年4月到6月,在中共十九大前召开的地方省份党代会进入最后一轮,加上2016年10月底至2017年2月之间召开党代会的14个省区,目前已有18个省份的党代会闭幕,选举出新一届的省委常委成员。

18个省份分别为黑龙江、辽宁、河北、江苏、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湖南、贵州、广西、新疆、西藏、云南、海南、陕西。

上述省份的省委副书记及以上级别官员共有57位——一般情况下每个省份为一正二副,一位省委书记两位省委副书记,不过西藏和新疆较为特殊,均有四名党委副书记,而江苏现只有一名省委副书记,故为57人。

近期中国各省份相继召开地方党代会(图源:VCG)

梳理资料发现,其中已有21人具有“空降”经历,占到整体人数的三分之一强。

其中海南省委副书记沈晓明曾担任教育部副部长,李军有文化部和中办调研室的工作经验;贵州副书记孙志刚曾任卫计委副主任;辽宁省委副书记陈求发曾任工信部副部长;云南省委书记陈豪曾任中国总工会副主席;福建省委书记尤权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副书记倪岳峰曾任中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

河北省委副书记许勤有中国国家计委、发改委经验,李干杰曾任环保部副部长;广西省委书记彭清华曾任香港中联办主任,副书记侯建国曾任科技部副部长;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曾任工信部副部长,副书记胡和平曾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江苏省委副书记吴政隆曾在机械工业部任职;湖南省委副书记许达哲为航天系统出身,曾任工信部副部长;江西省委书记鹿心社曾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副书记姚增科曾是中央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山西省委副书记黄晓薇同样曾任中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曾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安徽省委副书记李国英曾任水利部副部长,信长星曾任人社部副部长。

多名空降官员进阶正省部级(图源:VCG)

多人“修成正果”

从副省部级到正省部级,被视为中国官员仕途上的关键一步,能否实现这一跨越,将是政坛道路的重要节点。

目前在21位“空降”官员中,已有13人“修成正果”——担任省长或省委书记,进阶正省部级。

分别为海南省长沈晓明、贵州省长孙志刚、辽宁省长陈求发、云南省委书记陈豪、福建省委书记尤权、河北省长许勤、广西省委书记彭清华、湖南省长许达哲、江西省委书记鹿心社、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安徽省长李国英、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陕西省长胡和平。

其中沈晓明、许勤、李国英、胡和平均为“60后”官员;陈求发、许达哲都属航天系统出身,被认为是近年来风头正劲的航天系官员的典型代表。

因何受青睐

中国政坛的人事调整一般有三种方式:本地升迁、异地调任和央地交流。

这三种方式各有长处。近年来在中国的高级别官员群体中,后两种形式开始出现的越来越多,并且常常相互交织。如此前几番省部级官员调动中,异地调任就居多,而那些异地调任的官员,又有不少为央地交流的“空降”官员。

有评论人士表示,多领域的工作经验可能是这些“空降”官员受到重用的一个主要原因,既可在本人擅长领域推动主政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或治理,也可加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联系。

例如航天系统出身的官员近年来多赴地方省份主政,有分析即指当前中国将创新经济视为发展新方向,对尖端技术及相关产业较为了解的官员自然具有优势。此外央地交流也有助于打破地方固化的利益结构,利于加强央地联系,推动改革。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