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共将向"穆黑"亮剑? 俞正声宁夏释信号 /

中共将向“穆黑”亮剑? 俞正声宁夏释信号

近日,中国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离京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就民族宗教工作进行调研。俞正声指,“要深刻认识网上涉民族宗教问题言论处置引导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和舆论氛围”。

观察人士表示,俞正声所说的“网上涉民族宗教问题言论”,应该是指一种所谓“穆黑”现象。目前对“穆黑”一词尚无一致定义,大体是指舆论中对有关伊斯兰宗教和民族的言行问题的批评。

有观察人士表示,俞正声此番在宁夏就“网上涉民族宗教问题言论”发表看法,是中国高层首次对目前舆论场中有关民族和宗教话题的激烈争论作出表态。这可能标志着,中国网络舆论管理者或公安执法机构将出手整治这一现象。

稍早前,《经济学人》、BBC等西方媒体报道批评“中国羞辱穆斯林”。2016年10月,《纽约时报》也有文章指称中国人染上“伊斯兰恐惧症”。

《纽约时报》文章表示,“如今,稍微浏览中国的社交媒体,就可发现针对穆斯林的仇恨言辞已蔚然成风,‘绿教’、‘绿绿’成为常见的侮辱性称呼,带有嘲讽性的‘这很清真’句式与丑化穆斯林的表情图时常可见,这激起了穆斯林强烈的不满情绪。”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也曾有类似的署名为阿拉伯语副教授丁隆的文章指称,“‘穆黑’言论破坏民族团结”,首次公开提出“穆黑”一词,并解释为网络和社交媒体上持有反伊斯兰论调者的自称。

这些西方媒体都聚焦于中国国内批评泛清真化现象、宗教极端主义、一些回族或维吾尔族人去中国化言行的舆论。事实上,后者对此也有比较强烈的反击,但这些报道普遍忽略了这一点。

俞正声(右二)在宁夏调研民族及宗教工作(图源:新华社)

总之,中国舆论场中出现了有关民族、宗教的争论,而且双方用语都比较激烈。对于“穆黑”一词的解释,双方也有针锋相对的观点。与《环球时报》丁隆文章对立的观点则认为,“穆黑”是批评清真泛化、宗教极端、民族分化等问题的人被对方所戴的“帽子”,是一种贬称而不是自称。

一些观点认为,宗教极端和民族分裂势力是中国社会长期对立的左右两派都不支持,甚至是相当排斥的做法。对有神论的批评,能够提高普通民众对官方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的支持度。而且遏制“三股势力”也需要民间社会的广泛支持。

这些是中共“默许”舆论场中出现这次争论的三个重要原因。当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近年来在中国社会更广泛的蔓延,已经危及中国社会安全和稳定。

俞正声是中国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主管新疆和西藏工作,并分管台湾事务。民族与宗教工作也主要由其负责。全国政协的九个专门委员会中,就有一个全国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新华社所报道的此次俞正声有关的讲话的完整表述是,“要深刻认识做好网上涉民族宗教问题言论处置引导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扩大正确民族宗教政策的声音,加强对重点网络平台的管理,及时回应网上热点舆情问题,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控引导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线上处置和线下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和舆论氛围”。

分析人士认为,俞正声所说“要深刻认识做好网上涉民族宗教问题言论处置引导工作的重要性”,是对目前中国社会和舆论中有关民族和宗教争论的官方正式回应,既说明了执政者对问题的重视,也反映了其背后事态和决策的重要性。

而俞正声所说的“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和舆论氛围”的说法,则可能导致官方执法和管理机构对“涉民族宗教问题”言论的压制甚至是禁止。当然,其“亮剑”对象也可能主要是过激言论。不过,在此次争论中,反对“三股势力”蔓延、揭示民族宗教深层矛盾的一方处于主动位置,这一方可能会承受更大的压力。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