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终结编外用人:中国下届政府的难题? /

终结编外用人:中国下届政府的难题?

本届中国政府宣布,正在努力消除一个不平等的现象——“在事业单位存在‘用工双轨制’的情况下,普遍存在同工不同酬”。

近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报道称,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社部)正在“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这意味着,高校、公立医院的雇员还将继续保持着“编制内和编制外”区别,不过,本届中国政府承诺,将会“研究解决编外用人问题政策思路”。

“事业单位”是指中国大陆对国家公务员体系之外的,也由纳税人缴纳的财政收入供养的社会组织,大都由政府出资建立的。

分析指,面对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雇员“同工不同酬”现象,中国中央政府不再沉默的初衷是,李克强承诺要“用法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而留给本届中央政府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中国事业单位改革问题被指所剩时间不多(图源:VCG)

面对“事业单位”关联最大的两个领域——教育和医疗,目前中国政府只能采取相当保守的策略,而将真正意义的改革——终结“编制内和编制外”用人的区别,或将无奈地留给了下届政府。

被默认的“同工不同酬”

在“事业单位”工作的雇员,虽然是非公务员体系,由于是中国政府出资支付薪水,并且所在的行业可能是“垄断性”的,所以他们的很多福利待遇和隐形收入甚至比公务员还高。

不过,“事业单位”的雇员中,被指一直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中国政府一直承认这个现象的存在,却也一直在“默许”着。

本届中国政府总理李克强称,“改革不仅会触动利益,而且要触动灵魂”。虽然李克强把中国大陆面对的复杂问题用简单的方式表达出了本质,不过,在触动灵魂之前,总会先触动利益的——事业单位的“用工双轨制”已经无法在本届中央政府任期内消除了。

“用工双轨制”,对应的是“编制”的概念——在相同工作职位上,有编制的,在利益上能够得到政府给予的保障,而没有编制的,很可能无法获得平等的报酬和福利——“同工不同酬”。

陆媒称,在事业单位,编外员工和编制内员工相比,收入差距是一方面,还难以享受到编制内员工完整的福利待遇,如落户口、评职称等,得不到平等的机会。

中国大陆事业单位的同工不同酬是一个相对而言的“内部矛盾”。在中国社会的阶层中,事业单位的雇员虽然不可能与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但依然是“国家承诺给予利益保障的群体”,这与农民、工人、私营企业、自由职业等群体相比,已经很有安全感了。

分析指,事业单位中内部雇员间存在的不公平也正在成为中国社会“不稳定因素”。在教师和公立医院医疗人员的群体中,关切自身利益的“维权意识”正在被唤醒,“编制外员工”无法忍受不公正的待遇时,他们只能寻求政府的帮助,而“体制的弊端”也成为中国社会抵挡一切被激化了的问题的盾牌。

下一届政府的难题

本届中国政府承诺的事业单位改革显然遇到了“瓶颈”,无论出于怎样的考量,事业单位涵盖的高校、公立医院并没有被纳入“更进一步地实施改革”的范围内。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员在2016年1月就曾透露,“将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这意味着,两个领域的改革并不会有更明确的时间表。

李克强曾表示改革要触动利益和灵魂(图源:新华社)

陆媒报道,目前北京高校针对编外人员普遍采取“备案制管理”,即如果一所高校有800个编内人员,500个编外人员,那就需要备案1300个职工岗位,并以此为基础做财务预算。

据称,对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也将推行编制备案制,不过,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官员称,“除了养老,在编内和编外人员的待遇执行现有的政策以外,在晋升职称、薪酬水平、学术地位等其他方面要努力做到同岗同薪同待遇。”

分析称,中国政府只是在现有的人员收入标准上,制定了消除高校、公立医院中“同工不同酬”现象基本政策框架——“努力做到”,实际上是没有给出“完全的保障”承诺,无论如何,对事业单位更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全消除雇员间的不平等的现象,只能留到下届政府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