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期许国民党彻底改革 重回执政之路 /

期许国民党彻底改革 重回执政之路

国民党主席选举选在“5·20”揭晓,跟蔡英文总统就职周年选在同一天,可以想见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想与民进党互别苗头的意念有多么强烈,这场号称国民历史上最激烈的党主席选战,六位资深政坛资深陷入混战,最后由台湾前副总统吴敦义以超过52%得票率、14万4408票当选国民党下一任党主席,国民党的未来终于翻开崭新的一页。

这次国民党主席选举是党员直选党主席以来,首次有多达六位候选人竞逐,包括前副总统吴敦义、现任党主席洪秀柱、前台北市长郝龙斌,前副主席詹启贤、前立委潘维刚、台北农产运销公司总经理韩国瑜等。人数虽然多,但有些候选人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真正想选的并非党主席,而是借此机会练练兵,打打知名度,为真正要问鼎的立委宝座暖暖身。不管目的为何,六强争霸还是让原本关注度不高的国民党主席选举多了许多话题与知名度,间接炒热这场半数台湾人无感的选举。

但对国民党支持者来说,如今却是关乎国民党生死的重要时刻,纵然党主席选举过程中曾经出现争议:“黑道入党”、“人头党员”、“新进党员名册外泄”等事件,厮杀激烈的程度,看的出候选人势在必得的决心,投票结果也显示支持者在最后出现倒向最被看好者的“西瓜效应”:为了国民党好,不一定选最喜欢的人,而是最有可能重振国民党的人。

吴敦义行政与选举经历丰富,支持者期盼他能带领国民党重返执政(图源:中央社)

国民党支持者内部矛盾不少,光是对两岸问题就有各种不同的想法,但新任党主席吴敦义无疑是最大公约数,以能说善道、口才便给纵横政坛。他出身基层,选举经验丰富,原本只是报社记者,却能从台北市议员开始参选,一路问鼎南投县长、高雄市长、立法委员、行政院长到副总统,地方到中央经历完整,对于连续输掉几次选举与中央执政权的国民党来说,新任党主席必须将要带领国民党,找回昔日光彩与荣耀重返执政,吴敦义熟悉地方与中央,选举经验丰富,对国民党来说的确是一时之选,所要面对的挑战更是史上最艰钜。

抛弃官僚化思考 找回与台湾社会的连结

过去国民党奉行保守主义,统治阶层多为菁英,强调意识形态,但是这一套早已跟现今社会格格不入,新的公民与社会价值强调人权、多元文化、本土意识,国民党仍未发现世界正在改变,还是以“道德菁英主义”出发,以道德角度强调法治与社会秩序,简化台湾近期复杂的政经情况,认为是民粹主义与道德沦丧,无视于自身的官僚文化正与社会进步价值渐行渐远。

其实国民党的价值观,原本就具有保守主义与菁英主义倾向,强调秩序与道德,任何破坏秩序与违反道德的均被认为是恶,面对改变的反应能力弱,因此在快速变化的世代里极为格格不入。面对连续几次选举大输,总耽溺于失去政权的自怨自艾里不可自拔,缺乏自我反省能力。然而,民主政治就是靠一张一张的选票支撑政权,背离民心的结果就是下台,说穿了,国民党当家太久,对于曾经拥有过的支持视为理所当然,不知道今夕是何夕。

一直活在璀璨光荣的过去并不能让国民党变得更强大,新任党主席必须要重新找到与台湾社会的连结,才能带领党浴火重生。国民党真正要感叹的,不只是执政县市跟国会席次变少,而是为什么政策主张得不到支持,甚至重新定义这个党。过去“反攻大陆”那一套早就不能用了,面对这个网络当家、变化快速的时代,国民党要怎么改变?要为什么族群服务、中间偏左还是偏右、保守还是开放、站在劳方还是资方、讨好谁离弃谁?

国民党内的“酱缸文化”却让大家不愿意说清楚、讲明白,讲究表面和谐与礼貌,但逃避正式的政策辩论,爱用党内耳语以及匿名的媒体放话,使得国民党的政治路线更加模糊,选民们难以抉择。政治第一件事情,分清楚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这次党主席选举,候选人动不动就说要打倒民进党,但敌人真的是民进党,抑或民进党只是面对失败的借口?国民党现在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时代在改变,国民党得与时具进,不能只想把主张模糊化来换取选票最大化,反倒弄巧成拙。国民党必须把政治主张与路线说清楚,与其他政党的主张差异在哪里?否则选票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时代在进步 国民党不能原地踏步

上到台湾年轻人最爱的网络论坛PTT网站上逛逛,就会发现国民党在这里被年轻人骂的体无完肤,如果要票选年轻人最讨厌的政党,国民党恐怕很难不成为第一名,从当年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了党抛头颅洒热血沦落至今天的地步,令人感叹国民党这间“百年老店”要重新再造之必要。

国民党党员结构偏向高龄,这次国民党党主席选举候选人除了一位59岁之外,其他五位都是60岁以上,难怪。还有候选人政见是当选之后,一半以上的党务一级主管将会由45岁以下人士担任,借以表示要让国民党年轻化。问题是,45岁怎么算是年轻?英国前首相卡麦隆在2005年竞选保守党党魁时只有39岁,刚当选法国总统的马克洪也只有39岁,国民党落后程度不言可喻。

不只在思想上显得老态龙钟,国民党其政策也很少想到年轻人,最显著的例子就是马政府时代,劳委会与教育部共同推出大学生起薪台币2万2千元薪资的“大专毕业生职场实习方案”(俗称22K),从此被企业引以为标准,造成年轻人贫穷化问题。

国民党过去与资本家关系密切,但面临社会改变,应该把劳资政策路线说清楚(图源:中央社)

国民党近期遭遇的“转型正义”、“党产”、“去蒋”、“年金改革”等议题都站在年轻人的对立面,但本次党主席选举有候选人的反应竟然是:“当初不该把‘知识青年党部’(知青党部)废除、更不该退出大学校园,因此要尽快恢复知青党部,让大学师生都成为国民党优秀党员”,明显违背政党退出校园的主流。面对其他党主席候选人的支持者来抗议时,某位候选人的太太还认为“党内选举为什么要抗议对方,国民党这些优秀的年轻人,应该去应付民进党,怎么拿来对付应该各自努力的党内选举。”显示出国民党内一言堂的心态,也是改革一大阻力。

如果真的认为“国民党部退出校园,所以才留不到年轻人的心”,这不只是可笑,根本就是可悲,更证明国民党真的完全不知道年轻人想些什么。知青党部存废从来都不是重点,台湾年轻人早就不再迷信权威、而是希望一切公开透明,根据事实来讨论进而全民参与,看看“太阳花学运”,国民党难道真的一点教训都没有学到?国民党让年轻人失望,看不到未来,就算在校园里有再多的知青党部,也不会有学生来参加。

每次一到选举,候选人就会标榜重视年轻人,各政党皆然。国民党的党务组织里有青工会,前总统马英九当党主席时还创设青年团,只是这些团体总是扮演装饰花瓶的角色,至于被推到台面上选举的年轻人,毫无意外一定是“哥哥爸爸真伟大”的政二代,因为没有显赫家世背景,没有人帮忙说项沟通,将会连党内初选都无法通过,更别提真正进入选举时需要的庞大资金与组织动员。

国民党的中常会、党代表大会上永远都是老人占据发言时间,年轻人偶尔发个声,只被当作“青年参与”的样板。德高望重的领导阶层永远认为年轻人不懂、需要栽培磨练,“乖乖听话就好不要吵”。因为过去的经历,变成了老一辈无法摆脱的沉重包袱。年轻人稍有不同声音,老一辈就会群起攻之,认为年轻人不懂。只是如果倚老卖老有用,国民党也不会是今天的样子。新任党主席不妨问问党内的年轻人:到底“党产”、“去蒋”这类的议题比较重要,还是国民党未来怎么走比较重要?相信会给党主席不同的答案。世界一直在往前走,国民党别再继续原地踏步了。

想重新执政 先扮演好在野党角色

失去执政权的国民党,就连当在野党也当不好。新政府推出的8年8千8百亿“前瞻基础建设计划”特别预算案,国民党批评此计划有在地方县市绑桩之嫌,立法院连续几天上演全武行戏码,国民党立委表达全力反对的方式,不是推出更好的法案版本,而是花招百出的拿出汽笛、唢呐、圣经、金刚经等道具表演敲锣打鼓,这还不够,进而在议场洒面粉、泼水、打架,弄的朝野立委不分蓝绿个个都狼狈不堪,成为国际笑话。外界批评声浪不断,国民党立委深感委屈,“过去民进党也是这样,为什么国民党不可以”。

国民党立委强力抵制民进党“前瞻计划”一反“中道理性”的定位,吃力不讨好(多维记者:何豪毅/摄)

问题是,过去民进党因为在国会打架被冠上“暴力党”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么多年来都洗刷不掉,国民党变成在野党之后竟要萧规曹随,为什么不能学学西方国家用更文明的方式,例如冗长发言或冗长辩论的方式来表达抗议?就连没有地方执政县市的国会小党“时代力量”都提出新方案,仍有六个执政县市版图、身为国会最大在野党的国民党却只要求退回,以闹场的方式博版面,无限期抵制审查会与院会,前瞻计划初审还是过关,难堪的究竟是谁?国民党的政党定位是“中道、理性”,还是要取代“暴力党”?国民党抗争的战略与战术都有很大的检讨空间。

民进党其实很清楚,国民党在2016年总统大选的失败,不是来自于民进党有多么强大,而是国民党太弱,而只要国民党继续委靡,不能面对问题、彻底改革,民进党继续执政的可能性就一直存在,这么简单的逻辑,大选挫败至今已经过了整整一年,国民党必须冷静想清楚。新任党主席吴敦义除了让国民党告别过去的沉重包袱之外,更要带领支持者重振往日雄风,打赢2018甚至是2020年的选举,重新拿回执政权,只是国民党如果不能痛定思痛,彻底进行改革,重新赢回民心,重新执政之路只怕更加崎岖难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