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沈志华:中国对朝政策在邓时代已调整 /

沈志华:中国对朝政策在邓时代已调整

朝鲜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执意进行导弹试射活动,令半岛局势持续升温。中朝关系将何去何从?

近日朝鲜再次试射导弹,继续讹诈升级半岛危机,和平与战争似乎在一念之间。中国,这个被外界普遍认为是“朝鲜的大哥”的国家,似乎也束手无策。中朝之间的“血盟”关系还存在吗?

事实上在朝鲜战争后,中朝关系并非一成不变,期间也存在着起起伏伏。而了解了这些变化,似乎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目前朝鲜为何不再听他“大哥”中国的现状。多维新闻就此采访了中国研究冷战史,尤其是研究朝鲜战争的权威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的沈志华教授。在沈志华看来,中朝关系始终不断起伏,中国在邓时代就已经调整了对朝政策。

多维:作为研究朝鲜的专家和历史学家,从历史的角度,如何理解当下的朝鲜问题?

沈志华:现在朝鲜半岛的局势比较复杂,甚至可以用诡异形容。因为影响半岛局势的因素非常多,对朝鲜的政策,有各种说法。但归纳后,所有的对策无非两种:一种是从保护朝鲜的立场出发,同意它拥核;另一种则是坚决不允许拥核。假如朝鲜坚决不放弃拥核,就不排除不使用武力。问题和对策的前提是什么?我认为是判断朝鲜是不是你的朋友,或者说朝鲜是否拿你当朋友。

多维:你在大连讲座时称,如果从朋友和敌人的角度讲,朝鲜是中国潜在的敌人。这样的结论,是基于怎么样的史料佐证?

沈志华:从历史上讲,中朝关系是起伏变化的。虽然国内的档案有些欠缺,但目前国外开放的档案大体上可以将这个问题说清楚。中朝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走向?趋势是什么?从新中国成立到冷战结束之前大概可以分三个大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0-1957年,这一阶段中朝关系非常紧张。一般认为,中国出兵朝鲜应该是缔造中朝友谊,其实不然。当时虽然没有签同盟条约,但中朝同盟是建立的,因为两国有共同的敌人和利益。只是这个同盟并不稳定,并且充满了分歧和矛盾。

彭德怀在朝鲜战场前线指挥作战(图源:VCG)

朝鲜战争期间,中朝在几个重大问题上都是有分歧的。例如军队指挥权问题,中国要求中朝联军由中国人统一指挥,金日成不干;铁路管理权问题,彭德怀要求战时军管,金日成也不同意,认为铁路代表国家主权;1952年战俘问题,毛泽东坚决反对;1951年南下战略问题,打下汉城之后,是继续南下还是停止休整,彭德怀在攻下汉城后宣布全军停止进攻,待命休整。在这些问题中,最终都是斯大林拍板支持中国的意见,朝鲜被迫接受中国的意见。于是,朝鲜内心非常不满,非常憋屈。

所以朝鲜战争结束后至1956年,中朝关系非常冷淡,互不来往。中国大使两年内不到任,大使馆中没有大使,朝鲜干部也从来没到过中国大使馆。朝鲜战争给中国人留下的印象和给朝鲜人留下的印象完全不一样。朝鲜领导人认为,没有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人在搞鬼,他们不想让我们统一,他们害怕我们统一。朝鲜的战争展览馆中没有一张中国人的照片,也没有一句讲中国人抗美援朝的话,朝鲜老百姓认为战争就是自己打下的,也是这么被教育的。

就这样到1956年,中朝间爆发了严重的冲突。因为当时金日成在党内有整治的需要,打击和排挤反对派干部,特别是延安派干部。甚至提出以后朝鲜问题直接找联合国谈,抛开中国。毛泽东对此非常不满,曾打算用驻朝的40万志愿军去制衡金日成,但由于苏联不配合和支持,毛泽东遂将驻军全部撤出,把朝鲜完整的留给金日成。

志愿军全部撤出后,造成两个结果。第一,中朝关系突然升温。可以说,金日成在朝鲜立足是斯大林的功劳,但真正建立起金家王朝,是毛泽东的功劳。第二,金日成借此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建立了独裁统治。中朝之间的关系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第二个阶段,1958年-1976年。毛泽东和金日成缔造的中朝间的友谊和同盟关系很快发生变化。因为同盟建立不久的1960年,中苏开始分裂,于是中朝关系发生了起伏变化。一共有两次起伏。

第一次在1960年,赫鲁晓夫拉拢金日成。金日成其实并不愿意中苏分裂,因为中苏两国之前都援助朝鲜,现在分裂后,朝鲜跟谁都不对,怕得罪另一方。当时赫鲁晓夫把毛泽东背后说金日成坏话的记录都告诉了金日成。大概在1960年下半年,金日成对中国非常不满。

不过毛泽东很快又把金日成拉了回来。怎么拉呢?无非是给钱给人给领土。1961年,中国大量边民外逃,中国不管不理。朝鲜正在搞“千里马”运动,正好缺劳动力。1962年,朝鲜提出要天池和长白山,中国也答应。另一方面,苏联也有问题,它开始与美国搞缓和政策,而这与朝鲜的外交政策产生冲突·。

但到1965年下半年,中朝关系又不行了。当时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改变政策,开始对美强硬,并立刻给朝鲜提供了中国给不起的先进的潜水艇和导弹。于是金日成立刻倒了过去。再加上中国开始搞文化大革命,极左风潮骂金日成,金日成当然不满意。

邓小平与金日成会谈(图源:Getty/VCG)

于是文革的前期,大概从1965年下半年至1969年,中朝关系又降到低谷,一直到珍宝岛事件。珍宝岛事件时,中国很紧张,所需需要稳定住朝鲜。朝鲜更害怕两个大国在自己周边打,于是需要继续恢复与中国的关系。从1970年-1976年间,中朝又进入平稳发展的友好合作阶段。

所以毛时代,中朝关系是起伏变换的。这其中又有什么特征呢?第一是不稳定。第二是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第三,毛泽东没把朝鲜当外人。毛泽东一方面有中央王朝的观念,一方面也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革命理念,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而两者间又有某种联系。

多维:这样也就到了中朝关系的第三个阶段。

沈志华:可以说中朝关系的破裂,在邓时期实现,但在毛时期就出现了裂痕。其中有两个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中美缓和。这一点违背了朝鲜的利益。第二个问题,中国不革命了。原来金日成认为北京是世界革命的中心,毛泽东是世界革命的领袖。但你现在与美国 “手拉手、肩并肩”,并且还阻止我革命,不允许打韩国。特别是1971年到1973年进入联合国后,中国与很多国家建交,而这些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而此前都是革命的对象。所以毛泽东去世后,金日成才会认为,世界革命的中心已经转移到平壤,金日成主义就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他要举起世界革命的大旗。

于是在外交和意识形态领域,中朝间在毛泽东时期裂痕已出现。事实上毛泽东晚年很纠葛,他并不愿意放下革命。等到毛泽东去世后,邓小平改革开放,把中朝间隐含的各种矛盾全都暴露出来。邓小平说话很明白:“二战后跟着美国的都富了,跟着苏联的都穷了。所以我们要走美国的道路。”邓小平非常实际。另外经济领域中国搞市场经济,不能再像之前“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

第三,在政治层面上中韩建交。90年代时,戈尔巴乔夫先与韩国建交。1992年8月中韩宣布建交,1993年3月,朝鲜宣布退出和不扩散条约。

因此,朝鲜在半岛危机问题上是有针对韩美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是,朝鲜已经不拿中国当朋友,甚至认为中国是背叛者。在共产党的字典中,背叛者往往更可恨更危险。

问题在于,邓小平做了这些事儿,却没有在党内说清楚,即中国要调整对朝政策。这有可能是邓小平不愿意两线作战,有策略的考虑。当然,这是我的推测。但无论如何,随着冷战的结束,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改变,中朝关系的性质在客观上、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一点,应该看清楚。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