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美国人天天喝的冰水竟然能害死中国人? /

美国人天天喝的冰水,竟然能害死中国人?

喝冰水对身体究竟有没有害处?

大多数中国人都对喝冰水有很大顾虑,尤其是家长,通常视冰水为洪水猛兽:

为什么有的小孩一吃冰激凌就发烧呢?

有个六岁孩子吃冷饮肠胃破了!大出血!

有个亲戚,搬家特别累特别热,从冰箱里拿了一瓶冰镇饮料,喝下去猝死了....

而在美国,喝冰水被视为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家长也不会像中国父母那般叮嘱孩子。

有人认为中国人对冰水的过度反应是源于中医的误导,中医认为吃生冷食物或喝冷水,容易导致胃寒。

“以前水卫生条件差,饮用水被致病菌污染,直接饮用后容易出现急性胃肠炎,导致腹泻、腹痛、呕吐等问题。古人不了解病原微生物,就可能把感染导致的急性胃肠炎症状误认为是‘肠胃受寒’引起的。”

因而他们认为这种过度反应不仅是落后的,也是愚昧的。最近类似批评中国人避讳冰水的观点屡见不鲜。

但同时也有人认为由于东西方人口体质差异的原因,中国人就是不适合喝冰水。

中国人对冰水的恐惧过度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后一种观点是否也有其道理?

下面是旅居纽约的专栏作家荣筱箐分享的看法和经历,并不代表西洋君的观点哦。

亲爱的读者您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欢迎您给我们留言。

冯小刚的《不见不散》有个场景,说的是国内的一个旅行团到了洛杉矶,由葛优饰演的二混子当导游负责接待。那段对话是这样的:

中国客:“怎么回事啊,这美国旅馆还不如国内招待所呢,开水都没有。”

导游:“不光这家旅馆,美国所有的旅馆都没开水,还没牙刷呢。”

中国客:“不可能,美国都是二十四小时热水。”

导游:“你真傻还是假傻啊,那是洗澡水。美国就这条件,你们克服克服吧。”

中国客:“克服不了,我们就是想喝杯热茶,又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真没想到,怪事。”

导游:“这有什么想不到的呀,来美国应该做好吃苦的精神准备呀,享福别出来啊。”

《不见不散》剧照

这是1998年的电影,那时候来美国旅游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天方夜谭,国内来的团大多还是花着公费的政府官员,中国人对美国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想象上,中国电影在国际上也还上不了台面,就像葛优在这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什么第七代,第八代都没人看,在洛杉矶就别提咱那电影。”

十年今昔翻天覆地,如今每年来美国旅游的中国游客达到了300万,很多“出来”的中国人根本不用再吃苦,在洛杉矶中国资本已经快买下了好莱坞。但,有一点却没变:美国的旅馆和饭馆大多仍然没有开水。只不过如今没有开水喝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大概已经算不上是“吃苦”,反而是传统中国人对喝热水、吃热饭的严苛讲究成了国际化了的中国人眼中的箭靶。

最近网上对这事儿的讨论还搬出了中医遗毒这顶大帽子,说既然西方人可以喝冰水,中国人就没什么喝不得的,坚持热吃热喝、把冰水凉牛奶当洪水猛兽只不过是被中医吓出来的心理病。

我不懂中医,但我是个吃货。我一直觉得一个民族在吃喝上的传统习惯更多是跟其生存环境和民族性格有关。生存环境主要是食材上的客观限制,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比如在北方平原长大的人,几个月不吃炸酱面就觉得人生索然无味,而在海边长大的人整天吃烙饼卷大葱怕也是难以下咽。

民族性格提供的更多是饮食的内涵,比如直肠子的美国人典型的饮食就是三下五除二就能搞定的快餐和沙拉,中、法这样心思缜密的人群,做菜的花样也是九曲回肠;又比如历史厚重的国家,似乎都产生了像腌菜、火腿、发霉的奶酪和臭豆腐这样在年深日久的岁月里升华出来小食。而美国这样历史只限于现当代的国家,就只能生出严格的食品过期检验机制来。

典型的西餐

这当然都是我的胡思乱想,完全没有科学根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饮食习惯一旦养成,几乎就成了一个人终生都赖不掉的标识。任你走遍天涯海角,变得自己都不认识自己,肚子一饿立刻就会显原型,就像叫花鸡必能招来洪七公。

有一次我在纽约的家里招待国内到访的朋友,想着朋友是接受过著名EMBA项目培训的土豪,也特意学过西式餐桌礼仪,就煮了几道偏西式口味的菜,黄油、蘑菇、橄榄酱、起司、红酒、蜡烛全都恰到好处,没想到此君吃了几口,咂咂嘴给出了一句三字评语:“外国味。”

上次去柬埔寨的暹粒,发现城里居然有一家上等的法式餐厅,我原以为应该顾客聊聊,谁知到了才庆幸自己之前有预定座位:餐厅坐得满满当当,一水儿法国客,好像全暹粒的法国人都来了这里吃饭。

不过饮食习惯千奇百怪,中国人喝热水的习惯却很独特,因为它并不只是基于先入为主的习惯,而更扯上了健康和甚至民族自尊心的问题,这一来事儿就大了。那到底中国人能不能像外国人一样五冬六夏的敞开了喝冰水呢?这其实说白了是饮食习惯的形成除了文化和地域因素之外,到底跟体质有没有关系的问题。

不同族裔的体质差异在美国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美国文化强调人人平等,发展至今天这种平等在很多领域已经被矫枉过正的等同于个体无差别,比如强调男人能干的活女人也能干,白人能干的活黑人也能干,任何人都能做任何事,但凡有机会不均等的情况,大都被归结为是体制不公。比如纽约市消防局一直因为少数族裔比例偏低被指歧视,比如亚裔消防员只占全局的1.3%,这个数字让当局脸上无光,今年开始大力招收亚裔,至于身形瘦小的亚裔跟别的族裔比是不是适合干这行就没人管了。

但只要抛开政治正确的紧箍咒,很容易就能看到,不同种族的体质差异绝对是存在的,比如奥运赛事上,爆发力强的黑人常常能在田径项目上夺冠,小巧灵活的中国人在兵乓球和跳水项目上几乎无人能及。

奥运会百米赛道(决赛)

这种体质上的差异在饮食上的表现其实也很明显,比如东亚一些地区90%以上的人对乳糖过敏,只能喝不含乳糖的牛奶,而英国人中这一比例只有5-15%。再比如,很多美国餐馆都标出自己的食物里不含面筋(gluten

free),这是因为白人里每133个人里就有一人会一吃含面筋的粮食就上吐下泻,轻度面筋过敏的比例更高达三十分之一,而亚裔里每236个人才有一个有这种情况。

关于体质与冷暖之间的关系,我倒没见过相关的数据和研究,就只能分享点个人经验了。我和老公分属不同族裔和不同国籍,我穿秋裤的时候他只需要穿短裤,我盖被子的时候他只需要盖被单,我喝完冷的接着吃热的一定会胃痛,他怎么冷热搭配都没反应。

我不能肯定的说这种温度上的差异是怎么形成的,不过他是吃牛肉和奶酪长大的,我呢?小时候吃的最多的好像就都是冬储大白菜。

已经有很多研究发现长期生活在美国的亚裔因为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体质和易发疾病都会发生变化,这似乎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美国长大的二代华人可以像西方人一样喝冰水,而他们的爷爷奶奶就不行。或者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也不再像老一代那样惧怕冰水—毕竟,越来越接近西方的高热量饮食已经使减肥在中国也成了热门话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17-05-31 22:21
    您已点过赞
    让我这个当过工程师又当过护士的人也来掺合两句吧. 人体生来本应具有自我调节功适应环境的功能的. 否则我们就无法适应一年四季. 我同意文中所提的看法,中国人喝热水,一是由于古时水源的卫生程度问题造成喝冷水拉稀肠胃炎等疾病,二是由于爱喝茶的习惯养成爱喝热的. 加上中医的几千年的误导,导致中国人推崇喝热水. 人把自己的身体局限于很小的范围内,久而久之,身体就会失去调节能力了。说人种的体质区别,移二代多数吃的还是中国饭菜,但他们就能喝冷的,不冷的不喝..能说是人种的问题吗?到底还是观念误导.
    . 我年轻时候生小孩,对婴儿的常识一点都不懂. 都听老人的. 在南方十月下旬,其实天还很暖,我把小孩捂的严严实实的,捂得小孩发疹. 其实婴幼儿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相当强. 我们捂得太厉害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那能力..我认为,娇生惯养,让身体失去适应能力. 中国人娇生惯养小孩太严重了
    西方人,多数体格都比亚洲人肥壮,总热量比小个人多. 他们脂肪层也厚些. 脂肪层能起到很强的保温作用。他们的新陈代谢率也高. 我们人体,在天气变凉时,如果不加衣服,会自动提高代谢率保持体温. 我先生,十四五度就穿短袖..露出来的手都是热呼呼的. 他说他年轻时开长途车,累了停在路边睡觉,不盖被子,睡到冷了就醒. 跟文中提到的情况一样. 他睡觉基本不盖被子. 这都是练出来的. 我穿着长袖,毛衣加外套,我的手还是冰冷的. 我们吃的是一样的食物。
    本人理解:中医,有些很奇妙。但很多,误导人。中医,似乎越古越好,总是用某某某几千年的古方为证。证明一种药物的功效,都是以古方古书为证,几乎没有新的独到的分析解释验证. 一些概念绕来绕去还是不知所云,比如“湿气”这个概念的解释近乎荒唐.

    这是个大话题,一时半会也说不清. 就说这几点吧。如果你反对,请拿出反对的理由来。请不要砸砖!谢谢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