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大国“气候”博弈 谁是最大赢家? /

大国“气候”博弈 谁是最大赢家?

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1日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然而中欧明确表态坚定支持《巴黎协定》。在共同遏阻全球暖化趋势已成国际共识的情况下,特朗普此举无异于站在了国际社会的对立面。

其实,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到《巴黎协定》,美国、欧洲和中国等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一直在相互博弈。某种程度上,气候谈判也体现出了国际权力的转移路线,但谁最终会在这场马拉松式博弈中成为赢家呢?

特朗普6月1日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图源:新华社)

从《公约》到《京都议定书》,国际权力从美国手中转移到日本

《公约》是在冷战后通过的,此时的美国正处于综合国力巅峰,无论经济军事等硬实力还是话语权等软实力,世界范围内全无敌手。此时正值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这也正是拥有雄厚软实力的美国展现全球领导力的良机。

《公约》明确发达国家应承担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义务以及承认发展中国家有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优先需要。可以说,该公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美国的意志,其时的美国并不介意他国搭便车,也不认为对美国不公平。

因为当时克林顿(Bill Clinton)执政下的美国正经历着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繁荣,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和国库盈余5590亿美元。再加上克林顿本人对全球变暖的积极态度,在《公约》义务上吃点亏,如九牛一毛不足道哉。

此时的中国尽管市场经济潜力已被挖掘,但整体实力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相去甚远,对全球气候议题没有影响力。与此同时,日本在经受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本无力在气候问题上发声。显然,美国基本上主导了气候谈判。

然而时过境迁,由于莱文斯基丑闻和弹劾案,克林顿心力憔悴,其任期的最后一年,科技泡沫已经开始破裂,对于气候谈判不上心了。日本经济在千禧之年之际开始复苏,雄心再起。缔结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不少日本人和舆论以此为荣即是证明。

相比日本支持态度,美国政府强烈反对该协议,认为京都议定书会把财富以“全球社会主义”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2001年,布什(George Walker Bush)政府以“发展中国家不承担义务”为由,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这也说明国际权力正从美国手中转向日本。毕竟此时日本经济仅次于美国。

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发表讲话(图源:新华社)

《哥本哈根协议》到《巴黎协定》,中国或将掌控能源的未来

《哥本哈根协议》是一篇仅有1400多字的简短文件,其中对于具体细节及目标的叙述均十分有限,是一个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其地位和法律影响力尚不清楚。但在这次空前混乱的气候会议上,美国试图重新掌握主导权。

据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的回忆录《艰难抉择》透露,当时由于不满美国执意要求中国的减排工作接受国际检查,中国与印度、巴西和南非举行秘密会议。奥巴马(Barack Obama)强行闯入四国首脑会议可见一斑。

最终《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中国的作用被视为举足轻重。至此,中国在全球气候谈判上掌握了发言权。气候议题等全球性问题终究还是要靠经济实力说话,中国经济能力正扮演决定性角色。

如果说缔结《巴黎协定》体现了中美在气候谈判上平起平坐的地位,那么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意味着中美角色反转,中国或将掌握未来气候议题的主导权。

包括美国、中国和欧盟等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对遏制全球变暖有共识。但出于战略和经济利益考虑,各方在各自承担的减排责任上分歧明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承担合理责任长期博弈。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气候谈判迟迟不能达成可行性共识的情况下,大国的“气候”博弈最终恐怕没有大赢家,只有输家,因为全球气候是一个整体系统,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