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邓小平:争取活到1997年去香港 /

邓小平:争取活到1997年去香港

1990年1月18日,邓小平会见李嘉诚时说,争取活到1997年,到香港自己的土地走一走,看一看。本文摘自《总设计师邓小平》,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邓小平与李嘉诚的会晤(图源:VCG)

1997年7月1日,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同胞从此真正成为这块土地上的主人。香港的发展也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香港回归,普天同庆。但为了香港回归殚精竭虑的邓小平,却没有看到这一天。131天前,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被称为"东方明珠"的香港,邓小平早年曾到过五次,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他对殖民地的耻辱没齿难忘,他最大的愿望是活到1997年,作为主人踏上香港的土地,亲眼看到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0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香港知名人士李嘉诚时说:我自己争取活到1997年,我活到1997年,就是要在中国收回香港之后,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

邓小平带着深深的遗憾,带着对香港的无限眷恋走了。1997年7月1日他的夫人卓琳来到香港,出席了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完成了邓小平的遗愿。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中国有香港问题、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邓小平说:"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被运用来解决香港问题。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三个部分,原属广东省宝安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60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再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

随着1997年的日益临近,英国方面不断试探中国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1979年3月,香港第25任总督麦里浩来到中国,从3月24日至28日,他先后与习仲勋、杨尚昆等多位中国官员见面,按照英国政府的旨意,提出1997年以后,英国希望继续租让香港。28日晚,邓小平会见了总督麦理浩。会谈中,邓小平郑重阐述了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立场和态度:我们历来认为,香港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但香港又有它的特殊地位。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问题本身不能讨论。但可以肯定一点即使到了1997年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也会尊重香港的特殊地位。

在本世纪和下世纪初相当长的时期内,香港还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我们搞我们的社会主义。

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来到中国。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撒切尔夫人。

邓小平对撒切尔夫人说: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中国在主权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邓小平表示,如果不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谈到保持香港的繁荣问题,邓小平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持。当撒切尔夫人表示如果香港不能保持繁荣,会对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带来影响时,邓小平说,影响不能说没有,但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建设,这个估计不正确。如果中国把四化建设能否实现放在香港是否繁荣上,那么这个决策本身就是不正确的。

撒切尔夫人说,"如果中国宣布收回香港,将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邓小平坚定地表示,中国政府在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如果在15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如果说宣布要收回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作出决策。这次会谈,为中英解决香港问题定了基调。此后,中英两国政府开始通过外交途径就解决香港问题进行商谈。

关于在香港驻军问题是中英谈判中争论最大的问题,邓小平特别强调,中国有权在香港驻军。1984年5月25日,邓小平会见港澳记者时说,你们去登一条消息,中国政府在香港要驻军的,既然是中国领土,为什么不能驻军。如果连这一点权利都没有,那还叫中国领土?中国政府在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有权在香港驻军,这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象征,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

1984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等人时,详细阐述"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指出,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立场、方针、政策是坚定不移的。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变,香港可以继续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个政策不会变。对香港的政策长期不变,影响不了大陆的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但允许国内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在谈到港人治港的问题时,邓小平指出,我们相信香港人能治理好香港,不能继续让外国人统治。港人治港有个界限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邓小平提出,从现在起要逐步解决好过渡时期的问题。在过渡时期中,一是不要出现大的波动、大的曲折,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二是要创造条件,使香港人能顺利地接管政府。

此后,中英双方开始长达两年,22轮的会谈。22个回合的较量波澜迭起,中方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坚持立场,针锋相对,毫不相让。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签字仪式结束后,邓小平满面笑容地对撒切尔夫人说:我们两国的领导人就香港问题达成协议,为各自的国家和人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