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性与政治 中共究竟在惧怕什么? /

性与政治 中共究竟在惧怕什么?

近期,中国官方性质的网络视听服务协会发布了内容审核通则。通则关于同性恋的描述和定义,让一些在中国社交网络上活跃的性少数群体维权人士感到不快和被冒犯。在他们看来,通则绝不应该将同性恋和乱伦、性侵犯、性虐待等一起列为"非正常的性关系、性行为",包括同性恋在内的性少数群体是正常的、自然的。

官方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描述跟时代确实有些脱节,虽然相比之前不再把同性恋视作精神疾病和流氓行为,但把同性恋视作一种病态行为的思维习惯依旧根深蒂固。不过,把同性恋视作病态行为是不妥的,并不意味着同性恋在内的性少数群体(LGBTQIA)就是正常的、自然的。同性恋是否属于自然状态,无论在学界还是舆论都尚存有争议,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

在华人文化圈,同性恋越来越“时尚”(图源:VCG)

在中国有不少性少数群体维权人士,把前列腺高潮作为同性恋是自然状态的证据。因为从生物遗传学的角度分析,一个性状如果毫无实际用处就会在漫长的代际更替中慢慢消失,前列腺高潮的生理机制却被人类世代保留了下来。这说明同性恋行为可能和异性恋一样有生物学基础。

在中国电商平台某宝上,用于激发前列腺高潮的器具月销量可以达到上千。仔细阅读商品页下方的留言,会发现很多购买者并非来自同性恋群体,他们购买此类器具的目的只是为了寻找单纯的生理快感。这或许验证了一个社会心理学假设,人天生无所谓异性恋、同性恋,人的性向是被文化、生活环境规训的结果。

然而,就像人的性向是被文化、生活环境规训的结果一样,歧视同性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文化、生活环境规训的结果。性少数群体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问题,并不会因为完美论证同性恋是自然状态而得到解决。

由于宗教和历史的原因,西方历史上同性恋者的歧视和迫害非常严重。19世纪时,著名英国文学家王尔德就因为同性恋行为被英国司法审判判处监禁,导致他的后半生穷苦潦倒。与西方相比,中国社会历史上对同性恋者相对宽容一些,人们能够容忍"男风"(男男同性恋)在一定程度上的存在,前提是不要干扰到家庭婚姻和国家政治的秩序。

网名为"BJ快乐"的张爱卿(化名)是一名50岁的"胖熊"(体胖的男同性恋者),在社交媒体上事无巨细地呈现他的生活状态。他的妻子已经知晓他的性倾向,但双方相安无事,仍旧维持着"幸福"的婚姻。他经常会发布一些和男友性生活的细节,甚至包括双方扮演0和1角色(1代指攻,0代指受)的烦恼,但几乎没有受过中国网络内容审查的影响。

总体而言,目前中国政府对性少数群体态度是比较包容和开明的。Blued、Zank、Aloha、樱桃等同性恋垂直领域的社交平台发展如火如荼,同性恋者可以通过这些APP相对自由地谈情说爱,而不需要像前辈一样到厕所、公园和浴池寻找同好。

性少数群体平权运动已经成为一股政治风潮(图源:中央社)

但即使现在"腐女"们所钟爱的以男男同性恋为题材的耽美文化已经变成中国的大众流行文化,变性人金星甚至可以在电视台主持一档脱口秀节目,性少数群体的自由和权利在中国官方语境下仍然不是一个可以轻松讨论的话题。每年两会期间,中共网络内容审查机构都会下令删除性少数群体要求平权的微博和贴文。

中共之所以对性少数群体的平权诉求保持警惕,是因为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执政的八年间,性少数群体平权在西方世界逐渐成为社会运动和政治议题。主张性少数群体平权的人士很多并不是同性恋者,更不是双性恋者和无性恋者,他们在各种场合强迫政客表态支持性少数群体平权,只是出于他们狂热的自由主义政治立场。

中国活跃的性少数群体维权人士亦是以自由主义者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是性学家李银河,她经常在中国报纸和社交媒体为性少数群体的自由和平等权利发声。她本人是位女同性恋者(Lesbian)且已经出柜,在他的丈夫著名文学家王小波逝世之后,她和另一位中国女性选择在一起同居生活。

王尔德曾说过,一切都和性相关,只有性除外,性关乎权力。中共似乎无法容忍性少数群体维权人士的自由主义底色,在一些保守派政治人物看来,这些打着彩虹旗的人和之前遭监禁的女权人士一样,会动摇和破坏中共的执政基础。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