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不丹 印军非法越界阻扰中不边界谈判 /

不丹媒体怒斥:印军非法越界阻扰中不边界谈判

对于印军非法越界事件,中国外交部7月5日再次作出回应。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此次事件“性质非常严重”,中方通过外交和边防会晤渠道向印方提出严正交涉。目前,印军仍停留在中国领土上,事态仍未解决。

“中方再次重申,印方应立即将所有越界边防部队撤回边界线印方一侧,这是解决当前事件的前提和基础,以避免发生更加严重的事态,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耿爽说。

此次事件发生后已经进入第三个星期,也引发了国际媒体的关注。

印方为掩盖非法越界不惜歪曲事实

中方此前已多次对印军非法越界事件表达强烈抗议,称“中印边界锡金段已由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印度历届政府多次以书面形式对此予以确认,承认双方对锡金段边界走向没有异议”。中方还提供了印度前总理尼赫鲁给周恩来总理的信件、印度驻华大使馆给中国外交部的照会等证据予以证明。

美国有媒体注意到,印度外交部发表的声明中没有提及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而是声称中印两国就中印边界锡金段“尚未最终划定达成一致”。

“现在的印度政府竟然都不敢提这个条约。不管印方怎么回避,条约必须遵守是一项国际法基本原则,遵守边界条约是印度政府必须履行的国际义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7月3日说。

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4日说,印方的说法是“否认历史界约,将会给中印边境管控及两国关系埋下更大的隐患”。

根据中国国防部发布的信息,中方当时是在洞朗地区进行道路施工时,遭到印军越界阻拦的。

事件发生后,印方一直以“维护不丹利益”为借口,为其越界侵犯中国领土“正名”。

英国广播公司(BBC)指出,印度的关注点是,一旦中方完成了这些道路建设,中国军力会更加方便地覆盖在战略上十分敏感的“咽喉地带”(chicken‘s neck),这一20公里宽的咽喉地带是印度本土和7个东北邦的连接走廊。

CNN也称,虽然冲突地区并不属于印度的领土,但是该地区对于印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缘政治利益。

7月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印方为了掩盖印军非法越界,不惜歪曲事实,甚至不惜以损害不丹的独立主权为代价,试图溷淆是非,这是徒劳的。耿爽还表示,据中方了解,对于印度边防部队越界进入洞朗地区,不丹方面事先并不知情。

美媒:印度阻挠中不边界谈判

罗照辉4日说,中国和不丹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边界会谈,迄今已进行了24轮会谈。两国虽未正式划界,但双方对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边界线走向存在基本共识。对于洞朗属于中国这一点,中不双方不存在分歧。

美国媒体报导称,中不边界谈判没能形成最后方案,其原因正是来自印度的阻挠。据《不丹新闻网》(Bhutan News Network)6月28日的报导,此次冲突所涉及的地区是中不边界争议区域,与印度无关,但这次事件表明,印度试图插手该地区的争端。

《不丹新闻网》曾发表法律顾问旺查·桑杰(Wangcha Sangey)的文章,指责印度一直以来用“铁腕政策”,通过对不丹经济等方面的控制,阻挠中不之间的边界谈判。文章称,中国与不丹的边界谈判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中国方面表现得非常诚恳,但不丹政府在印度的坚持下,一直拖延谈判的进程。究其原因,是因为印度政府担心,中不签署边界协议后的下一步,将是两国关系正常化。而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将永久地巩固了不丹的主权地位,在国际政治的敏感问题中,不丹将不再轻易地成为印度的马前卒或代理人”。

与此同时,此次事件发生期间,正值印度总理访美。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还援引专家观点称,这“并非巧合”。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专家谢尔盖·卡缅涅夫称,印度领导人访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在向中国施压时获得所谓“道义上的支持”。

相关阅读:不丹的幸福感

当2008年的金融海啸动摇了人们对西方主流发展模式的信心之后,不丹的以“国民幸福总值”为核心的另类发展模式吸引了很多人的兴趣,一时间,“幸福指数”成为热词,不丹被描绘成喜马拉雅群山中的幸福香格里拉。

但是后来,又出现了不少质疑和批评不丹的文章。有的说,不丹只讲幸福,不搞GDP发展,属于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列;有的说,不丹根本不幸福,失业率很高;有的说,不丹的幸福是封闭的幸福,政府不让人民自由地看外面的世界,让人自以为幸福……

进入不丹,仿佛进入了桃花源,古朴的农舍,淳厚的民风,不仅自然环境没有被工业化污染,社会环境也没有染上常见的现代化疾病。不丹走了一条“另类”的现代化道路,不以GDP增长为中心,而是追求“国民幸福总值”。

这是在不丹常见到的景色,层层叠叠的梯田,方方正正的房舍,穿着传统服装的不丹人。

笔者去过不丹,和不丹朋友讨论过“幸福”,也通过数据分析过与“幸福”相关的问题。根据笔者的经验,可以对不丹的幸福作些释疑。

中印之间的尼泊尔和不丹

中印之间的尼泊尔和不丹——地形图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ID:diqiuzhishiju

不丹属于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列吗?

不丹曾经属于贫穷国家之列,但在2006年左右“脱贫”,进入了“低中收入国家”的行列,因此已经多年不属于“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列”。不丹能够脱贫,是因为其较高速的GDP增长。

虽然强调国民幸福总值,不丹的GDP增长并不逊色,从下面图表的数字中可以看到,不丹的GDP增长是优于印度的,只是比中国稍差一点。正是由于良好的GDP增长,不丹才能够比印度更早脱贫。和印度相比,不丹的现代化发展起点更差,在1960年代之前,不丹还处于中世纪状态,还是农奴制社会,没有现代学校(只有寺庙学校),没有现代公路(印度总理访问不丹只能骑马走崎岖山路),更遑论现代工业。但不丹的追赶速度很快,而且是用了一种很另类的追赶方法。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这是寺院学校里的学生。不丹的现代化学校是六十年代才起步开办的,以前不丹只有寺院学校,现在也仍有10%左右的孩子在寺院学校里接受更为传统的教育。

细看不丹的GDP增速,就可以感觉到另类的蹊跷。譬如,2007年不丹的GDP增速高达18%,而2006年只有7%,2008年更低为5%。是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使不丹的GDP增速如此奇特?如此奇特的增速是因为不丹选择了一种特殊的产业作为其GDP的发展支柱,而这个选择是根据追求国民幸福总值的原则。不丹是 1960年代跨出中世纪的门槛,1961年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走向现代化。对于如何利用自然资源禀赋来发展现代化的经济,不丹有几个可供选择的产业。不丹主要有三个自然资源优势:森林、矿产、水电。

利用森林资源可以发展木材工业,林业出口可以短平快地增加GDP,不需要很多的资金投入,也不需要什么高级技术,但是很可能引发滥伐森林和毁坏环境的问题。

不丹的计划否决了这种选择,而且为了防止人们在“计划外”自发地砍伐森林,不丹还在1969年颁布了森林法,该法律改革了森林资源的产权,把所有的森林资源都国有化,连私人土地上的林木,政府也拥有了绝对的所有权,法律授权政府林业官员保护、管理和控制所有森林,严格禁止私自买卖或物物交易木材,违规者将受处罚。从现代化起步之初,不丹就动用法律严格限制了木材工业的发展。

第二个可供经济发展的选择是利用矿产资源,但发展采矿业对环境也有负面的影响,而且矿产是不可再生资源,存在资源耗竭的不可持续性问题,因此不丹政府也没有选择采矿业为支柱产业。

青藏高原——水能充沛的不丹——恒河流域

不丹政府选择了水电作支柱产业,因为水电是再生性能源,没有资源耗竭的问题,而且设计良好的水电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是很小的。不过,水电虽然在环保方面具有这些优点,但在资金需求和建设周期方面却有许多短处,因为水电是资本密集产业,建设周期特别长,不能短平快地获取利润,是长贵慢的建设项目。

面对水电的优点和短处,根据国民幸福总值的原则,不丹政府决定不追求短平快的急功近利,而要更为重视群体的长远幸福。不丹的发展计划选择了水电,而且为了把水电的环境影响最小化,它还选择了地下水电,那是比地上水电更长贵慢的建设项目。地上水电站需要修建大型水库,对环境会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电站对环境的影响则几乎为零。

从不丹山中涌向印度的大河

不丹的地下水电站是引水式水电站,用修建地下压力隧洞等引水建筑物来集中河流的落差,形成发电的水头,不需要很高大的水坝,也不需要大型的蓄水库,它进水口所需的水坝较小,主要工程是挖掘地下压力隧洞。和地上的大坝式水电站相比,地下的引水式水电站至少有两大优点:一是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二是无需进行库区移民。但是也有两大缺点:一是所需资金多,二是建设周期长。

在不丹的山野中,常常可以看到输送水电的高压电线。出于保护环境的长远战略考虑,不丹选择水电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因为水电是低碳的、是可再生的。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不丹还把水电站都修建在地下,所以,在不丹可以看到许多高压电线,但是看不到水库。

楚克哈是不丹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1975年开始修建,1988年才全部竣工。1970年代水电站开工建设的时候,不丹还处于非常贫困的阶段,无论是制定计划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都需要勒紧裤带,忍受消费品匮乏的贫困。如果当时采取了市场主导、消费拉动的发展战略,人们很可能涌去砍伐森林,赚取短平快的利润,享受及时的消费满足。

不丹邻近的很多其它国家就采取了这样的发展战略,譬如泰国,从1960年代开始,泰国推行了强化型、出口型的农业发展模式,砍伐森林,出口林木,扩大种植面积,这样的经济政策带动了GDP的高速增长,但也使泰国的森林退化速度位于亚洲最高之列,它的森林覆盖率曾在50%以上,1998年却落到25%。

在云雾缭绕的山上,也可以看到高压电线,不丹生产的电力,大部分卖给印度。水电的出口给不丹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政府利用这些收入为全民提供了免费的教育医疗福利。

带动不丹GDP增长的主要是水电,第一个大型水电站楚克哈建成之后,就大大提高了不丹的GDP,其生产的电力大部分出口,卖给印度,市场和收入都很稳定。这项收入不仅使政府岁入增加了百分之五六十,还使政府可以降低国内的电价,给依赖电力的产业更好的发展机会。此后,不丹又兴建了另外三个大型水电站,其中最大的塔拉水电站是2006年建成的,它的发电能力是楚克哈的三倍,绝大部分电力也是出口。还有比塔拉更大的水电站正在兴建之中,等到这些更大的水电站投产发电之后,可以预见不丹的GDP将会有更大的跳跃式增加。

水电对GDP增长的贡献往往是跳跃式的, 因为水电工程周期长,在未完工之前对GDP的贡献很小,一旦建成投产就会有一次GDP增长的跳跃,2006年建成塔拉水电站,2007年GDP的增速高达18%,所以不丹的GDP增速才会有如此奇特的现象。

不丹的失业率有多高?

前几年关于不丹失业问题的报道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因此也使人质疑不丹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丹的失业问题究竟有多严重呢?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资料,2008年和2009年是不丹失业率最高的两年,都是稍高于4%,这实在算不上严重。不过如果细看不同群体的失业状况,就可以看到在年轻人,尤其是城市青年中,失业问题也还是比较严重的。 譬如,2013年虽然全国的失业率只有2.2%, 但15-24岁的年轻人失业率是7.7%,城市青年的失业率更是高达13.5%。

为什么不丹会有这种失业现象呢?答案也和水电相关。

水电是资本密集行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很少。修建水电工程的时候会需要一些劳动力,但建成投产之后就不需要很多人了。另外,在国民幸福总值原则的指导下,水电的成功还给不丹带来了一个始料不及的后果。不丹政府得到了大量的水电收入,根据国民幸福总值原则,政府把这些收入投入了医疗教育,让全民享有免费的医疗教育福利。结果是,受了教育的青年人希望得到适合他们教育水平的就业机会,而不愿意再去从事他们无文化的父辈所从事的农业劳动,也不愿意去从事修筑公路等技术含量很低的辛苦工作。

在不丹看不到贫民窟,也看不到超级豪灾,首都廷布城里的房屋,多数是这样有着传统建筑色彩的公寓楼。不丹的国民幸福总值发展战略主张“公平共享的、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

不丹全民享受免费医疗福利,这是廷布的一家医院。

这就使得不丹就业市场的失业问题出现了“中间大、两头空”的怪现象:“中间大”是指失业率最高的人群是15至24岁的年青人;“两头空”是指不丹缺乏低端和高端的劳动力,低端是从事低层辛苦工作的劳力(譬如建筑工人),高端是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目前这低端高端的两类劳力都需要依赖进口,不丹建筑工地上充斥着来自孟加拉和印度的外劳,他们是低端的典型代表。

不丹许多公司中的高级技术管理职位,很多是由高端的印度外劳占据的,这些岗位的工作不是刚刚毕业的不丹年轻人就可以担当的,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印度有很多这类的人才,因为印度的现代化教育早在英国殖民统治时代就开始了,印度人在各种公司机构中工作的历史也很悠久,所以有工作经验的人很多。

不丹的医院多数有两个大部门,一个是西医部,一个是传统医学部。不丹的传统医学源自藏医,和中医也有不少相似之处,譬如都用针灸。这是不丹医院里的针灸穴位图,带有点儿佛教的灵气。

不丹人在医院里等候取药。

不丹政府正在努力解决年轻人的失业问题,笔者访问不丹的时候,就听到不少相关的讨论,还有各种各样的设想和提议。譬如要提高建筑工作的机械化程度,这一方面可以减少建筑工人的辛苦,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工作的技术含量,因此可以吸引有文化的年轻人加入建筑工人的队伍。还有些计划是要发展高科技行业,尤其是IT业和医药业。这些计划究竟能够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还需要继续观察。

就经济发展而言,不丹有几个不利的条件。第一,它的人口很少(只有七十多万),难以产生规模效益;第二,它是内陆国家,没有港口,而且多山,交通运输很不方便。

这是笔者在不丹山村碰到的几个学生,他们说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不丹多山,人口又分散,学校一般都离家很远,许多学生还需要住校,学校要给学生提供免费的食宿。

几个不丹学生早上翻山越岭去上学,他们正走过路边的祈福幡旗。

多山的不丹

首都、最大城市——廷布

山中小城——辛贝

不过,在过去的五十多年中,不丹克服了这些不利因素,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发展成果。其成果不仅表现在GDP的增长方面,还表现在民众的教育健康水平提高方面。比较不丹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数据可以看到(见图表),其预期寿命大大提高,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大大降低,小学完成率和中学入学率改善巨大。不丹的这种改进增速远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从GDP、环保、教育、健康等等的数据来看,不丹的发展是均衡的,没有因为GDP而牺牲环境,也没有只重视物质消费而忽略了教育健康方面的素质。不丹能够取得这种物质和精神兼顾的均衡发展,是因为它坚守了以“国民幸福总值”为发展目标的原则理念。在不丹的发展模式中,“幸福”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有坚实的四大支柱,由这四大支柱构建不丹的幸福。这四大支柱的具体政策是:

(1)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2)实行公平共享的、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

(3)施行有责任感的、有人民参与的优良治理制度。

(4)传承发扬不丹的传统文化。

不丹的幸福是源于封闭吗?

“传承发扬不丹的传统文化”是不丹模式中的一条重要政策原则。这条原则是不丹模式中最有特色的亮点,给不丹的发展带来了极有特色的成果,不过也给不丹带来了麻烦。

在搞“国民幸福总值”现代化发展的时候,不丹经常引用佛教的传统观念来进行配合。譬如,搞“公平共享的、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它使用了“慈悲”的传统观念;搞“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它使用了“万物有情”的传统观念;搞优良治理、反贪腐,它使用了“业报轮回”的传统观念。这些传统观念深植于不丹人心中,能够很有效地配合相关的发展。

城里的现代化房屋都披上了传统建筑的装饰,国民幸福总值的发展战略强调“传承发扬传统文化”,规定房屋建筑必须保持不丹的传统风格。全球化给这所不丹的小楼带来了意大利批萨店和中国水泥公司,但它并没有丧失传统风格。

这是不丹的机场大厦,也建成了传统式样,候机室的大窗户,被改造成“不丹式”的精美小窗。

为了使这些传统观念能够持久地保持在不丹人心中,不丹政府采取了措施来防止现代化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它尤其担忧电视的影响会败坏它的传统文化,会使凝聚社会的传统价值观消蚀衰亡。不丹是直到1999年才引进电视的,远远迟于引进公路、汽车、水电站等其它“物质性”的现代化东西。

不丹迟迟不愿意开放电视,是因为它观察到了电视在其周边国家产生的社会影响力,知道电视具有的洪水猛兽般的力量。但是它也知道,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大潮中,小小的不丹是无法和这洪水猛兽正面对抗的。因此,它采取了有计划、有准备的策略来引进电视,它的一大准备是制作自己的影视节目,利用这洪水猛兽来传播传统价值观,来抵御冲击。

不丹的第一部电影是1989年制作的,恰是引进电视前的十年,是民间传说剧,据说质量不行。但是笔者看过的几个不丹后来拍的电视电影,质量都不错,很贴近现实生活,又巧妙地融入了传统伦理价值,譬如电影《行者与术士》(Travelers and Magicians)。

了保存文化传统,不丹政府要求国人在许多场合穿传统服装,男人穿帼袍,女人穿旗拉。尤其是进入宗厦,男人不仅必须穿帼袍,还要披白长巾。这是几个在宗厦里看节日演出的男人,最右边那个男人的容貌很像是不丹的尼泊尔人,他也穿着帼袍。关于让尼泊尔人穿帼袍的问题,曾经引起过轩然大波。

阇初节是不丹最重要的宗教节日,首都廷布的塔希朝宗厦的阇初节庆典享誉全国,各地的人都赶来参加。清早,人们穿着盛装,排队等候进入塔希朝宗厦。

阇初节跳舞的喇嘛们事先要静修,要在身心方面作许多准备,他们跳舞的时候,目光内敛,像是沉入在凝思冥想之中。

“黑帽舞”是阇初节庆典中的驱魔舞,和刺杀朗达摩的历史有关。

不过,这样的影视作品的数量还不是很多。在维护文化传统的生存大战中,年轻的不丹电视面对的是四十几个好莱坞、宝莱坞频道。虽然不丹竭尽全力用自己影视作品的“软实力”来和好莱坞们抗衡,但在抵挡不住时也会使用“硬实力”,譬如封闭一些外来的影视频道。

有一个体育频道被封闭,因为那个频道的摔跤节目让很多男孩子疯魔,他们都模仿摔跤来打架斗殴。有个时装频道也被封了,据说是因为节目宣扬的价值违背了不丹的佛教传统。不丹还封闭了其它几个频道,理由是“使文化颓败退化”、“颠覆不丹的文化价值”、“诱惑学生不努力学习”。

不丹政府的这些管制大众传媒的做法遭到外界的许多批评,被指责为违背保障新闻自由的普世价值。同时也有人认为,管制传媒造成了信息封闭,使不丹人不了解外面的世界。

不过,根据笔者和不丹人的接触,可以看到不丹人对外部世界还是相当了解的,他们的信息并不封闭。不丹有很多学生到外国留学,近的到印度,远的到欧洲、澳大利亚、美国。笔者在牛津大学学习时,就遇到过不丹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丝毫没有“封闭”的表现,都对外部世界非常了解,而且他们完成学业后绝大多数都返回不丹,把他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带回国,把信息传播给国内的人。

普那卡宗厦是统一不丹的阿旺纳姆加喇嘛在十七世纪修建的,坐落在两条河交汇的地方。这里曾经是不丹的首都,阿旺纳姆加喇嘛在普那卡宗厦里统管全国,后来也在这个宗厦里去世。当时正是不丹建国初期,政治形势还不稳定,因为怕引起动荡,他的死讯一直被隐瞒,只说他在宗厦里静修,直到几十年后才宣布。

在历史上,不丹曾经实行政教二元化的沙布隆体制,那时宗厦是“教”的中心,也是“政”的中心。沙布隆时代结束后,新的世俗政府的一些机构仍然在宗厦里办公,这是帕罗宗厦里的法院,现代机构融入了历史的传统。这种安排反映了不丹发展模式中的“传承发扬不丹的传统文化”的特点。

不丹留学生返国率远高于其它发展中国家。统计数字显示,在西方国家留学的不丹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毕业后都返回不丹,无论他们能否在西方得到收入优厚的工作,也无论西方国家的物质生活水平比不丹高多少,他们都选择回国。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毕业后都是千方百计想法留在发达国家,不丹留学生的行为令西方国家的教育机构感到惊异。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不丹的留学生不留在发达的西方、却要回到尚不发达的不丹呢?笔者问过几个不丹的留学生,为什么他们要回去?一个说:“回到不丹,我觉得心里更舒服。”另一个说:“不丹是一个小国,如果我们都不回来,我们的文化就要消失了。我们不像你们中国,或者印度,你们有那么多人口,回不回来都没关系。”一个在不丹的教育机构工作了很多年的加拿大人对笔者说:“不丹社会的人际关系特别亲近,西方社会人际关系疏离,不丹留学生总是很想回到他们亲密的社会中来。”

从这些留学生的返国表现来看,他们大概是觉得在不丹更“幸福”,而他们的这种幸福感并非源于“封闭”,他们是了解外部世界的。

不丹城市中的商店,都保持了传统的特色,没有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失去自我。这是帕罗市区的商店。

乡村的商店更有传统特色,这间商店的墙上画了扎着飘带的阳具,不丹人相信阳具有特殊的力量,能够驱除妖魔。

“传承发扬不丹的传统文化”的政策除了带来了“封闭”的批评之声,还给不丹造成了一个更大的麻烦——不丹人和尼泊尔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不丹境内有尼泊尔人,他们不愿意“传承发扬不丹的传统文化”,这个矛盾后来激化,最后酿成“驱逐尼泊尔人出境”“不许尼泊尔难民返回”的事件,引起国际反应。

这个事件非常复杂,在笔者拙作《在世界边缘的沉思》一书中有详细阐述,书中还分析了不丹和尼泊尔不同的发展模式,不丹和尼泊尔本是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很相似的国家,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它们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从经济政策、外交政策,到政治体制都不相同,对比和分析它们的发展历史,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尤其是对于如何追求长远的“幸福”的启示。

不丹选择了一条很独特的追求幸福的道路,虽然有些缺点,但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