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李克强力挺微信后 中纪委为何突唱反调 /

李克强力挺微信后 中纪委为何突唱反调

中共中纪委机关刊《中国纪检监察杂志》7月10日一期文章,罕见就中共官员使用微信提出批评,舆论分析这或将是为中共收紧自媒体管控张目。

文章承认微信“是个好工具”,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的重要渠道”。随即调转矛头,批官员依赖微信,“容易碰触保密纪律红线,也极容易滋生和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刻意逢迎等不正之风”。

文章还罗列了官员使用微信的三个致命伤。其一,与正式公文相比,微信在客观完整、文字准确、责任明确等方面都存在短板。

其二,从微信群获取的信息,并非第一手的鲜活素材,不过是“别人嚼过的馍”。

其三,微信是信息碎片化,如果不加以梳理、沉淀,很容易干扰判断,影响考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北京政治观察人士分析说,中纪委机关刊批评官员使用微信所罗列的理由,不是有无道理、理由是否充分的问题,是理由太过常识化。因而不能作简单字面理解和解读。

中共官员都受过保密教育,并有相关纪律利剑高悬,基本不存在微信朋友圈泄密的情形。中共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做重大决策更是不会简单依赖微信信息。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更不是一个微信所能造就的,正式公文甚至开会何尝就不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呢?

针对微信等新媒体的管控,中共内部或存在分歧(图源:Reuters)

联系到近来中共对自媒体的管控升级,分析人士认为,中纪委这篇游离常识的文章似乎有着欲言又止的弦外之音,这或将是为中共收紧舆论管控在党内做舆论铺垫和张目。

分析人士并强调,中纪委机关刊拿中共官员使用微信来做文章,或许反映出中共内部针对微信公号等自媒体、新媒体的管控和监管存在分歧。

据陆媒《新京报》旗下新媒体“政知圈”消息,中国总理李克强出席国际会议,看到外国领导人在会议间隙用手机处理工作信息,感叹说“这的确是个互联网的时代了”。

中国政府网微信公号开通后,李克强批示要求既然开通了就要做好,财政部和国务院办公厅曾还尝试用微信解读“营改增”。

而在6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说,“几年前微信刚出现的时候,相关方面不赞成的声音也很大,但我们还是顶住了这种声音,决定先‘看一看’再规范。如果仍沿用老办法去管制,就可能没有今天的微信了”。

分析人士认为,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自媒体新媒体蓬勃发展时代,对自媒体新媒体需要加以行业自律、规范和适当监管,但不适合政府出面简单粗暴一棒子打死、一封了之。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