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式相亲:如何从批判走向改变 /

中国式相亲:如何从批判走向改变

一份“中国式相亲价目表”意外点燃中国网民的热情。其实,这不是一个新话题,北京、上海等城市公园里的“相亲角”,以前也时常出来在新闻中,网民的反应多是鄙夷,但这一次似乎引来更多批判的声音。

原因也许是“价目表”如此详尽:在“门当户对”的规则下,户口、房产、薪资、单位、家境、学历,直到年龄、长相一字排开。每一个项目就是一道通往婚姻的大门,相亲者将自己所有“兑换”成统一的“币值”,排队进入:价高者请,价低者不得进。

“明码标价”的中国式相亲(图源:VCG)

这是一个略带超现实的情境:人的所有价值均可兑换为相应的物资,然后流入相亲市场统一比价,仿佛《黑镜》式的电影情节。但对于很大一部分中国人来说,它却是每天生活中的现实。

婚姻被认为是人生大事,它的辐射范围可以覆盖所有人们关心的话题,这也许是这份“价目表”如此牵动人心的另一个原因。结婚对象有城市户籍,可以省却多年房贷;如果工作稳定,不必担心医保和退休金;住房位置好,孩子上学也有优势……你发现,所有这些计算都彼此相关,而它们占据了你一生中最重要的方面。

仅用简单的一句“物化”,能否击碎坚硬如铁的现实?

我们可以批判相亲市场上人们的极端势利和贪婪,但不可否认,他们精打细算的背后,有一套强大的社会逻辑,正是它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

这套社会逻辑是:拥有更多的优势资源,的确能在社会竞争中快人一步;而占有资源的多寡,确实区分出不同的阶层;广受诟病的“歧视链”不过是这种现实逻辑的投射。

功利化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不仅是相亲市场上的老人,年轻人在考虑婚姻问题时也有自己的精细打算。区别在于,老人们或许更看重户籍和房产,而年轻人将学历和收入放在前位。这只是不同年龄段对优势资源有着不同认识而已。

我们并不是说网友的这种愤怒是虚假的,而是想指出它的无力。事关人生的现实逻辑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也许足够碾碎我们孱弱的道德优越感。即使我们未敢苟同,不想同流合污,也难以做到完全置身事外。因为它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甚至侵入人心,成为是我们生存现实的一部分。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首先要进行思维解绑。“中国式相亲价目表”就像一颗被拧歪了的螺丝钉,每个人都使尽力气将它扭得更紧,却无暇关注它钉在什么位置。结果,它钉死在利益的钢板上,偏离了婚姻的本质。其实谁都明白,拥有了户籍、房产这些资源,并不等于拥有成功和幸福,个人的打拼和相互的支持才是关键。唯有调整思维,不继续在错误的位置上盲目使劲,“中国式相亲”才有可能改观。

其次要进行利益解绑。人是理性的动物,尽管道德和情感上认识到相亲市场的弊端,但真正面临婚姻大事的时候,却难免不去考虑现实的条件。因此从社会层面,根本上是要进行利益调节,不再让户籍、房产、学历等因素成为加剧不平等的根源,逐步实现社会价值多元化,让人看到更多通往成功和幸福的道路。唯有如此,才能软化和分解过分坚硬的现实,让“中国式相亲”这颗螺丝钉自然松动。

批判是必要的,但批判如果无法触及社会现实,则容易流于情绪,甚至本身裹挟着偏见和歧视。真正的批判始于言语,终于行动。所以,当我们不再仅仅把“中国式相亲”作为一个话题进行消费,而是把它还原为社会问题,真正意义的改变或许才会开始。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