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舆论场:刘晓波去哪了? /

舆论场:刘晓波去哪了?

民主斗士、人权斗士、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异见人士、政治犯、挟洋自重者、小丑、汉奸、卖国贼等这些称呼集中体现在了刘晓波一个人身上。

刘晓波去哪了?

刘晓波于北京时间7月13日晚被通报去世。事实上随着曝出他因肝癌晚期保外就医开始,人们已经知道他的生命就已难以坚持。而在北京已经允许美、德两国医生为其诊病后,新闻界就难免嗅到一丝读秒的气息。在中国沈阳市司法局门户网当晚发布消息确认死讯之前,推特,Facebook等中国墙外社交平台上就已开始传刘晓波已死的消息。

“不知警车护卫下写着‘沈阳殡仪’的车开到哪里去了。”“刘晓波所在23曾病牢房区域窗外铁栅栏已经迅速拆除。一切还在核实中。”

这些是推特中的网友间传播的消息。在中国墙内,刘晓波三个字属于敏感词汇,如果不进行翻墙,通过中国主流搜索平台是搜不到他最新消息的。稍显“可喜”的是,刘晓波的百度百科内简单加上了几句他最近的一些情况,并在去世后的第二天下午更新了刘晓波的出身年月:1955年-2017年7月13日。除此之外,无任何最新信息。

香港举行悼念刘晓波活动((图源:多维记者/摄)

天有异象

然而正如中国网友在当晚微博中发表的感慨:“一道防火墙,封锁不了世界。”在中国官方确认死讯后,消息在中国移动网络间迅速传播开。

在微信群,一些人担心那三个字敏感,便简单的说:“死了。”其他人会回复蜡烛,以表示“明白”。在微信朋友圈中,网友同样纷纷用各种隐晦的表达寄托对刘晓波的同情。有人用文字写下,“我们的民族会改变吗?”以表达内心的感慨;还有人放了一张没有人坐的椅子的图,以表示刘晓波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的那一瞬间。

“一场大雨也洗刷不了一个时代。”这同样是一个微信用户的朋友圈。在死讯确认后不久,中国北京城一改整天的酷热天气,狂风骤起,大雨倾盆。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法律学者,律师徐昕在微博中称:“2017年7月13日夜,北京,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并配有视频。网友以“天有异象”来将此与刘晓波的去世相联系。当然这仅仅是普通的一场雷阵雨而已,但足以体现部分中国人对刘晓波遭遇的同情。

事实上在中国官方没有公开新闻的状况下,微博则又成为这件事的主要舆论场。中国历史学者,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雷颐当晚发微博称:“‘那个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提摩太后书》4:7-8)”。一经发布没多久就有近3000的转发,近300的评论和1200个点赞。

东方历史评论杂志的微博则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为开始,连续几次转发更新微博,抒发当晚的心情。第二天下午,它又发布了头条文章:《知识分子的终结》,虽然与它平时发布文章的调性相符,但在这个特殊时间点,可以看得出它作为一个出版机构对此事的态度。在最新微博中,它讲了一个苏联笑话:有个人在红场散发传单,但被警察逮住。警察没收了所有传单,却发现那些传单不过是白纸一张。警察惊叫起来,‘你发的是什么东西?这是空白的,什么都没写!’得到的答案是‘何必要写呢?大家都知道……’”

在当晚,一些主流报纸表现不一。经济观察报发布“晚安,愿醒来有晨光”,意味深长。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下的新京报则照常在深夜更新话题“历史上的今天”。而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则在北京时间14日凌晨2时左右发文,明确表态今夜只愿做吃瓜群众,让其他人去缅怀吧。并在第二天发表不署名社评“刘晓波是被西方带入歧途的牺牲品”。此举引发同情刘晓波者的怒批。

2017年7月13日,刘晓波留医的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其离世的消息公布后,举行记者会交代事件。((图源:香港01)

当然,还是熟悉的手段,当晚的很多相关的微博大多现在已经被删除,或者禁止评论。不过忽然如此多之人出来讨论他,无论是批评他卖国还是同情他,足以见得,他在中国人中没有被忘记。

谁是刘晓波

相较于中国大陆的舆论封锁,刘晓波早已成为西方各家媒体重点关注对象。英国《卫报》最先沉不住气,在刘晓波确认去世前七小时就发表了一篇题为《刘晓波步入最后时刻》(Liu Xiaobo entering final hours)的通讯稿。这篇报道提醒外界,这位“生命垂危”(on his deathbed)的癌症患者恐怕难以活过7月13日。七小时后,这一提示就成为现实。

不过西方人是否熟悉刘晓波呢?多维新闻发文《回音壁:刘晓波的最后一天》中称,半个月以来,这位2010年前后的风云人物在潮流变幻的欧美仍然还是陌生人。文中举出BBC的例子,称它在介绍讣闻后,还是得把一篇《谁是刘晓波》的说明性报道添加在文后,介绍一下他从“六四”到“零八宪章”以及获奖与入狱的履历。同时将其逝世和死在纳粹黑狱中的奥西茨基( Carl von Ossietzky )做一番类比。

当然在西方的语境下,痛批中共是主流态度。以纽约时报为例,他们发表纪思道的专栏文章《刘晓波,我们想念你》,文中谈到,“就连在刘晓波罹患晚期癌症、频临死亡之际,中国仍拒绝让他出国接受可能挽救他生命的治疗。中国当局在没有得到他同意的情况下,给垂死的刘晓波拍下视频,制作描述给他仁慈待遇的虚假宣传片,这种做法愚不可及、令人作呕。”

在中国香港这片“舆论飞地”上,游行则成为表达对中共不满的方式。在刘晓波保外就医的这几天内,十多名市民就响应支联会号召,连续第4日在西环中联办门外静坐,要求当局让刘晓波和刘霞出国。61岁的王婆婆已经连续3天来到,每当有人和车出入中联办,她都会大喊释放刘晓波和刘霞。她对本台表示,明白这些行动未必有用,但只能继续坚持下去。

王婆婆说:我知道是没有用,根本整个共产政权是很专制,完全不理我们,我们占领了70多天都不理我们寸步不让,何妨是这样在这静坐,但我一定要做些事,坚持让人看到不是每个人都死了心,我其实不能办认谁是谁,不知道谁是重要人物,但希望他们听到,有朝一日会良心发现。

陈小平于7月6日在推特上上传一张刘晓波和妻子的照片,并称,这才是我见过的刘晓波和刘霞,最幸福的时刻之一(图源:陈小平推特)

大潮退去

事实上中国官方在此问题上已有明确回应,只是没有像其他消息那样广而告之。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耿爽在7月14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就刘晓波之死作出回应,称“中国是法律国家,中方将会依法处理有关问题。刘晓波是一名触犯了中国法律、被依法公正审判的罪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罚。”

而在刘晓波去世后,他的妻子刘霞至今未有公开露面,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情况下,中国半官方媒体《中新社》14日引述消息指,刘霞现在是自由的,中国有关部门会依法保护她的合法权利。报道还指出,刘晓波临终前,刘霞及多位亲属均在场。刘霞现在是自由的,但她刚刚失去亲人,正在悲伤中,家属希望尽量让刘霞在刘晓波后事处理期间不受干扰。

到此,由刘晓波掀起的舆论大潮逐渐退去。这位集民主斗士和小丑汉奸与一身的人,我们究竟应该如何中道客观的去看待呢?其实网友中已有这样的看法,一个网友称,我不赞成刘先生的《零八宪章》,可是我支持刘先生捍卫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多维新闻同样表达了此看法,在社论中称,必须吸取刘晓波事件的深刻教训。有些人认为刘晓波离世标志着中国法治和民主建设的前景将更加黯淡,共产党会越发专制。然而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甚至有借题发挥的成分。

因此,无论西方借刘晓波对中共谩骂施压还是中共全面封锁刘晓波的消息,都不是正确面对的态度。对于中共来讲,要将之视为民族复兴必须克服的严峻考验,要在思想和灵魂深处真正学会包容和尊重知识分子,要将每一位知识分子都看成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最宝贵财富,这才是面对外界质疑时最应该做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17-07-15 13:56
    您已点过赞
    刘是理想主义者,他去世的影响, 很快会在西方反“政治正确”和实用主义的浪潮的冲击下烟消云散的。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