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舆情不同凸显北京掌控全局 /

薄熙来到孙政才 舆情不同凸显北京掌控全局

中共政治局委员、前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被免职,去向不明,成为7月中国政坛最为轰动的新闻。

在中国政府尚未公布最新消息之前,海内外各方对于孙政才的政治命运猜测颇多。很多关心中国政治的人仍然记得,上一名落马的中共政治局委员薄熙来,也是在重庆市委书记的任上被免职后接受调查的。

尽管目前尚无法确定孙政才是否真的正在接受调查。但是时至今日,如果将此次“孙政才免职”与当年“薄熙来”事件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舆论传播和受众舆情上,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这种不同背后,习近平和本届中共决策层,在十九大之前已完全掌控局势的现状。

薄熙来被查时谣言不断

时至今日回首再看薄熙来事件,仍然能够感受到当时出现在中共高层之间不和。从2011年原重庆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夜逃美领馆”开始,到2012年中国两会上的种种事端——如薄熙来的记者会上高调宣称“敢同恶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寸分”,到温家宝在记者会上“最后一谈”,公开要求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就王立军事件进行反思并吸取教训。高层的表态,在中规中矩的官方报道中显得十分“异常”。

孙政才无论最后结局如何,都不会对中共十九大产生实质的影响(图源:Reuters)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大陆的网络更是出现了各种谣言,出现了大量如“京城放枪”、“机场封锁”、“长安街戒严”、“钓鱼台外媒云集”等桥段,这些传闻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平台迅速传播。以至于中国大陆最大的两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络公司新浪和腾讯不得不在3月31日至4月3日期间暂停微博客评论功能,进行信息清理。而当时在微博搜索上“薄熙来”、“王立军”一类的关键词根本无法搜索,他们性命拼音简写如“bxl”、“wlj”也属于被屏蔽的范围内。

高层表态的种种“异常”,同网络上的“谣言”,在中共十八大之前舆论场中掀起了阵阵“惊涛骇浪”。“路线斗争”、“政治博弈”成为网络热词,中国政治新闻在当时频繁成为西方主流媒体的头条,这种“舆情”甚至影响到普通民众,文革结束之后,中国人近30年第一次对于政治感触如此强烈。

为何孙政才事件未引发关注?

反观此次孙政才事件,作为同级别的中共官员,此事在中国网络上的关注度却并不高。原因或许有以下几点。

其一,目前中国政府只是未对孙政才表态“另有任用”,尽管外界分析颇多,但是尚不能直接证实孙政才被查。

其次,从当事人性格上,当年薄熙来在重庆执政十分高调,从“唱红打黑”、“重庆模式”到与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蛋糕论”,薄可谓当年中国政坛的“政治明星”。与之相比,孙政才尽管因为其年龄优势被称为“政治新星”,但是平时做事低调,并非“热点人物”。

第三,在传播时间上,“薄熙来事件”发生之前,有王立军“夜逃美领馆”和两会上温家宝、薄熙来“针锋相对”的表态等多个前期事件“预热”,舆情进行充分的“发酵”和传播,而孙政才去职重庆市委书记一事则是在周末,比较突然。

其四,相较于2012年,今天中国社交平台管控加强,中共已经摸索出一套管理网络的方式,相比于“薄熙来事件”时的被动,今天中国政府在此类事件一经发生,就立刻进行了对网络的全面管理。同时,经过数年对网络谣言的整治,今天中国网民也甚少在公开平台上发布“小道消息”以及对于时政的点评。

全面掌控局势的“核心”

当然,外界之所以没有将孙政才事件,渲染到一种可能影响中共政权稳定的地位,最重要的原因是过去5年,中国政局已经完全在习近平的掌控之下。曾经因为中央集权弱化导致的各种隐患,已经在习近平的治理下得到了全面的消弭。人们普遍相信,中共的统治和习近平的个人权威,不会因为这样一个政治事件动摇。

可以说,从习近平进入公众视野后,外界观感普遍认为,他极其务实的做派和强势的风格,与中共开国领袖毛泽东最为相近,西方媒体更是给其打上“strong”的标签。而这种感觉在中共十八大后又不断加强。

在其执政的5年中,在军事、经济、舆论管理以及组织人事,习近平都通过各种举措,加强了自己以及中央对全局的控制力。2016年更是在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上确立“核心”地位。

“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有了核心)什么乱子出来都挡得住”,中共在宣传一个党为何需要“核心”的理由,今天来看,似乎得到了印证。

【相关阅读】:《重庆迷雾再现耐人寻味 孙政才在哪儿呢》

《重庆政局迷雾待散 四地大员十九大或上位》

《浙官集体上位背后 解读陈敏尔三大政治优势》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