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解严30年 民进党台独主张的演变 /

解严30年 民进党台独主张的演变

解严30年的今日,台湾在民进党的执政之下,在内政、经济、外交以及两岸各方面,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台湾民众应该各有体会。但是,比较一下30年前后,民进党的“台独意识”与“台独主张”之于台湾,真的是体现了民意吗?

而对于蔡英文政府挟着所谓的“台湾民主原则及普遍民意”,在面对两岸关系“力抗中国压力”,除了处处碰壁之外,又能有什么作为?这些做法对大陆而言民进党毫无疑问已经是个“台独党”

然而,当初的民进党崛起,从国民党党外各方人士的集结,一开始只是中产阶级推动的“新社会运动”之下稍有组织的团体,与其说是对抗国民党威权体制下的斗争机器,但更多的是一群有志之士为了对抗威权体制而集结成群,如今,一腔热血变成一堆口水,这样的“台独意识”真的是对台湾好吗?

美丽岛事件勿忘民主初心

1978年年底,台美断交的消息突然传来,美方不再承认“中华民国”,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发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当时的国民党政府随即宣布停止所有原定的竞选活动,很多台湾的党外人士发表《党外人士国是声明》,要求台湾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引起国民党政权紧张,对党外人士加大压力,1978年8月“警备总部”以涉嫌“知匪不报、为匪宣传”的罪名逮捕了台湾首位党外民选县长余登发与其子,重判8年有期徒刑,引发了在1979年1月22日在国民党戒严威权统治之下的第一次民间集会游行事件。

1979年12月11日,高雄美丽岛事件聚集了上百民众,议论纷纷(图源:VCG)

1979年6月2日,《美丽岛杂志社》在台北正式挂牌,杂志社由许信良任社长,吕秀莲、黄天福任副社长,施明德任总经理,姚嘉文、林义雄任发行管理人,张俊宏任总编辑。这个杂志社网罗了全台各地的党外人士,几乎涵盖了大部分本土挑战权威的民主精英。

这年8月,台湾尚未开放报禁、党禁,《美丽岛》这份充满异议的政论刊物,犹如在密不通风的暗室开了一道裂口,照进了阳光。《美丽岛》创刊号吸引了无数目光。当时的执政者蒋经国虽然准许了《美丽岛》杂志的发行,但在创刊之后,杂志社多处各地遭到破坏。

《美丽岛》的民主化目标非常清楚,直指台湾党禁、报禁和30年不改选的“国会”。但是这样的信念,使得党外人士与国民党政府互不信任,杂志社的创办人甚至认为蒋经国并没有推行民主化的决心,国民党与党外的对抗也日益激烈,双方冲突不断加深,最终酿成“美丽岛事件”。

直到1979年12月某夜,大批宪警急敲施明德家的门。许多重要党外人士遭到逮捕与审判,甚至一度以叛乱罪问死,史称“美丽岛大审”。最后在美国国会议员及国际人权组织的关切、各国媒体来台采访,以及各界的压力下,公开审判过程,除施明德被判无期徒刑外,其余皆以有期徒刑论处。

美丽岛事件后民主意识高涨

在尚未开放党禁的1980年代,“美丽岛事件”让党外人士更加团结和奋力去争取民主自由。整个80年代各种社会运动蓬勃发展,活络台湾民众追求民主自由的社会生命力,从沉闷单一逐渐转为多元化、自由化。

之后又陆续发生林宅血案(1980)、陈文成命案(1981)、江南命案(1984)撼动国际社会及国民党政权,使国民党政府不断遭受国际舆论的压力以及党外势力的挑战,国民党因此逐渐放松“一党专政”的路线,致使台湾主体意识的路线日益转向。

“美丽岛事件”的发生成为台湾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爆发,标志着台湾从一个传统的威权社会向现代民主社会转变,也代表着台湾民主转型的成功,让台湾的教育、文化、社会意识等方面都有重大转变。台湾社会自此进入了一个激进民主的转型期。

民进党的台独之路渐低调

昔日因“美丽岛事件”入狱的受难者,也一步步领导民进党迈向执政之路,而那些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美丽岛事件的人,也逐渐成为党内有影响力的领袖。

解除戒严之后,戒严时期的政治受难者如吕秀莲当选台湾政府首位女性“副总统”,姚嘉文担任“考试院院长”,林义雄为前民进党主席,张俊宏为民进党代理主席、陈菊当选高雄市长。陈水扁因在台北市长任内政绩斐然,后来成功当选台湾“总统”;谢长廷也曾担任民进党主席、高雄市长和“行政院长”;苏贞昌曾任台北县长等等。

这些人将“美丽岛事件”的巨大影响力彰显出来,在1986年还未解严、还未解除党禁的情况之下,这些党外人士就不顾被镇压的危险成立了“民主进步党”,只是没想到蒋经国默许其成立。虽然当时不少民进党人士称自己为台湾“本土化的政党”,将“台独意识”奉为圭臬,此时的一腔民主热血,除了单纯的争取自由,有更多是为了让台湾民众有机会来参政议政,这才是他们当时活动的重点,当时草创的原始党纲,并没有如同1991年民进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第一条明确将“台湾独立”文字表述,甚至把“台湾独立”当成只是“反清复明”一般的加入反国民党阵营的“通关密语”。

民进党诞生之后,来年,1987年7月14日,蒋经国在颁布台湾于7月15日正式解除“台湾省戒严令”,结束了长达38年的戒严军事管制。回顾解严之前,“美丽岛事件”可以说是台湾政治史上一个转捩点。他让人们看到的威权体制的扑杀决心,不仅需要在野人士的抗争,同样也需要统治者(如蒋经国)的开明。

从民进党成立于戒严前夕的曙光初露时,直到今日在台湾的完全执政地位,民进党的“台独”的主张,是从第一阶段1986年创党之初的“台湾自决”开始,虽然当时“台湾独立”的文字未见诸于民进党成立大会的党纲版本,未必代表民进党创党时的主流精神;再到第二阶段1991年“台独纲领”经全代会通过确立,正式把“台湾独立”与“成立台湾共和国”列入党纲的第一条,如同台湾部分近代史研究者称1986年至1991年乃是民进党“台独论述正式制度化为集体目标的强化期”;第三阶段为了取得执政产生的扭曲,历经1999年提出《台湾前途决议文》,可以将这13年期间的发展,视为民进党的“台独三部曲”演变。

但是,就在1991年年末,“台独纲领”首次碰壁,民进党在当年的国民大会代表选举中挟持这“台独意识”而遭遇惨败,得到教训后的民进党才开始降低了“台独声调”,不再露骨地宣扬“台湾共和国”。此一现象被台湾中研院研究员陈仪深所指:只“不过1991年年底民进党遭逢二届国代选举失利,其台独论述乃退回‘现状描述’的务实(或模糊)期。”

李登辉为“台独”开了一扇窗

当蒋经国于1988年1月13日逝世,李登辉继任总统。台湾在1991年12月进行国民大会全面改选并定期选举,1992年立法委员全面改选并定期选举,1994年开始直辖市市长民选,1996年开始总统直选。整个1970年代以来,台湾人民前仆后继努力的目标民主、人权、自由等价值终于有了基础。

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宣誓就职,蔡英文特地向前总统李登辉握手致意(图源:中央社)

此时的台湾已经无人能阻挡以所谓“台湾主体意识”主张的这种“隐性台独”的潮流,在李登辉执政期间,曾经主导6次宪法修正案,从1991年启动第一次修宪到2005年完成第七次修宪,在短短不到15年的时间里,无一次不是为了更容易掌控政局发展而执行。

这一系列的改革,民进党可谓是“宪政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尤其是陈水扁时期的第七次“宪法改造”,“立法公投”的出台使得台湾走向“法理台独”。这也使得“台独”势力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逐步拥有“合法”的地位和支撑。

由于国民党长期执政弊端,严重侵蚀执政基础,民进党人士眼见夺取执政机会大好,加上在李登辉的暗中帮助下,民进党放松对“中华民国”体制的排斥批判,这种“扭曲”造就了陈水扁在2000年成功当选总统,并且连任,成就和平民主的政党轮替,这也是国民党统治台湾五十年以来第一次失去政权。

然而当时的李登辉并不甘心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反而继续透过独派来延续其政治生命,以成立“台湾团结联盟”的政党来拉拢不接受民进党“主流化”之外的“深绿”甚至是“墨绿”。

深入剖析蔡英文的仕途经历,可以清楚看出她在李登辉执政当时,其实是其嫡系的两岸政策专业技术官僚,但是并没有加入国民党,后来却和一部分李登辉嫡系的幕僚一起加入陈水扁政府。所以说,今日民进党的台独主张与实际做法,有着李登辉施加力量的痕迹。还有民进党组织取得首度执政前后的壮大,也正是在李登辉的全力保护下才得以发展起来。

解严30年后的民进党

如今,民进党在蔡英文的带领下走出“后陈水扁时期”的失败,取得完全执政后,更以“民意”为靠山,在两岸关系上持续维持避谈“九二共识”之外,在台湾为了保住深绿版块一边不敢提及冻结“台独纲领”,但也不敢兑现独派要求的“正名制宪”。明知道“台独”不可为,却依然不敢冻结“台独党纲”,让人无法放心民进党是否无视于紧抓着台独这块“神主牌”的主张,可能还赔上一个台海战争的代价,侈言“力抗中国压力”,但却无法保障人民免于战争的恐惧。

在面对诸多无力解决的深层问题与矛盾之下,如果民进党为了自身政治利益,还是愿意戴着这个“台独”的帽子继续执政,仍然是走不出前述第三阶段台独主张的“扭曲变形”。

然而,虽然两岸在政治制度上并不相同,但这几十年来,不可否认,中国大陆在经济方面已取得巨大的发展,整体国力增强,可能有对于大陆认识不清者误解大陆对台湾的期待。

从目前大陆官方对台湾的政策,即使官方交流管道中断,在整体政策上仍基于历史与民族情感的连结竭力维系两岸关系,并未彻底“计较”台独主张在台湾的存在而关上两岸交流大门,人员往来与商务贸易基本如常。而此次7月初的上海-台北双城论坛后,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墨绿”的台北市长柯文哲,就在柯文哲说出“两岸是命运共同体”的共识后,完成两人的会见,对两岸关系进一步深入交换意见,也听取柯文哲直白的台湾民主发展历程与对大陆的看法,就是此一善意的展现,也以行动表达了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决心。

但为了两岸和平,民进党实在不应把这难能可贵的善意,当成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或是礼物,也不能轻忽“白色力量柯文哲”愿意抛开“台独主张”包袱所代表的务实的台湾民意。

民进党近一年来,为了一党执政之私利,不自觉地露出了“完全执政”的傲慢,忘记“一党专政”的国民党是如何失去50年执政的教训,民进党不仅不放弃没有前途的“台独”主张,还放任党内政治人物往仇视中国大陆的方向发展,激化民进党支持者从负面角度来看待两岸关系,或是丑化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历史连结,敌视中国大陆发展,把台独主张建立在仇恨与切割上,伤害两岸人民多年来走出近40年隔阂、以30年重建互信了解的珍贵情感,这终将为两岸人民带来远远无法承受的代价。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