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印度的霸权主义与对中国的无知 /

印度的霸权主义与对中国的无知

中印对峙已超过一个月,国际社会普遍担心,这场对峙最终会演变为中印之间的再一次武装冲突。印度方面认为中方要为这场对峙负首要责任,并且始终强调自己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一旦开战,印度是有信心击败中国的。实际上,印度的做法和论调大多源自于其本身的霸权主义外交和对中国的无知。

2012年10月21日,印度士兵在阿鲁纳恰尔邦执勤(图源:AFP)

印度的周边外交

印度一直将外交重点放在周边国家上,并且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上,印度的外交政策融合了本国的宗教文化传统和殖民主义色彩。

一方面,印度教有一种"大家是兄弟"的观念,所以在处理与邻国关系问题上,主权原则可有可无,并不重要。印度第一任总统普拉萨德(Rajendra Prasad)就认为:"印度与尼泊尔的关系是一种超越肉体的精神关系"。印度人民党上台之后,将印度教民族主义不断放大影响力,并对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等国国内印度教教徒的状况表示关注,实际上是为自己干涉他国内政找寻借口。并且,在古印度文化中提倡"曼荼罗主义",即邻国是天然的敌人,但是敌人的敌人又是天然的同盟。这与中国古代中的"远交近攻"十分相似。这一思想几乎影响了所有印度领导人的外交政策。印度总统慕克吉(Pranab Kumar Mukherjee)曾称:"印度现在的外交政策,根据实际环境可以扩展成一系列的圆圈,从近邻一直扩展延伸开来。"

另一方面,印度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地理概念,而非现在的国家。但因为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才真正的成为一个民族国家。印度独立之后,继续宣称要继承英国在南亚的遗产与思维,开国总理尼赫鲁就曾称自己是"统治印度的最后一个英国人"。所以,印度坚定的认为自己要继承英印在南亚所有前殖民地,甚至包括英印曾在中国西藏拥有的一些所谓特权。

印度对中国的无知

中国并不想挑起战争。但是印度却认为中国是在转移国内矛盾,他们甚至还将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与这次对峙联系起来,得出某些"阴谋论"。这些荒谬的说话其实都表明印度对中国国情了解甚少。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员龙兴春曾说,目前在印度只有不超过200名研究中国的专家,而且这其中至多只有10%的人会读或者会说中文。这些所谓的学者对于中国的了解多通过书面材料,这些材料多是由美国和西欧编辑出版,其中带有很深的偏见。偶尔他们也会接触到一些中国方面出版的英文刊物,但是相对较少。遗憾的是,仅仅通过这些,印度学者们就觉得自己对中国已经了如指掌。在中国的印度记者对于中国的了解也很少。有些记者甚至还在用四十多年前的称呼,将中国称作是"共产党中国"。就是这些人为印度国民塑造着对中国的认知和判断。可以想见,印度国内民众对中国自然带有错误的看法。

战争只会带来破坏性影响

我们要承认,中国国内确实存在问题,但必须要强调的是,中国历来讲求的是和平稳定的外交环境。十九大的召开需要的是国内的团结与国际的安定,而不是一场战争阴影下的会议。

虽然印度边防部队越境进入中国洞朗地区,但是中国政府始终保持克制。然而印度陆军参谋长却声称印度军队已经做好了打两线半的战争准备。

近年来,印度经济得益于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改革措施有了飞速发展,而且有利的国际环境也为印度发展提供了条件。如果此时印度挑起与中国的战争,不仅会吓跑外国投资,也会扰乱印度经济发展秩序,甚至很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与其他周边国家也爆发战争。在这种情形下,印度的经济发展势头必然受挫。

当然,战争不是说完全可以避免的,但两国都应该尽最大努力避免开战。1962年中印战争使得两国不少民众互相敌视,如果再发生一场战争,那么彼此的敌视也许会持续几个世纪。即便最终中印之间的对峙能够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但这对中印关系将会产生长期影响。

这场对峙也有有利方面,比如,它使中印双方都更加了解彼此,如果一方坚称另一方是战略威胁,那么它的这场预言会最终实现。但是如果两国能够通过沟通消除误解,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官方和民间交流,改善双边关系,或许还有一线光明。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17-07-25 14:08
    您已点过赞
    三弟就象朝您碗里吐口水的流浪汉,揍它一顿不值当,放任其行为有觉恶心。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