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朝鲜将很快实现核武器目标 开发到底 /

朝鲜将很快实现核武器目标 开发到底

据朝鲜国家媒体报道,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已发誓要实现该国的核目标。

朝鲜中央通讯社(KCNA)引用金正恩的话称,目的是建立与美国 "均衡"的军事力量。

本周朝鲜向日本上空发射了被形容为射程最远的导弹。

这一举动分裂了几天前刚联合起来的支持联合国对朝鲜制裁的世界大国。

朝中社引述金正恩称:"我们应该清楚地向世界大国的沙文主义者表明,尽管有无止尽的制裁和封锁,我们的国家也能完成核目标。"

他还说,朝鲜的目标是"真正建立与美国均衡的军事力量,使美国统治者不敢再谈论朝鲜的军事行动"。

本周五金正恩观看了一枚火星系列导弹(Hwasong)的发射过程。

世界各国如何反应?

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了紧急会议,成员国一致谴责称,这与9月3日平壤的核弹试验一样是"高度挑衅"的。

美国总统特朗普说,朝鲜"再次表现出对邻国和整个国际社会的蔑视",如果需要军事行动,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美国准备好了。

但俄罗斯驻联合国大使瓦西里·内斯蒂亚(Vasiliy Nebenzia)警告说:"我们认为互相威胁和(武器)试验都应该停止,应该进行有意义的谈判。"

韩国军方说,这枚导弹达到了约770千米(478英里)的高度,射程3700公里,飞越了日本北海道最北端的岛屿Hokkaido。

该导弹有能力到达美国领土的关岛。专家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朝鲜所有弹道导弹中射程最远的导弹。

中国指责美国推卸责任。

路透社引用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称:"说实话,我认为美国应该比现在承担更多,才能确保在这个议题上有真正的国际合作。"

"他们应该避免发出更多的威胁信号,要多做一些能找到有效途径恢复对话和谈判的努力。"

安理会的会议上没有宣布任何新的制裁。

金正恩:把核武器开发到底

朝中社周六转引了金正恩的上述表态。一天前,美国以及韩国、日本军方都探测到了一枚发射自朝鲜的弹道导弹飞跃北海道上空。导弹飞行了约3700公里后溅落于太平洋。这也是平壤迄今为止试射的最长射程之导弹。朝鲜方面表示,试射的导弹型号为火星-12,与8月底试射的导弹为同一型号。当时,该导弹同样飞跃了北海道。

自金正恩掌权以来,朝鲜迅速稳步推进其武器研发计划。今年7月以来,平壤已经进行了至少4次弹道导弹试射,并且在9月初试爆了一枚疑似氢弹。外界估计,朝鲜现在或已拥有了能直接打击美国本土的导弹。

朝中社在其最新报道中称,金正恩对导弹试射的结果非常满意,他指出试射"验证了导弹的作战效能与可靠性",展示了朝鲜在增强军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金正恩还表示,导弹已经可以投入使用,并强调面对国际制裁的朝鲜将继续完成其核武器计划。

报道还配发了一些照片,展现了导弹从发射车上发射的画面以及金正恩挥舞拳头欢庆的画面。这也是平壤方面首次展示导弹直接从运载车辆上发射的照片,外界认为这体现出了朝鲜当局对这一新装备的信心。之前,朝鲜军队一直是用卡车运载导弹,然后再将其安装到独立的发射台上进行试射。

原先主张对朝温和的韩国总统文在寅在周五的试射后对外界表示,朝鲜近期的接连挑衅已经让对话"不再可能"。他说,如果朝鲜继续"挑衅我国以及我国盟友,我们拥有将企图扼杀在摇篮里的实力,并且给朝鲜造成难以恢复的伤害。"文在寅已经下令韩国军队进行导弹实弹演习,作为对平壤方面的回应。

联合国安理会在周五召开的紧急会议上指责朝鲜当局破坏地区和平与安全,认为其导弹试射以及核试验让全世界都深感担忧,所有联合国成员国的安全都受到了威胁。安理会在会后表示,所有国家都必须充分全面地立刻执行联合国制裁决议,英国等国代表还特意提到了朝鲜最主要贸易伙伴中国承担的重大责任。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周五夜间则呼吁华盛顿不要总是威胁朝鲜,而应当为恢复谈判而努力。他在大使馆组织的国庆招待会上表示,美国应该拿出"比现在更多的实际行动",从而促成切实有效的针对朝鲜问题的国际合作。

崔天凯还驳斥了美方将中美贸易与朝鲜危机相挂钩的做法,他强调破坏中美贸易、甚至借此制裁中国的做法是南辕北辙,并认为许多美国民众不会支持这种做法:"造飞机的美国工人、种大豆的美国农民、卖手机的美国厂商、在中国市场占有巨大份额的美国企业,他们都受益于稳固的中美贸易,因此都会反对破坏双边贸易的行为。"

金正恩则通过朝中社表示,尽管受到了国际制裁,但是朝鲜依然接近达成了既定目标,构建了核武器军备,拥有了美国无法消解的核反击能力。他说:"全世界都已经承认,面临联合国制裁的我国已经达成了所有这些成就。"

金正恩强调,朝鲜的最终目标是与美军的实力"相平衡",从而让华盛顿不敢再提针对平壤的军事选项。他还暗示,接下来朝鲜将进行更多的试射,其目的是提升核武器的战斗力、有序部署能够用于实战的核弹头。

文山/王凡/(美联社、路透社)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