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忆闻:“九一八”前的张学良战功如何? /

忆闻:“九一八”前的张学良战功如何?

又到“九一八”。

对张学良来说,这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经此一变,他和诸多东北同胞失去家园。

政知道好奇的是,年纪轻轻就执掌东北军,这位少帅军事能力到底如何?

细究其一生,在九一八前,张学良经历了三次重大军事行动,论纯粹的军事素质,还是过硬的。然而在20世纪初的中国,列强环伺,内部纷争,有很多力量比单纯的军事能力要更为重要。

21岁为何取得大战唯一的胜利

在旁人看来,张学良是衔着金汤勺出生的,他18岁进入东北讲武堂学习,20岁就当上了东北军军官。

两次直奉大战,是张学良第一次亲身参与并指挥的军事战斗。

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年仅21岁的张学良担任奉军东路军第三混成旅旅长,参与了奉军在霸县和山海关的战斗并取胜,由于第一次直奉大战奉系大败,张学良的部队也成为奉系唯一获胜的部队。在奉军其他各路全线溃退至东北时,张学良的部队战而能胜,退而有序。

在张学良身边辅佐他的是良师益友郭松龄,当年张学良在东北讲武堂学习时,郭松龄担任教官,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1920年张学良担任军官后,立即将郭松龄调至军中,辅佐其治军。张学良一直对郭松龄言听计从,两人情同手足。张学良经常向人表示:“我就是郭茂宸(即郭松龄),郭茂宸就是我。”

△ 郭松龄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此时的张学良已是第3军军长,郭松龄则担任副军长。带领奉军精锐的张学良在山海关取得大捷。经过张学良部队的猛攻,奉军突破山海关,直捣北平,取得了中央政权。张作霖一时间成为北洋政府魁首,张学良也在战后升为京榆地区卫戍总司令。

张学良后来回忆,“这次胜利的功劳不是我的,我没有那样的能力,实际上是郭松龄支持着我。我最敬重郭松龄,我前半生的事业完全靠他。”

如果他在,历史会否改写?

然而张学良的命运注定曲折离奇,他人生中第二次重大军事行动的对手恰好是郭松龄。

由于奉系内部的派系斗争,加之对于国内军阀混战局面的不满等原因,1925年11月,郭松龄在滦州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反奉,发出讨伐张作霖及其部下杨宇霆的通电,并提出要求张作霖下野。

面对手握奉军精锐的郭松龄,张作霖派张学良劝和郭松龄。张学良要求与郭松龄面谈,均被拒绝。

当年12月初,郭松龄占领锦州,进逼巨流河,张作霖的大本营沈阳岌岌可危。张作霖命令张学良为前线总指挥,并向借机前来勒索的日本人保证,“一切要求都好商量,”并答应了日本提出的修建铁路,获得商租权等一系列条件。

要挟张作霖得手后,日本随后对郭松龄提出警告,表示如果郭松龄要进入奉天,必须承认张作霖与日本的约定,承认日本在满蒙的利益和权利。

郭松龄表示,原有日本在东北的利益可以保证,但不能同意日本与张作霖新达成的密约。

经过再三抉择后,日本决定支持张作霖,对郭松龄的军事行动进行干预,宣布满铁周围区域不允许军事行动,这使得郭松龄的作战计划完全被打乱,夹击沈阳的行动无法实现。与此同时,张作霖获得充足的调兵时机,在弹药和运输方面,日本也提供了保证。

此外,郭松龄的盟友冯玉祥畏葸不前,郭松龄陷入孤军的境地,而东北军在吉林和黑龙江的部队看到日本暗中支持张作霖,迅速决定挺张。

张学良与郭松龄这对好友在辽宁巨流河对峙决战。

对峙期间,张学良乘机加紧策反工作,表示对郭松龄下属既往不咎,还用飞机撒下传单“老张家人不打老张家”,这些攻心战术极大地瓦解了郭松龄军队的士气。

郭松龄最终在巨流河兵败身死。然而张学良在晚年曾哀叹道,“若是郭松龄反奉成功,中国历史将改写,可能就没有民国二十年的‘九一八’事变。” “如果当时郭松龄在,日本就不敢发动‘九一八’事变。”

中东路事件

1929年是张学良人生中的重要分割点。

此前,他在军事行动方面顺风顺水。但当年中东路事件爆发,这是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最后一次指挥大规模军事行动。面对异国的对手,张学良以惨败告终。

中东铁路是沙俄根据不平等条约,在东北修建的铁路,贯通东北。1905年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日本取得中东路长春至旅顺一段,沙俄继续控制长春至哈尔滨、满洲里至绥芬河一带。

苏联曾于1924年与张作霖签署条约,约定中东铁路由中苏共管,但实际上,苏联依然把控着中东路的管理权。

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服从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他决定收回中东铁路管理权。

据民国外交家顾维钧回忆,张学良听信手下幕僚的推测,认为苏联国内困难重重,无力守卫中东路。而且还得到蒋介石允诺出兵十万,他决定武力接管中东路。

△ 张学良与蒋介石夫妇在一起

让张学良没有想到的是,苏联态度极为强硬,苏军频繁在东北中苏边境活动,甚至进行武力滋扰。而蒋介石方面则认为外交事宜应由中央处理,张学良不能径自与苏联讲和。

当年10月中旬,苏联出动飞机25架,军舰10艘,骑兵800多人,步兵3000多人,向中国境内的同江发动大规模进攻。东北军无力抵抗,大败。

为九一八埋下引线

日俄一直以来都在争夺东北,分歧不断。但中东路事件致使苏俄与中国断交,中方失去了有利地位。

对于日本而言,中东路事件令其收获满满,中东铁路因战事中断运输,日本经营的南满铁路趁机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战争中,日方保持所谓的“绝对中立”,拒绝东北军使用南满铁路及周边附属地,苏联为此对日本生出好感。中东路事件无意中让日苏化解纠葛。

日本在战争中还观察到东北军损失惨重,实力下降的一面,认为东北军“简直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这激发了日本的军事冒险欲望。日本如在东北采取军事行动本会忌惮苏联,但默许苏联进攻东北军给了日本信心,让他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日本对东北采取行动,苏联也不会干预。

中东路事件对张学良则是一次重创,这是他第一次独立自主地指挥重大军事行动,结果的落差必然带来信心的重创。中东路事件后的东北军也从此萎靡,很多官兵认为,连未出动主力的苏联部队都打不过,遑论对日抗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17-09-18 21:14
    您已点过赞
    可见张学良是个草包,前面几个胜仗都是郭松龄打的。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