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马兜铃酸致癌事件来龙去脉 国外早被禁 /

马兜铃酸致癌事件来龙去脉 国外早就禁止了

一篇关于马兜铃酸可能导致肝癌的科研论文连日来引起激烈争论。马兜铃酸是亚洲一些地区肝癌高发的原因吗?各国对马兜铃酸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论文作者、第三方专家等。

“一种草药的黑暗面”

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10月中旬发表一篇封面论文,题为《台湾及更广亚洲地区的肝癌与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广泛相关》,研究人员来自新加坡和中国台湾。杂志编辑以“一种草药的黑暗面”为题的简介推荐这项研究。

这篇论文通过对肝癌样本的测序分析,发现来自中国台湾的98个样本中78%具有马兜铃酸诱发的突变分子标签,或者说“指纹”。此外,越南26个样本中19%含马兜铃酸“指纹”,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9个样本中56%有马兜铃酸“指纹”。

基于对全世界共计1400多个肝癌样本的分析,研究人员认为马兜铃酸与肝癌之间存在“决定性关联”。他们指出,含马兜铃酸的草药在亚洲尤其中国台湾被广泛使用,但并没有直接说马兜铃酸是当地肝癌高发的原因。

“我们认为这些发现相当重要,”论文第一作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黄伟添在回复新华社记者的电邮中说,“虽然我们已经知道马兜铃酸会导致肾衰竭和上尿路癌症,是一种危险物质,但我们一点不知道在肝癌中马兜铃酸暴露是如此普遍。”

黄伟添解释说,对于马兜铃酸“指纹”,“所有(其他)已知诱变物都不会产生这种标签,我们分析了肝癌患者的基因组,发现大量这类突变,其中一些突变位于一旦变异就可能致癌的基因中。”

至于摄入马兜铃酸与患肝癌之间究竟有无因果关系,黄伟添说,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马兜铃酸造成突变的吗?二、这些突变致癌风险有多大?他们现在“99%肯定”是马兜铃酸造成突变,而这些突变更准确地说只是致癌风险因素,不同程度的马兜铃酸暴露怎样增加肝癌风险尚需进一步研究。

马兜铃酸的“黑历史”

马兜铃酸天然存在于马兜铃、关木通等马兜铃科植物中。相关中草药曾经用于治疗风湿、痛风等多种病症,并广泛地应用在减肥和减轻经期症状上。

历史上马兜铃酸曾多次引起争议。上世纪90年代,比利时研究发现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减肥药导致女性肾损害。2003年,中国多家媒体报道龙胆泻肝丸中的关木通成分含马兜铃酸导致肾病,当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消了关木通药用标准。

进行本次研究的新加坡小组2013年曾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报告,马兜铃酸导致的基因突变数量多于烟草、紫外线等其他致癌物,首次证实马兜铃酸与肝癌之间的相关性。

除了肝癌和肾病外,马兜铃酸也已被认为会导致尿路上皮癌等多种癌症。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马兜铃酸列为“一类致癌物”。

记者查阅各国监管文件发现,欧盟及新加坡等地在2001年到2005年间开始禁止使用含马兜铃酸的草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也曾于2001年发出警告信,要求消费者停止使用任何含马兜铃酸的植物产品。

美国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所分子诊断服务负责人马克·拉达尼一直关注马兜铃酸。“尽管关于这一发现还有更多问题需要回答,比如多大量的马兜铃酸暴露足以引起肝癌以及暴露患者有多大比例会出现肝癌,现在就暂停使用已知含马兜铃酸的传统药物,并通过恰当的质量控制程序确保它不污染传统药物是谨慎之举,”拉达尼说,“(马兜铃酸的)风险太高了,而益处最多只能说并不清楚。”

一种毒性:虽然被认识,从来未解决
文/闫肖锋

原本“臭名昭著”的中药成分马兜铃酸再添新罪:台湾长庚医院发现,98名肝癌患者的基因中,八成带有与马兜铃酸有关的突变指纹。除此以外,中国内地 47%、东南亚 56% 的肝癌样品,都发生过明确的“马兜铃酸突变”,而欧美的肝癌中只有不到 5% 和马兜铃酸有关。

和以往的中医药论战不同,这回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转化医学》为反方站台,它以《一种草药的阴暗面》为标题,发表了这项研究,指出马兜铃酸能诱变肝癌——这已经是马兜铃酸第二次上封面了,早在1993年,马兜铃酸的肾毒性文章就荣登封面。

因为马兜铃酸涉及很多常用药,尤其是儿童用药,以及云南特产鱼腥草,这下科普圈、民科圈、妈妈圈都炸了窝,因为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

仅以中药材厚朴为例,该药早已在美国和欧盟被禁用,马兜铃酸含量约为每克0.001%。但在中国,它广泛应用于许多非处方的中成药中,比如藿香正气口服液。据估算,中国约1亿人曾服用过此药。

比厚朴更出名的是关木通。2003年,新华社的系列报道引起轩然大波。报道中估算,中国有数十万患者因为服用龙胆泻肝丸而导致慢性肾衰竭。事件曝光后,原国家药监总局风口浪尖之下,用无毒的木通代替了含马兜铃酸的“关木通”,2005版的《中国药典》则不再收载含马兜铃酸的“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

虽然马兜铃酸早在1993年就上过权威杂志封面,虽然200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利用马兜铃属植物制成的草药列为1类致癌物,但食药监局至今对这种中药成分手下留情。据统计,《中国药典》中仍有89种中草药及制剂含有此类物质,@科学未来人的一篇文章列出含有马兜铃酸的中成药多达近100种。

按理说,有了2003年的前车之鉴,有关部门本应该马上出来表态,拿出应对措施来,如果报道不是事实,就澄清事实;如果报道是事实,人命关天,当然是要迅速果断地采取措施了。

但权威部门并未发声,中国的网友更是剑走偏锋,盯上了众矢之的百度。网友在百度百科搜索马兜铃时,百科资料显示马兜铃酸具抗癌作用,这引发了“信百度不得善终”的吐槽。虽然百度百科回应,抗癌是用户援引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在线植物志平台资料,目前该词条已加入“致癌”相关的说法,但与维基百科的差距已经很明显了。
当然,也有为马兜铃酸喊冤的,除去“是药三分毒”等无力说法,科学记者鲁依在三联的平台上发了《肝癌这口锅,马兜铃先不背》一文,指出这是一项初步的小样本的相关性研究,方法上不是没有走捷径的嫌疑。

即便论文真有过甚其辞的成分,但药品的前提是有效,底线是安全。现在一系列的中药材、一大堆的中成药被指出有重大安全风险。国家食药监总局下属的国家药典委员会,其11项职能中有10项都应该对此研究结论做出反应,但至今仍无权威声音。

也许,最坏的结果是:马兜铃酸的这个锅,让传统中医药给背了。很多中成药上都写着“不良反应罕见、不良反应不明”。只有把效果不明、损害却很大的“毒药”踢出药典,让人们对中药不再一概而论,才能保住中成药的声誉。越是舆论纷扰,越需要用实际行动稳定人心。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