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没钱也要"重返月球":这是要拖垮中国? /

特朗普没钱也要"重返月球":这是要拖垮中国?

特朗普又开始“搞事情”了,这一次针对的是太空……

当地时间12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太空政策指令,宣布美国宇航员将重返月球,并最终前往火星…… 对此,火星人表示强烈不满,并打出“美国佬滚回去”“火星是火星人的火星”等抗议标语。 ↓↓↓

当然,这只是网友开的一个(充满嘲讽)无伤大雅的玩笑,而特朗普总统却是认真的:(牛逼先吹出去,10年后的烂摊子留给民主党收拾好了)要在10年内实现登月。

特朗普宣布说:“今天,我们将再次聚焦美国载人航天项目和新发现。

这标志着,我们迈出了让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的重要一步。

这一次,我们不仅要插上旗帜、留下脚印,我们还将为最终的火星使命乃至探索其它太空项目奠定基础。”

这个政令有三个含义:

第一,太空领域,美国沉寂已久的太空项目要重启。

第二,保险起见,先拿月球练练手,毕竟那里咱去过。

第三,月球只是一个小目标,美国的最终目标是火星。

听起来,还是蛮不错的。

然而愿景谁都有,有压力要上,没有压力创造压力也要上——

特朗普这究竟是要搞啥?

美国人离开月球已经过了整整45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启动了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被称为阿波罗工程。

该工程从1961年5月启动,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

人类登月的最后一仗打得格外漂亮,阿波罗17号在人类登月史上创造了几个第一;

月球探测的时间最长:22小时

采样最多:115公斤

在月球轨道停留的时间最长:147小时

在离开月球之前,阿波罗17号指令长塞尔南说过一段事后想来让人感慨万千的话:

“我正站在月球表面,并迈出了人类在此的最后一步。

回家后,我或许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回到这里,但我相信不会太久。”

然而这段话已经说出去了整整45年,月球迄今为止并没有等来和人类的再次相见。

特朗普签署太空政策指令时,特别邀请最后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之一哈里森·施密特参加仪式,施密特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登上月球的科学家。

此举的象征意义很明显,(重返太空计划是烧钱的一日游)重返太空计划有着实实在在的科学目标。

重返月球的科学意义在于,无数的地面项目会因为登月科技的发展而受益。

就拿阿波罗计划来说,通过阿波罗计划美国建立和完善了庞大的航天工业和技术体系,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例如:

数据传输与通信/光学通信/高性能计算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人工智能/遥科学/自动化加工/超高强度和耐高温材料/生物工程/医药与医学/深空测控/大推力运载火箭等等

这些(黑)科技发展让美国领先其他国家几十年,几乎在20世纪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既科幻又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地球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用尽的那一天迟早会来临,到那时人类将何去何从?

答案只有一个——

那就是,遥远星际。

在全人类面临资源紧张的今天,地球不应该是人类的唯一,人类走向更广阔的宇宙寻找资源将是必然。

资源在哪里,人类的探索方向就会在哪里。

哥伦布的帆船,发现了新大陆,从而为人类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人类重新登月,也必将为世界打开一面通向星辰大海的一面新窗口。

实施重返太空计划,除了科技和资源,(商人)总统特朗普的视野可能更近一点。

上世纪的登月计划提供了惊人的就业长期增长,至少创造了80万个就业指标。

宏观经济学研究表明,阿波罗计划投入产出比为1:14。甚至有公司提交的报告指出,阿波罗计划使美国经济增长率提高了2%,物价指数下降了2%。

阿波罗计划获得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结果使美国国民收入从1970年到1978年翻了一番,达到19414美元。

如果这样的一番成绩放在现在……

急于“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特朗普发出这项政令并不出人意料。

但启动这项计划对特朗普来说(简直是在做梦)困难重重——

首先是技术:2011年以后,美国宇航局(NASA)甚至没有自己的太空飞船。美国人现在前往国际空间站用的都是俄罗斯的太空船。

更大的因素是钱:阿波罗登月计划总共耗资1500亿美元。仅1966年就花了59亿美元,如果换算成2017年的美元,这个数字是457亿!

今年3月,特朗普要求将NASA的预算提高至每年195亿美元。

这个数字看起来相当可观,但是和实现登月计划所需资金相比差距还不是一般的远。

(没钱你说个XX)诗和远方是很好,但现实却很骨感。所以重返太空的政令似乎(就是瞎bb)宣示意味更强一些。

但从另一方面看,在特朗普减税的大背景下,联邦政府的短期赤字水平将远超以往。

如果真要实现“让美国重新强大”的重返太空计划,取得启动资金,特朗普离不开以下几个现实要素的支撑:

——减税方案成功,美国的经济基本盘再上一个新阶段,像特朗普期望的GDP从目前的增速2%增长到3%左右,盘子大才会大,收上来的税钱才会多。

——继续缩减其他领域的投入,目前来说,美国已经减少了环保、医疗方面等预算,在军费上能讹其他盟国出多少就出多少,节省下来的用于发展优先项目。

——借助民营资本。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目前,航天企业月球快递(Moon Express)、联合发射联盟(ULA)、SpaceX、蓝色起源(Blue Origin)等都有各自登陆月球的计划。相信,特朗普将会让美国私营企业参与这项太空探索计划。

美国重返月球的指令,最终会不会变成一句忽悠,主要看这三个方面能否成功,就看特朗普作为一个商人总统的本领了。

如果一旦这三个方面不能有效支撑特朗普的雄心,特朗普的计划也将(死的很难看)化为泡影。

但以美国的国力和科技水平,重返太空计划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天方夜谭,毕竟是“重返”,有过成功的经验,实施后的进展速度可能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但这依然会让人担忧——

其一,特朗普是坚定地逆全球化支持者,已经用各种政策打造美国的铁桶,在一切以美国利益为出发点的政策导向中,很难指望美国在星际探索中给全人类带来分享的惊喜,探索资源也许只是探索属于美国的资源。

其二,美国的太空计划中总是夹带着军事用途的私货,打着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的幌子巩固自己在军事上世界第一的地位。防无可防的太空攻击将让全世界笼罩在巨大的军事压力之下,新一轮军事竞赛可能就此拉开序幕。

其三,“星球大战”计划拖垮前苏联经济的阴谋论并非空穴来风,美国这次又要来新一波太空竞赛,这是一个想要带乱中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节奏的阴谋吗?看看中共十九大报告,在发展中目标已定,意志坚定,步伐坚定,中国雄心勃勃而又从容不迫,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行。

美国在人类最后登月的45周年签署重返月球的军令状,除了特朗普兑现竞选承诺“让美国重新伟大起来”之外,一个现实的背景则是——

现在的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深空探索方面,美国确实领先世界几十年,但自从月球项目停滞后,其他国家一直在追。这不能不让美国感受到巨大压力。

欧洲太空总署计划2030年前在月球上建设“月球村”。俄罗斯的月球计划同样雄心勃勃。这项月球计划包括制造载人月球车和防辐射掩蔽所。2050年后,建造的月球基地将为去深太空探索其他星球提供保障。

以中国为例,2013年12月,中国的“玉兔”月球探测器于通过嫦娥-3号太空任务抵达月球,探索月球表面并寻找自然资源,并重月球传回了中国拍回的照片。嫦娥-5号即将上天,我们的目标是星辰,是大海,中国人在探索宇宙的路上,一直没有停歇。

对于浩瀚的宇宙而言,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是一个不断在学习的学生,没有谁可以声称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一场公平的比赛。在这个时代,行百里者半九十,停滞不前就意味着倒退。

在太空战略中,一着不慎,也许这种倒退的距离将是以光年计。

作者李中华: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