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与母亲的八年抗战 反抗抑郁到和解(2) /

我与母亲的八年抗战 从反抗抑郁到和解 (2)

-04-

首先,我明确地告诉母亲:我不喜欢你干预。你也不应该干涉我的生活。

这样的宣言让母亲很难接受。毕竟一个中老年妇女维持了十几二十几年的想法,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让三观重建。最初的时候,母亲十分抵触,她死活也想不明白:养了十几年的娃,怎么突然就不让管了。

于是母亲开始进攻——“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管管怎么了”“你翅膀硬了,管不动了是吧?”……各种歪理各种难缠轮番上阵,简直让我无从下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这样劝慰自己,并给自己打气。遇到母亲这样难缠的对手,我需要打持久战,抽丝剥茧各个击破。

可能是从小到大耳濡目染吧,我当起说客来我好不逊色。时不时我就会跟我妈谈一次,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我直白地告诉她:我不是那个生活不能自理,什么事儿都需要仰仗你的小孩子了,我长大了需要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空间,需要独自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能依赖你们。我也明白,你这样做是出于父母对子女的爱,但是爱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而你这样的管束,即使是出于爱,也已经在伤害我了。所以,如果你还爱我,请不要这样伤害我。

有时我也会温情地告诉她:“你别看我现在看似是在抗争,其实是在与你携手前行,你是第一次当妈,我也是第一次当儿子,都是第一次,都得摸索着走,更别提前半程和后半程的路完全不一样,前半程你带着我走,现在后半程让我来带你吧,因为你已经适应了十几年,突然让你改你也不习惯。”有时说着说着,母子俩就抱头痛哭。

当然,指望谈谈话就能改变那也是不现实的。但这些谈话又是必须的,他们会成为思想洪流里的木桩,让你在头脑风暴的时候有一点抓手。以我自身的经历来看,老人转变的过程非常漫长。我对母亲这样的思想传达大概进行了两年多,母亲才慢慢有试图接受的表现,又过了一年多,母亲还反反复复地想要控制我,需要我对她不断进行强化。

整个过程很痛苦,斗智斗勇、殚精竭虑,如同创业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看不到任何回报,简直让人崩溃。但是慢慢地,等到转机出现就轻松多了,沟通也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平滑。

-05-

从自己的痛苦,到被动的冷漠,再到主动的出击,直至最后的恢复平静,我前后经历了大概8年时间,真的是赶上抗日战争了。但通过这段经历,我悟出几个深刻的道理: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段关系是不能调和的,沟通是关键。也没有任何一段关系是轻易就能改变的,坚持是关键。

矫枉不可避免的会先过正,在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强硬,是为了让父母知道底线在哪儿。后期只要不过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父母年纪大了还是喜欢念个旧,跟你唠嗑和唠叨两句的。

正视家人对自己的伤害。身为父母,一般是不会想要害自己的孩子的,他们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爱。希望成人子女能找到方法去调和和化解矛盾,而不是一味地拉黑父母、控诉父母的罪行。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去化解,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去指导别人化解这种矛盾。所以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关爱心理健康,请专业的心理学人士去做专业的事儿,非常重要。

-06-

艺珊小记:

非常感谢这位读者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随着他娓娓道来的文字,我们看着他一路走来,从懵懂被动,到探索挣扎,再到成熟主动,真是非常的不容易,为他心疼,也为他骄傲。

我觉得他能够比较成功的降低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与父母缓和关系,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离不开这样几个心理学要素:

第一,构建自我认同感(self-identity)。

在意识到自己的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后,他没有逆来顺受,也没有逃避问题,而是积极的探索自己的内心,自己是谁,能做什么,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想要什么样的家庭关系。

以前在美国大学咨询中心工作时,一个学生Mary(化名)非常痛苦的来找我。别人眼中的她,非常优秀,8岁开始跑短跑,练体操,经常参加比赛并斩获各类大奖,而且学习完全没受到影响,每次都是名列前茅,最终考进了她理想的大学。

可是谁知道她内心这么痛苦呢?

她流着眼泪对我说,她为了能让父母更喜欢自己,一直和姐姐暗自较劲,谨遵父母的意愿,积极参加学校体育队的短跑训练,虽然她一点儿也不喜欢短跑,拼命的练习体操,只为了得到父母的赞扬和关注,为了“赢过”姐姐。

结果进入大学后,她迷茫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喜欢什么?她完全没有概念。

这,就是一种自我认同感的缺失,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去修缮。

第二,有效的沟通方式(effective communication)。

我们在与父母交谈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因为急于希望对方接受自己想要传达的内容,会不停的攻击对方的话,重复自己的观点和论据,越说越急,大动肝火;

觉得自己没有话语权,说了对方也不会听,选择消极的逃避,不回复不顶嘴,但是心里很窝火。

这位读者在尝试了这两种方法无果后,灵活地改变了沟通方式,将对父母的指责化为主动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自己觉得委屈的同时,顾及到了母亲的内心世界,对母亲的做法和好的出发点加以理解与肯定。

很多时候,我们怀揣着好意,却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别人,父母是这样,我们也是。

读者的聪明之处在于,做好足够的情感铺垫后,表达出与父母携手合作,一起改变家庭关系的意愿。

更重要的是,读者耐心的给自己和父母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细水流长,慢慢走。

正如几位身为父母的读者感慨过的,孩子你走太快,等等爸爸妈妈,跟上你们的脚步。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