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遭美封杀之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芯"?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社论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激活拒绝令,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销售一切产品,时间长达7年,禁令立即生效。这一事件激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呼吁对等反击者有之,讨论“合规”和国际经贸规则者有之,重新审视中国制造在核心领域短板,断言“自主研发春天来了”的声音也掺杂其中。4月20日,中兴通讯公开声明称,美国商务部的做法对中兴通讯 “极不公平”,中兴通讯不能接受。
我们认为这样的“封杀”事件值得深刻反思。一方面在利益错综复杂的国际经贸关系中,合规对正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至关重要。中国企业需要尊重规则,并充分运用规则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封杀”导致的芯片断供清楚不过地说明,当自主供应链不完整、缺乏弹性的时候,一个国家产业发展的脆弱性无可避免。就此而论,这可以看作中国国家经济安全领域的重大风险事件。
中兴通讯芯片断供事件反映的现实,部分地可以看作中国制造问题的缩影。中国制造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甚至受制于人的情形,在相当范围内存在。事实上,中国制造要补足的也不只是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方面的短板。中国制造粗放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资源约束、成本提升当下是制约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重大瓶颈。
从国际格局看,美国已经明确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并且将其作为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首要任务;以越南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也正在积极参与全球产业体系,分流中国制造能力——这种趋势还在深化,中国制造如何在 “双向挤压”突围?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传统产业正在深度融合,这意味着深刻的碰撞,但也带来了全新的产业机遇。能否在新技术革命中夺得一席之地,直接关系到中国制造的前景。实际上,这也正是中国制造2025希望锁定的大国制造业未来。现实的复杂性在于,在多变的国际政经变局和利益博弈中,中国制造2025也可能面对更多挑战。甚至可以说,我们是在与时间赛跑。
如何赢得这样一场赛跑?我们怎样反思,决定了我们会采取怎样的对策。我们注意到,一些建言者寄望于政府主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模式,寄望于更有力度的产业政策和补贴,他们希望这样的“组合拳”能够帮助中国芯片业在较短的时间内迎头赶上,甚至与国际巨头们一较高下。
这种急迫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我们认为,所谓欲速则不达,没有脱离产业发展规律而生的 “奇迹”。芯片业拥有雄心勃勃的的发展规划,现实中却常因地方政府和资本的急功近利而扭曲。芯片企业数量在一年中增加上千,但我们与先进企业的差距却未见缩短。这些年间,也不乏企业为补贴公然造假,资本助推估值泡沫和概念炒作的情形。或许这些现象都可以看作一种警示:我们应该为跑一场“马拉松”做好心理和体能的准备。
我们确信,自主研发的春天会来,但这更多取决于我们自身,而不决定于外面的世界。芯片行业的脱胎换骨甚至中国制造的惊险一跃,都离不开“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政策选择而言,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是中国制造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颗中国芯,但这不意味着关上已经开放的大门,即使我们仍可能遭遇反全球化浪潮乃至某种刻意的打压。简单地说,在类似于芯片这样的关键领域,“自主发展”并不排斥“开放合作”。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产业安全也不等于完全自我供给、自我循环的产业链。我们需要一颗以开放创新和工匠精神打造的中国芯,它不是一哄而上的形象工程,也绝非浮夸的资本吹起的泡沫。这是一颗功能强大不会老化的中国芯,它将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持续迭代与升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