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美国单亲妈移居上海 为中国女儿寻认同 /

美国单亲妈移居上海 为中国女儿寻身分认同

金融时报资深记者与专栏作家华德梅尔带着两个女儿移居中国多年,主要为了让从中国收养的两个女儿了解中国,找到身分认同。(特派员黄惠玲/摄影)

金融时报资深记者与专栏作家华德梅尔带着两个女儿移居中国多年,主要为了让从中国收养的两个女儿了解中国,找到身分认同。

领养两位中国女儿的金融时报资深记者与专栏作家华德梅尔(Patti Waldmeir)说,“我一点都不想隐藏女儿是CBA(Chinese Born American),更带着她们认识中国,找到身分认同”,为母则强的她,只身带着一双女儿到中国工作生活八年,并为自己与女儿三个女人的中美文化冲击与历程,出版了“中国课”(Chinese Lessons)一书。

华德梅尔应邀在华人联合会活动中,分享“美国妈妈中国女儿”的心情故事。她说,她从1998开始进行收养手续,现在女儿已经18岁及17岁。“当时从中国收养孩子,手续比现在简单很多,而且也允许单亲收养”。

她说,两个女儿杨树敏与付辛科分别从杨州、安徽收养,90年代到2005年时,是美国收养中国小孩时达到高峰,这些孩子被收养家长以“纯美国人”的方式养大,到美国后,她们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任何中国的文化、教育。

“孩子不是由相同肤色的爸妈养大”,华德梅尔说,华裔家长可以跟孩子谈“成为美国华裔的感受”,但自己对中国几乎毫无所悉,根本没有办法做到。

尽管她尝试很多方法,想让女儿们了解认识中国,例如每年都在家举办中秋庆祝会,还有过中国年等,但还是无法像其他华人父母,可以让孩子理解族裔背景,“我的女儿们在出生不久,就被遗弃了,女儿们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家族,且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任何联系,这是很大的损失”。

因此,她决定带着女儿们到上海定居,让孩子有机会认识最初孕育她们的中国,“我带着孩子们回到她们被收养的地方,我带着女儿了解中国,找回身分认同。”

母女三人在中国生活了八年,女儿在中国从一年级读到八年级,然后才搬离,“她们在16岁、17岁时,自己又回去中国拜访了孤儿院,并与孩子们相处”,华德梅尔说,女儿们回来后,对于自己被收养的感受有更多体会,“很欣慰曾带着她们认识中国”。

“在中国时,不少朋友都私下问过我,女儿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吗?”她说,中国人都不太告诉收养儿女并非自己亲生,但“女儿外貌跟我截然不同,且自己是单亲”,根本不可能瞒过孩子,与其刻意避开,不如坦承沟通,这也是她身为美国母亲,却决定单枪匹马带着两个女儿到中国上“中国课”的原因。

金融时报资深记者与专栏作家华德梅尔带着两个女儿杨树敏(左)、付辛科(右),现在分为18岁、17岁。(华德梅尔提供)

金融时报资深记者与专栏作家华德梅尔带着两个女儿移居中国多年,并将经历出版了“中国课”一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