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美贸易战:美国不许这三大忧虑蔓延 /

中美贸易战:美国不许这三大忧虑蔓延

中美贸易战已经打响第一枪。是什么力量让中美“反目成仇”,从合作一步步走向对抗的?的贸易大棒执意对准中国,日前,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系教授胡永泰日前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披露美国对中国三大“恐惧”。

胡永泰在全球化智库(CCG)发表题为“美国视角: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部经济争端的回顾与展望”的主旨演讲。

胡永泰认为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战的背后是二十一世纪美国对中国日渐加剧的三个担忧:中国在偷走美国工作失业,因中国要求技术战争/知识产权保护转让缺乏而导致美国高薪工作流失,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正形成威胁。

中美之间的竞合关系呈此消彼长的态势(图源:VCG)

“战略竞争对手”取缔“战略合作伙伴”

中美关系一直是“战略合作伙伴”与“战略竞争对手”的结合体。美国前总统克林顿(William Clinton)一直坚持对中国实行接触政策,鲁宾(Robert Rubin)成为首位不站在国家安全立场而访华的美国财政部长,并宣称“中国是美国的战略伙伴”

然而在2000年,时任总统候选人的小布什(John Bush)却称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而因为彼时的9·11事件,美国需要中国在联合国及其他领域的配合以巩固其世界地位,所以两国之间并未发生龃龉。但由于导致中美紧张对峙的原因仍未得到解决,所以中美贸易战爆发的几率逐年上升,直到特朗普(Donald Trump)竞选成功后,“竞争对手”的言论则占了上风,特朗普频频对中国贸易出招,而不断升级的贸易战背后实则是美国对中国日渐加剧的三个担忧:中国正在“偷走”美国工作,因中国要求技术转让而导致美国高薪工作流失,以及美国所感知到的中国对其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透析人民币升值背后的谬误逻辑

第一个担忧--中国偷走美国就业。这种论调发起于1994年,并变得日益普遍,美国就业问题被认为是中国贸易顺差的副产品,而美方主张通过人民币升值的办法来补救。美国方面认为,目前中国占美国贸易逆差总额的15%,同时中国央行又通过外币储蓄干预人民币汇率,最终导致贸易逆差问题越来越严峻,美国国内就业机会流向海外。美国财政部每年都会对中国是否操纵汇率进行研究,因为他们认为“人民币升值”是解决贸易失衡的途径。

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汇率只是造成贸易不平衡的其中一个因素,任何人民币升值都不可能改变多级世界的现状。举例来说,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1985年实施广场协议后(Plaza Accord),日元升值,美国减少从日本的进口,但同时,从其他国家购买了很多,最后导致美国的整体贸易逆差还是基本保持不变。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观点背后的两种汇率理论,即莫里斯戈斯坦德计算法和购买力平价计算法(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都不能合理地算出实际汇率。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